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电子商务进农村 >> 正文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助推农特产业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18-05-04 15:34:42  浏览:  字体:   作者:  来源:  打印正文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个让人产生许多奇思妙想的“加号”的提出,在各行各业内激发了无限的生机活力。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催生了大量服务业的新产业和新业态,成为新常态下新亮点。距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4年多的时间以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已逐渐成为带动一产、二产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不仅如此,还极大地改变着产业的形态、社会的形态和我们的思维方式。

电子商务的不断创新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流畅体验,看看我们“互联网的一天”是怎么渡过的。只要你拥有一部手机和网络,早上醒来打开“头条新闻”就可查阅国内外刚发生的大事,动动手指就可以足不出户进行点餐,上班出行只要提前预约一下就会有专车接送,下班后K歌、看电影都可以用手机预定和支付,晚间闲暇之余在淘宝上淘淘心意宝贝,可以说只要你愿意,电子商务已经贯穿了我们一天生活的每个环节。

说到电子商务,大家脑海中最先跳出的应该为阿里巴巴公司和它一年一度的电子商务盛宴“双十一”,大家随我看几组对比数据。2003年,马云的淘宝网成立,全年成交总额3400万元。2006年,淘宝网成为亚洲最大购物网站,每天有近900万人上淘宝网逛街201211当天淘宝天猫平台交易金额达到191亿元。201311当天,淘宝天猫平台总成交350.19亿元。2014年双11当天,淘宝天猫平台成交额达到571亿元。而到了2017年,淘宝天猫双11全天交易额达1682亿元!可以说,电子商务已经由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发展成为了新兴生活模式,在刺激社会消费、助推产业转型、带动经济发展的效用日益凸显。2015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电商发展突飞猛进,2017年,全区登记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达260余户,开设网店及淘宝店3000余个,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13亿元。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中,我们结合传统农业大区,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区情特征,坚持立足农业、服务农民、发展农村着力抓好“保山小粒咖啡”、“保山透心绿蚕豆”、“保山甜柿”、茶叶、核桃等量产农产品以及“永子”、“奇石”等特殊产品的电商发展应用,在农特产品和农业产业应用电子商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仍有更多特色产品急需借助电子商务转型和产业发展,为此我们将以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为契机,立足本地特色优势资源禀赋,高起点谋划电商产业发展,高标准建设电商公共服务体系,高效能推进电商基地建设,推动全区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农特产品应用电子商务转型发展方面,我区“保山小粒咖啡”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一方面,受地区环境、气候、水源绝佳自然因素的影响,隆阳出产的咖啡是为上品,拥有作为“网货”的得天独厚的种质资源优势和品质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作为电商发展的重点产业,我区做了大量的推进工作:一是打造“保山小粒咖啡”区域公共品牌,多种形式宣传推广,组织咖啡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开展“寻找中国最美咖啡”、咖啡文化节、冲煮大赛等活动,参与天猫超市线上营销等;二是配合农业部门助推咖啡产业向着“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应用电子商务的奖励力度,鼓励传统咖啡企业转型发展电子商务。据不完全统计,隆阳区共注册咖啡加工企业50余家,从事咖啡电商销售的企业达40余户,其中茂荣养殖、云雾清凉、云潞等企业在天猫平台已站有一席之地。仅2017年保山茂荣养殖有限公司的“笔香猫”品牌在天猫平台销售额就达1700万元,成为保山唯一在天猫品牌库中的品牌(云南3个品牌之一);保山云雾清凉企业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称号。2017年全区咖啡电子商务销售额约1.5亿元。

在农特产业应用电子商务获取发展方面,保山市勤养殖合作社进行了敢为人先的探索。长期以来,公司的生猪养殖销售一直都是走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存在三个缺点:一是渠道单一,二是信息闭塞,三是盈利点少。为更好地从传统的封闭式运营走向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开放式发展,解决传统生猪外调销售线下生猪销售存在的劣势,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有效促进本地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公司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潮流,积极探索生猪网上交易新模式。从2016年开始,公司借助移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先进技术,依托北京农信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生猪网上交易平台—国家生猪市场(简称“猪交所”),通过PC(电脑)和移动端(智能手机APP)实现生猪线上交易数达16240余头,交易额达2763万余元。用该合作社负责人的话说,以前卖猪是猪找人,现在卖猪是人找猪,只要上了交易平台,全国各地的需求信息都装在我的手机中,谁价格合理我就卖给谁,有效解决了原来中间商多,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竞争不公平的困难。

在电商发展硕果频现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还有更多特色产品急需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以核桃为例,我区拥有120万亩核桃树种植面积,位居全市第二,但一直以来,核桃销售都是以卖青果和农户自产自销为主,产量大、市场大,但就是不赚钱的现状已困扰多年。20146月瓦窑下麦庄成立了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互联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科学管理、统一采收销售。2017年,该合作“云庄核桃”实现上线销售,1个小时完成销售额1560,迈开了电商发展的第一步。此后,下麦庄抓住机遇,办起了“枣夹核桃”加工厂,生产了核桃油、核桃干等系列产品,注册了“云庄核桃”、“枣夹核桃”商标品牌,并通过微商及电商平台开展销售。但相对于我区核桃的巨大产量,电子商务在促销售、壮产业方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更加充分地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开展品牌宣传推广、产品在线销售等,加快推动本地优势农特产业提质增效。

面对我区发展电子商务“品牌少、精品少、人才少、卖出难、物流难”等制约因素,下一步,区商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积极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以及省级电子商务试点县工作,重点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体系、农村电子商务营销体系等五方面工作,大力培育本地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快应用电子商务助推产业发展,推进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农村产品上行”,助力扶贫攻坚。

一是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成1个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5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35个村级电子服务点,实现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行政村电商服务站覆盖率5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商服务全覆盖。

二是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依托现有物流企业建成1个区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5个乡镇物流中转站和135个物流配送点,实现包裹快件从区级物流配送中心到乡级配送站(点)24小时内完成,到村级配送点72小时内完成;物流配送成本下降20%以上,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三是通过系统的培训,构建隆阳区电商人才培训体系,针对不同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达到普及培训9000人次以上,专业培训3000人次以上。提高全区电商氛围,培养掌握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和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为隆阳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是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咖啡、茶叶、核桃、甜柿、芒果等本地农村产品提供流通标准化、溯源及质量品控,开展农特产品分级、初深加工、包装、商标注册、品牌打造等,从产品特点、规格、分级、包装、市场需求等方面入手,帮助隆阳区传统企业与电商创业者研发出一批适合规范化、标准化、包装科学化的网络适销产品,建立隆阳区优势农产品名录库,为市场经营户电子商务提供支持,并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隆阳区网上市场群。

五是农村产品电子商务品牌营销服务体系,继续打造“保山小粒咖啡”区域公共品牌,指导农特产品“三品一标”以及SC认证,培育孵化农村产品的品牌,并采取广告、壁画、活动、展会、微电影、宣传片等多形式营销,推进我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农业大区向品牌大区转变,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