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隆阳区“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等4个规划政策​解读

索引号
01525685-0/20230427-00014
发文机构
隆阳区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策解读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3-04-27

为便于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和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隆阳区“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等4个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内容,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现作如下解读:

一、出台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是机构改革之后,绘制应急管理事业宏伟蓝图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调研保山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根据《“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隆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隆政发〔2021〕9号),结合隆阳实际,编制我区“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等4个规划。《规划》是指导我区“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也是“十四五”时期全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行应急管理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的行动纲领。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有目标任务、实施内容、工作要求三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分别为:

(一)目标任务

1.应急体系规划。通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发挥群策群防效能,全面提升全区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与水平。

2.安全生产规划。到2025年,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保持下降态势,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到2035年,基本建立与治理水平现代化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能力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性好转。

3.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到2025年,全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法治化水平迈上新台阶,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和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数字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力取得新突破,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

4.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到2025年,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救援队伍建设更为完备,物资保障更加有力,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增强,应急处置综合能力明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效能显著提高,社会公众安全素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事故总量、因灾死亡人数、经济损失持续下降,“防、抗、救”体系基本建成。

(二)实施内容

1.应急体系规划。一是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综合领导协调机制、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建设高效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继续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二是通过健全监管执法体系、强化监管执法力度、推动依法行政决策夯实应急管理法治基础;三是通过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持续做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提升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四是通过建强应急救援主力军、提升行业救援力量专业水平、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发展、加强人才力量汇集建强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五是通过强化应急预案、应急物资、紧急运输、救助恢复准备强化灾害应对准备;六是通过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信息支撑保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安全生产规划。一是通过严格落细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全面明晰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全面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严格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二是通过组建执法队伍,明确执法职责、提升队伍能力素质,打造高素质执法队伍、规范监管执法行为,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完善监管执法方式,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体系;三是通过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加强重点领域公共安全监管、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提升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四是通过开展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化工及危险化学品、消防、烟花爆竹、工贸行业等13个行业专项整治,增强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五是通过落实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处置体系;六是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强化科技信息和宣传教育建设。

3.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一是通过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制度建设、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织密基层治理网络,提升城乡灾害应急能力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二是通过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加强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提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三是通过完善社会防灾减灾救灾力量参与机制、发挥市场作用机制提升社会机构参与能力;四是通过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宣传教育资源平台提升民众应对灾害能力;五是通过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持续做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提升灾害工程防御能力推动灾害防范能力建设;六是通过提高灾害损失评估能力、提高灾后恢复重建能力提升灾后恢复重建能力;七是通过加快综合减灾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技术装备提升工程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支撑能力;八是通过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加强乡镇(街道)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九是通过强化城市运营安全管理、强化灾害风险源头管控、加强应急救援通道规划提升城市安全发展能力;十是通过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加强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加强救灾物资调拨机制建设、加强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机制建设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4.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围绕“无急可应、有急能应”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以提升应对复杂多变公共安全形势综合能力为核心,注重风险全过程管理和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注重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指挥调度体系建设,注重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的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注重以救援队伍建设为抓手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编织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

(三)工作要求

1.应急体系规划工作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大政策支持,三是严格考核评估。

2.安全生产规划工作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大政策支持,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四是严格考核评估。

3.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工作要求:一是加强组织保障,二是加强资金保障,三是加强监督保障。

4.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工作要求:一是加强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制度保障,三是加强资金保障,四是加强监督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