解读《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区2022年晾晒烟生产工作的意见》
- 索引号
- 01525685-0-/2022-0419003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策解读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04-19
为便于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及社会公众更好理解《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区2022年晾晒烟生产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生产意见》)相关内容,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现作如下解读:
一、出台背景
根据《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2022年晾晒烟生产工作的通知》(保政办函〔2021〕43号)精神,在充分调研,反复讨论基础上,结合隆阳区晾晒烟生产实际草拟了《生产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征求了各种烟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烟草产业领导小组同意,予以印发。
二、主要内容
《生产意见》由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主要政策、主要措施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巩固香料烟、突破雪茄烟”发展思路,坚持市场导向,以“保安全、保数量、提质量、稳效益”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布局、配套政策、落实科技、严格责任”为工作重点,珍惜发展机遇、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发展质量,确保烟叶安全有保障、烟叶质量有提升、烟农效益有保证、生产方式有转变、种植基地有发展,努力推动晾晒烟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部分,目标任务。提出生产收购目标、烟叶质量指标和烟叶安全指标三方面的目标任务。
一是生产收购任务目标:2022年,全区香料烟指导性种植面积0.8万亩,指令性收购烟叶2.4万担,其中:瓦渡乡指导性种植面积0.04万亩,指令性收购烟叶0.1万担;瓦马乡指导性种植面积0.07万亩,指令性收购烟叶0.2万担;杨柳乡指导性种植面积0.47万亩,指令性收购烟叶1.5万担;芒宽乡指导性种植面积0.22万亩,指令性收购烟叶0.6万担。2022年,潞江镇雪茄烟指导性种植面积0.09万亩,指令性收购烟叶0.18万担。
二是烟叶质量指标:香料烟质检入库AB级比例55%以上,等级合格率达80%以上,烟叶水分控制在14%—16%。死青烟、黑糟烟、霉变烟叶不予收购。雪茄烟达到客户需求指标。
三是烟叶安全指标:严格落实公司STP管理工作要求,杜绝非供应农药使用,高风险农药检测为零,其他烟叶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控制在客户限量标准范围内;杜绝橡胶圈捆烟、编织袋装垫烟,杜绝一类非烟草杂质。
第三部分,主要政策。主要包括收购价格政策、政府扶持政策和公司扶持政策三个方面。
一是收购价格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烟草专卖局2022年香料烟收购价格政策和云南省烟草专卖局2022年雪茄烟收购价格政策,按下达计划收购烟叶。
二是政府扶持政策。一是实行晾晒烟烟叶税返成。芒宽乡、杨柳乡按实际收购量的50%烟叶税返成,其中:40%直接返乡、10%直接返种烟村;瓦马乡、瓦渡乡香料烟烟叶税收100%返乡、村,主要用于香料烟生产扶持、基础设施投入、抗旱应急、规模化种植和土地流转。潞江镇雪茄烟烟叶税100%返乡、村,主要用于雪茄烟开发生产扶持、基础设施投入、抗旱应急、规模化种植和土地流转。二是加大雪茄烟开发补助。对潞江镇900亩雪茄烟晾房建设用地租赁补贴100元/亩,晾房建设“三通一平”及附属设施建设等费用补贴500元/亩,雪茄烟编烟杆补贴150元/亩,共计67.5万元。
三是公司扶持政策。
1. 香料烟扶持政策
化肥补贴185元/亩;农药补贴20元/亩;生物天敌防治补贴5元/亩;专业化调制补贴50元/担(计划在杨柳乡罗明三村组织实施、补贴数量0.5万担);烟叶生产技术培训费3.5元/担;抗旱资金补贴15万元。
2. 雪茄烟扶持政策
(1)产前投入补贴政策:育苗补贴100元/亩;化肥补贴200元/亩;有机肥补贴100元/亩;生产技术培训费20元/亩;鲜烟叶专业化分级补贴344元/亩;烟叶种植保险补贴50元/亩;茄衣滴灌补贴70元/亩。
(2)雪茄烟基础设施补贴:晾房补贴32万元/座,晾房群附属设施补贴1.7万元/座,茄衣遮阴棚补贴1.7万元/亩,预计补贴资金5463.9万元。
第四部分,主要措施。为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既定目标任务实现,提出2022年重点工作及措施:包括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生产投入,提高种植积极性、加强烟区布局,推动面积落实、落实关键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加强STP管理,保障产品安全、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考核等六个方面工作要求。
三、涉及范围
全区种植晾晒烟的乡镇(街道),财政、气象、税务、公安、交通、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烟草等部门。
四、出台意义
《生产意见》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2022年香料烟生产工作要求的重要部署,对全区能否圆满完成2022年香料烟生产任务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对确保烟叶安全有保障、烟叶质量有提升、烟农效益有保证、生产方式转变有突破、种植基地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