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隆阳区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农业在全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压舱石和稳压器的作用充分显现。
农村经济持续向好。2016年,全区完成农牧渔业总产值82.39亿元,比2012年增长31.82%,全省排名第5位;完成农业增加值29.2亿元,比2012年增长55.46%,保持全市增幅第一位;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92元。2016年,隆阳区被农业部、省政府表彰为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累计获产粮大县奖励资金1.1亿元;实现肉类总产量13.8万吨,在全市排名第1位,在全省排名第6位,连续9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
规模农业取得突破。五年来,全区土地流转累计达7万亩以上,正在打造万亩茶园、3个中药材规模农业示范区,培育咖啡、核桃、蚕桑、茶叶等农特产品上市企业6户。其中,总投资41亿元的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已完成投资3.1亿元,计划到2019年11月底开园运营。
特色经作调优调强。五年来,全区蚕桑、茶叶、蔬菜、油菜、咖啡、甜柿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咖啡、甜柿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油菜单产保持全国第一位,累计获国家产油大县奖励资金1417万元;蔬菜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
科技支撑强劲有力。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成为全省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基地最多的县(区),并获得各项科技成果奖32项。
五年来,隆阳区累计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1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地5.7万亩,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7个,农业庄园8个,共兑现良种、农机购置等补贴资金6.3亿元。
“下一步,将按照‘四化同步’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农业功能,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隆阳区农业局局长杨晓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