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古称永昌,有“永世良久、昌盛繁荣”之义,又名兰城,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保山市府所在地,属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代边陲重镇。地处横断山脉南段,澜沧江、怒江两江并流地区,东邻永平县、昌宁县,南接施甸县、龙陵县,西与腾冲市相连,北与怒江州泸水市、大理州云龙县交界,东距省会昆明498千米,西离中缅边境279千米。全区面积4849.6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8.45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92.6%。设5镇、10乡、6街道,352个村(社区),有户籍人口94.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2万人,有彝族、白族、傣族等4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58万人。森林覆盖率65.56%,年平均气温17℃,年均降雨量1069.5毫米。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区情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隆阳有一段闻名遐迩的悠久历史。周朝时期属哀牢国首邑,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设置永昌郡,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郡,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改置永昌州,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开设保山县,发展过程中融汇各种文化精髓,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永昌文化。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保山县为保山市,2000年撤市设隆阳区。
隆阳是一条对外开放的通商大道。素有“天南锁钥”之称,是滇西的交通枢纽,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商大道“蜀身毒道”的咽喉要道和物资集散地,历代对外开放的门户,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滇西抗战大后方重要的国际补给线“滇缅公路”穿境而过,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隆阳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宜居城市。区内最高海拔3659.6米,最低海拔648米,城区平均海拔1650米。气候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加之低纬度高海拔和海拔高程差异较大的复杂地形,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热、温、寒三种气候类型俱全。
隆阳是一所无可替代的基因宝库。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生命的避难所”“人类的双面书架”美称的高黎贡山横穿而过,让隆阳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脉跨越五个纬度带,是地球上迄今唯一保存有大片由湿润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地区,保护区内有植物5726种、动物2389种,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珍稀物种随处可见。
隆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滇西粮仓。连续15年获“全国产粮大县”、连续14年获“生猪调出大县”称号,盛产稻米、玉米、小麦、透心绿豆、花生、油菜,历来是云南粮食生产区和重要粮食基地,香料烟、茶叶、甘蔗、芒果、胡椒等经济作物品质国内一流,保山小粒咖啡曾荣获世界“尤里卡”金奖等殊荣。
隆阳是一块方兴未艾的开发热土。进入新时代,我们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云南自贸试验区发展战略重要机遇,乘着大瑞铁路保山段通车的东风,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城市经济为引擎,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隆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隆阳区实现生产总值453.18亿元、增2.3%,其中第一产业90.25亿元、增4.2%,第二产业156.11亿元、降1.3%,工业增加值90.89亿元、降1.1%,第三产业206.83亿元、增4.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5亿元、增1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亿元、增7.1%;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7.1%,其中产业投资增38.4%,占比51.4%,民间投资降25.5%,占比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9亿元、增5.6%;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9479元,消费支出达20948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713元、18903元,分别增4.2%、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49.12亿元、641.12亿元,分别增15.8%、10.3%。接待旅游总人次1480.16万人次、增10.75%,实现旅游总收入215.12亿元、增19.59%。
植物资源
据统计,全区约有高等植物1700余种,珍奇植物有秃杉、树蕨、乔松、铁杉、冷杉、香柏、云杉、高山栎、实竹、楠木、红椿、红花木莲、长蕊木兰、滇藏木兰、长喙厚朴、中缅木莲、多花含笑、山玉兰、永昌杜鹃、香果、香樟、鹅掌楸、水青土、云南黄连、银杏、董棕、红花油茶、雪上一枝蒿、大叶乌头、龙眼、云南铁杉、苍山冷杉、怒江落叶松、垂枝香柏、滇藏杜英、印度木荷、峨嵋木荷、大头茶、滇樟、西南桦、野樱桃。部分古树奇树分别是:潞江新城农场的古柠檬、六十四医院内的古攀枝花、玉皇阁旁的古榕、水寨平坡的古柏树、瓦窑四棵树的古茶花、蒲缥黄土坡的古红椿、金鸡将台寺的古榕、宝山寺的古桂花、沙坝施家山的大茶花、实验小学的榕树包柏、榕树包紫薇、榕树包棠梨等。
生物资源
隆阳区境内有鸟类70余种、兽类20余种、鱼类20余种、昆虫类2740余种。珍稀动物主要有羚羊、菲氏叶猴、白眉长臂猿、野牛、羚牛、华南虎、金丝猴、苏门羚、毛冠麂、狲猴、白鹇、红腹角雉、雪雉、小熊猫、孔雀、太阳鸟、相思鸟等。
矿产资源
隆阳区境内主要矿藏有汞、铜、硫磺、铅、锡、钛铁砂、金、银、煤等多种矿产,且储量丰富,保山坝区现已探明有资源储量为26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当前城区内已民用)。
水资源
流经隆阳境内的怒江地表水全区年平均降水总量57万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205毫米,其中高黎贡山顶部年降水3500毫米,潞江坝约700毫米,保山坝约1000毫米,北部山区瓦窑、瓦马、汶上等地1000-1500毫米。全区江河径流量24.6亿立方米,年均径流深为157.5毫米,变化范围在100-2700毫米。高值在高黎贡山顶部为2700毫米,低值在怒江河谷为100毫米,保山坝为250毫米。
保山白族
保山市的白族分为两支,一支是与云南大理相同的白族,另一支的有其自身的特色,他在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上同云南大理的白族有很大的不同。在服饰上一反云南大理白族服饰的的清新、明快、耀眼,而是以一种沉着、凝重、古朴的感觉出现在你面前。女子的整个服饰以深沉的黑调为主,搭配红、青、绿、白等色彩。这种民族主要生活在保山市芒宽及保山市西山一带。
苗族打歌
保山苗族 主要分布于芒宽、瓦马、丙麻、水寨各乡范围。具有长久的历史文化。“打歌”为苗族传统民间艺术,丙麻一带的苗族尤为喜爱并经常进行。除重大节日外,平时亦时常举行。丙麻的打歌形式甚为独特,许多地方“打歌”只用乐器伴奏,只跳不唱,而丙麻一带的苗族打歌,则边跳边唱,参加者多为青年男女,打起歌来(舞蹈),十分欢快热烈。伴奏乐器有竹笛、直箫、芦笙等,竹笛为领舞者。
太平箫
太平箫,本市苗族特有的古传民族民间乐器,苗语称“涨本都”。长约1米,直径3-4厘米,直斜吹奏,音量较小,然音色纯美,乐曲有孤儿调、散心调等。该器乐在云南省民族文艺汇演中,引起国内及日本专家的高度重视。
永昌钹舞
保山彝族,分布于瓦房、瓦马、瓦窑、杨柳及蒲缥、上江、丙麻等乡寨。擦大钹属彝族传统舞蹈且带有武术性质。彝语叫“大钹聚自得”。流布于瓦房的徐掌、四棵树、白龙井、梅兰山、杨柳坝等地方。逢婚丧嫁聚时举行。参舞者4、6、8、10人不等,女人讳跳,表演者全系男人,器乐有唢呐、大钹、小钹、铙子、芒、锣、大鼓、小鼓。演跳时常戴面具或化装成孙悟空、唐僧、八戒、沙僧,或彝家仙女,或其它形象。大钹扮演者即领舞者居中主跳,伴奏伴演者环绕周围,因领者舞姿极为活跃多变,且节奏鲜明,氛围磅礴,故称擦大钹。多采用对跳、串花、蹬脚、蹉脚等艺术套路。 代表保山地区参加了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的行进节目表演并获得表演一等奖、组织一等奖。
德昂族水鼓舞
德昂族在保山市有人口近千人,聚居于潞江坝大沟边、白寨、芒彦。具有丰富绚丽的传统文化。水鼓舞是保山德昂族独有的民族舞蹈。德昂语叫“嗄格楞当”,多系喜庆时举行。领舞者打着水鼓、大钹、大芒率众起舞,水鼓是主要道具,敲打前在鼓身中间一小孔加进约一斤重的清水或水酒,使鼓面湿润而以鼓皮潮湿而得名,湿润的水鼓能发出更有特色的音响。水鼓通常重三、四十斤,表演者将水鼓挎于脖颈,身体微弯,以手击鼓,左手拍打小头鼓面,右手锤出大头鼓面。
本地特产:保山绿豆
“保山绿豆”为地道的保山特有品种。与一般蚕豆相比,它小巧玲珑:未经加工之时,豆壳洁白光亮,豆瓣却通体翠绿,直透于心,故保山人给它取了个名字——透心绿。
保山人种植透心绿并用透心绿加工炮制特色零食泡炒豆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以往泡炒豆均为农家自种、自炒、自销,经营规模不大,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厂商用现代设备和工艺相继开发出了“森力神”、“同心”等品牌的透心绿深加工系列产品,从而使这一传统风味小食走出保山。
位置境域
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段,东经98°43′—99°26′和北纬24°46′—25°38′之间。地处怒江山脉尾部、高黎贡山山脉之中,镶嵌于澜沧江、怒江之间,东邻大理州永平县、保山市昌宁县,南接保山市施甸县、保山市龙陵县,西与保山市腾冲县相连,北与怒江州泸水县、大理州云龙县交界,东距省会昆明486公里,西离中缅边境279公里,全境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96公里,隆阳区拥有国土面积4855.51平方公里。
地势
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段。境内山脉起伏盘错,最高海拔3655.9米,最低海拔648米,城区海拔1653.5米。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
水文
隆阳区境内河流众多,落差较大,水力资源较为丰富。隆阳区分属怒江、澜沧江两大水系的大小河流140多条,总长580公里,较大的有怒江、澜沧江、东河、瓦窑河、冲江河、蒲缥河、水长河、大沙河等。
气候
隆阳区气候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加之低纬度高海拔和海拔高程差异较大的复杂地形,使隆阳区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热、温、寒三种气候类型俱全。隆阳区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如春,终年常绿。最冷1月平均气温8.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7℃,年平均气温15.5℃, 年极端最高气温32.4℃,年极端最低气温-3.8℃。全年无霜期290天以上,冬春两季雨量较少,夏秋两季雨量较多,年平均降雨量966.5毫米。
隆阳区系由县级保山市的行政区域改划,因地(区)改市而更名为隆阳区。
隆阳古称永昌,有“永世良久、昌盛繁荣”之义,又名兰城,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代的边陲重镇,也是我国历史上通往印度、缅甸、伊朗等国的南方丝绸之路必经地。
周朝时期属哀牢国首邑。
隆阳的设治,始自西汉武帝时期,初属益州郡。东汉以后置永昌郡、永昌节度、永昌府。
三国时,永昌郡属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南中大姓雍口等叛蜀,诸葛亮不得不“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叛后,置南七郡,将永昌郡之云南、邪龙、叶榆三县分出,合建宁郡之四县立云南郡。永昌公领五县。
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中原设置少变,永昌仍称郡。至晋以后,永昌郡只“有名无民、日空荒不立”等于废置。这时南诏部土长趁机崛起,哀牢王自今腾龙移居永昌,后又迁至蒙化,与叶榆部族融合为西南夷民族。
唐初,南诏民族渐强,南诏得唐助。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8年),南诏破施浪诏,余众走永昌,皮罗阁追击之,收永昌地,置拓俞城。那时永昌人户稀少,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阁罗凤强秒二十万户于永昌,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异牟寻又口剑川、野共川、异栋蛮于永昌,见樊绰《云南志》,永昌成为南诏西境重镇,设永昌节度。
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郑氏纂南诏建长和国,后又历赵氏天兴国,杨氏义宁国,凡三十五年,皆领永昌地。至段氏建立大理国(时值两宋时期),改永昌节度为永昌府。永昌设府自此开始。
元初平滇。置大元帅镇大理。分设十九万户府,万户以下,设千户、百户以统率之。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中书省,改万户、千户为路、府、州、县。永昌千户改州,后又为府,领永平县。
行省所属路、府、州、县为政治组织,另有军事组织,设宣慰、宣抚、安抚等官,初设宣慰司于大理,又设金齿两路宣抚司于建宁(今干崖、镇康)。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将大理金齿宣慰司为都元帅府,设治永昌,管大理、永昌及金齿东西两路、都元帅坐镇永昌,至元末未废,为一方重镇。
明朝废行省制,设布政司、都司、按察司,分管军、民、司法,谓“三司分立"。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永昌府隶布政司、金齿卫属都司。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革府。改设金齿军民指挥司,兼理民事,领千户十二、安抚司一(潞江)、县一(永平)、长官司二(施甸、凤溪)。成化12年(公元1476年)置金腾兵备道(为按察司分巡道),以按察司副使领导,督察军民、官吏及土司,道置设永昌。嘉靖三年三月(公元1524年),改二所为保山县,其辖不及金腾军备道,只领州一(腾冲)、县二(保山、永平)、安抚司一(潞江))、长官司二(施甸、凤溪),保山之名称自此始。
清初,沿用明制,设永昌军民府,其辖区包括明时兵摆道所属诸土司在内,且所属州县建置略有变化。即废凤溪、施甸长官司并入保山县。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省去“军民’’二字,称永昌府,管辖区域为领州一、县二及周边各土司。乾隆35年(公元1770年)又分设龙陵厅,“龙陵”之称自此始。嘉庆25年(公元1820年)改腾越州为直隶厅。是时永昌府领-二厅(腾冲、龙陵)、县二(保山、永平),及周边各土司。其土司有:土府一(孟定)、土州二(镇康、湾甸)、宣抚司五(南甸、干崖、盏达、陇川、遮放)、安抚司三(潞江、芒市、勐卯)、长官司二(户撒、拉撒),共计十三个单位。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仍设永昌府,而省保山县。民国二年又裁府复设保山县,府一级设置从此结束。
民国时期,保山县之辖境亦有变迁,民国初,分杉阳归永平。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以卯兴、鲁掌、登埂三土司归泸水设治局。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又划保山之东南境之福东、福西、均谣、三约地及都鲁洼甲、大田坝铁厂、铜厂、思拉宽、锅厂河、竹鲁洼等处,归新设之昌宁县。保山县原有境界、人户先后划归邻县,约六分之一。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因腾、龙陷于日寇,裁原设于腾龙边区的行监督署,另设第六行政专员公署,先暂设办事处于昆明,后将保山划入第六行政公署,公署设于保山。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公署又设于腾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1950年元月5日,接管旧政权,成立保山县人民政府。保山专员公署驻保山,管辖保山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双江县、镇康县、潞西七县;耿马、泸水二设治局;瑞丽、陇川、莲山、盈江、梁河五个民族行政委员会,共十四个单位,保山辖十个区。1956年,撤销保山专区,成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县属州府所辖。1963年,恢复保山专区(德宏州与保山专区分治),同时将保山西南部太平、由旺、施甸、姚关、酒房等五个区析置施甸县,保山专区仍辖五县。1967年,成立保山县军事管治委员会,各公社均成立军事管治领导小组,属地区军管会管辖。
1968年,成立保山县革命委员会,各公社成立革委会,属保山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9年,改保山县革命委员会,为保山县人民政府,各公社革委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属保山地区行政公署所辖。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保山县为保山市,成立保山市人民政府。1984年初,随着机构改革和体制调整,将二十六个公社、一镇,划为十八个区和一个城关办事处。1987年,又将十八个区与城关办事处、金鸡村等设置成二十个。
2000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保山地区和县级保山市,设立地级保山市,保山市设立隆阳区,以原县级保山市的行政区域为隆阳区的行政区域。
2001年6月,保山撤地区设市后,原保山市人民政府更名为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政府,下面仍辖21个乡镇。
2005年11月28日,隆阳区整区内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建置:1、撤销永昌镇,以保岫东西路为界设立兰城、永昌两个街道办事处。2、撤销汶上彝族苗族乡和瓦房彝族乡,设立瓦房彝族苗族乡。3、撤销道街乡和潞江傣族乡,设立潞江镇。4、撤销老营乡和瓦窑白族彝族乡,设立瓦窑镇。5、将原老营乡管辖的西河、阿家、柴河、下付家4个村委会和金鸡乡管辖的罗寨村委会及河图镇管辖的长岭岗、柳上2个村委会建制划归板桥镇管辖。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隆阳区共设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板桥镇
板桥镇位于保山坝区北部,距中心城区5公里,距保山高铁站4.2公里,是全国重点建设镇、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制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经济强镇试点镇、省级旅游小镇、保山永子围棋特色小镇、保山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重点打造乡镇、隆阳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之一。板桥镇下辖31个村(社区),145个自然村,264个村民小组。2023年末常驻居民32403户101856人,有回、彝、白、壮、苗等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全镇国土面积346平方公里,耕地8.17万亩,林地36.86万亩、森林覆盖率71%,北庙水库、龙王塘、老虎洞等水源丰富,杭瑞高速、东南过境绕城高速、320国道、滇缅公路、大瑞铁路穿境而过。主要经济产业有蚕桑、茶叶、泡核桃、甜柿、畜牧等。辖区内主要旅游景区有国家AAA旅游景区青龙街、国家AAA旅游景区光丽田园教育研学基地;国家级文保单位光尊寺、官坡古驿道,市区级文保单位卧佛寺等16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甲马版画、民间文学“猪八戒的传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记桂香楼、戈记芝兰轩、沙登甑子、古建筑雕塑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老茶馆、永昌杏林堂中医、香童戏、花灯戏等。
杨柳乡
杨柳乡位于保山市隆阳区西部山区,与板桥、汉庄、蒲缥、潞江、瓦房等乡镇接壤,是一个以白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山区贫困乡。全乡国土面积492平方公里,距离保山城区35公里。全乡辖18个村,即阿东、茶山、杨柳、河湾、平掌、马鞍、茶花、法水、干田、一碗水、岩头、冷水、马湾、联合、马田、鱼和、娘咱、鱼塘,96个自然村,179个村民小组。2023年末,杨柳乡有户籍人口10459户38952人,其中:乡村人口10212户,38601人,少数民族人口27050人。杨柳是一个山区农业大乡,海拔在670米—2864米之间,立体气候明显,有热、温、冷三个气候带,年均气温17℃,年均降雨1100毫米,无霜期205天以上。境内有大小海坝2座中型水库和旧寨坝小型水库;立体气候明显,适宜种植多种农经作物;矿产资源有大理石、玛瑙石、铁、铜、锑、汞等,米黄大理石品质较好、储量较大,为石材加工业发展增添了潜力;大小海坝及周边风光优美,夏可避暑,冬可观雪,闲暇时可垂钓陶冶情操,是旅游、休闲之佳境;杨柳米酒、火腿等农副产品在隆阳区已有一定知名度,可为打造“品牌”农副产品奠定基础。杨柳玛瑙、米酒、火腿被誉为“杨柳三宝”。
辛街乡
辛街乡位于保山坝南端大山头北麓,东与汉庄镇、西邑乡相连,南与施甸县接壤,西与蒲缥镇交界,北与汉庄镇毗邻。乡政府驻地距隆阳城区15公里,有大保高速公路、G320国道和云保路穿境而过,是隆阳区粮食和烤烟的主要产区之一。国土总面积108.51平方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14公里。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有平坝、低山、丘陵。最高海拔2228.4米,最低海拔1639.5米,年平均温度为16℃。全乡辖15个村(社区)村民委员会,85个自然村,193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16954户,57272人,其中:农业户15797户,54484人;城镇户1157户,2788人。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6.9万亩,粮食总产量3.2万吨。主要以粮食、烤烟、核桃、甜柿和畜牧业生产等为支柱产业。截至目前有村(社区)“两委”及监委干部63人,社会现价总产值11.8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508元。
蒲缥镇
蒲缥镇位于隆阳区西南部,距保山城区32公里,全镇总面积317平方公里,辖24个村委会,有161个自然村233个村民小组。2023年底全镇总人口51677人,少数民族2068人,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等二十多个民族交错相居。全镇地势东南高而窄,西北低而宽。南北长约29千米,东西宽约23千米,总面积312平方千米。全镇最高点在东山大岭岗海拔2399米,最低为下乌祺温泉海拔970米。境内既有山地、丘陵、也有峡谷、盆地。具有亚热带和温带多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890—1200毫米,无霜期245天。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土质肥沃、主产水稻,也适宜种植甘蔗、小麦、花生、包谷、油菜、烟草及瓜果等农作物。
蒲缥,这座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镇,历经沧桑,积淀了丰实深厚的历史文化,犹如滇西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保山先民“蒲缥人”创造的“塘子沟”文化,标示着蒲缥的悠远和古老,传说中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盘蛇谷和哑泉,以及爱国华侨梁金山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为蒲缥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传奇。千年流淌的地热温泉以及丰富的亚热带水果,挽住了多少匆匆路人的脚步。蒲缥是古代“南方丝路”上的重要驿站,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生态旅游乡镇。如今的蒲缥,是文化的蒲缥、宜居的蒲缥、特色的蒲缥,繁荣的蒲缥。
潞江镇
潞江镇位于高黎贡山东麓,怒江大峡谷南端,国土总面积756平方公里,辖31个村153个自然村32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2458户74207人,其中:傣、傈僳、德昂、彝、白、回、阿昌等少数民族20579人,占27.7%。先后荣获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特色小镇(咖啡小镇),全国农业观光示范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入选云南省人民政府一流特色小镇名单(摄影小镇)。
芒宽乡
芒宽乡位于隆阳区西北部,地处高黎贡山与怒山山脉之间的怒江大峡谷中,距离保山城区126公里,全乡总面积544平方公里。全乡辖15个行政村(含芒合、百花岭),125个自然村,154个村民小组,13455户,总人口48083人(其中高黎贡山移民731户3938人),少数民族人口达32731人,占总人口的68%,居住着彝、傣、傈僳、苗、白等21种少数民族。
永昌街道办
永昌街道办事处位于保山市隆阳区远征路14号,辖区东与青华街道接壤,南与九隆街道为邻,西与杨柳乡相连,北与板桥镇相接。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街道辖17个社区,219个居民小组(区),均实现通水、通电、通路。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7亩,林地面积46213亩,森林覆盖率73.3%。辖区海拔最高点为九隆岗,海拔高度2562米;海拔最低点为上营,海拔高度1646米;街道办事处所在地海拔高度1680米,平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约950毫米。
行政区域内主要旅游景点有大西山旅游风景区、孝感泉水库。上营香童戏、下村麸醋传统酿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下村豆粉、白塔石雕石刻等被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辖区内建有下村工业园区产业孵化园,因受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工业园区搬迁入园影响,现街道辖区内主要以香料烟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意如玉、比顿咖啡、自来水等企业。
青华街道办
河图街道办
河图街道位于保山中心城市东北部,地处哀牢山西麓,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哀牢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辖区东与瓦渡乡接壤,南邻永盛街道,西与青华街道相连,北与金鸡乡相邻。办事处驻河村社区,所在地河村距区人民政府驻地9千米。河图街道现辖河村、河上村、金竹林、魏家、田坝、大官庙、董官、尹家坝、青阳、化美10个城市社区,99个居民小组。
河图境内部分缓坡地带种植桑树和玉米;坝区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多种作物,主产水稻、小麦、油菜、豆类和蔬菜,低洼地段种藕、养鱼。地方名特产品有河村大烧、魏家粉丝、田坝莲藕等。行政区划内的主要旅游景点有毛公山、哀牢寺、顺龙寺、大官庙玉泉、金竹林兵书营等,正在建设中的有万亩东山森林公园、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万亩青华海湿地公园。由民间组织自发的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大官庙犁耙会已广为流传。
河村街上的古寺顺龙,传说曾为哀牢先民祭祀神龙之地,以求祈求风调雨顺,后于明代建成寺庙,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保山坝区交织最紧密的点之一,可以说是汉族移民文化的凝聚点,如今还留存着正殿、中殿。古寺山门临街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中间下层为顺龙寺山门过道,屋顶重檐飞翘悬挂铃,正脊两端饰以飞龙重脊禽兽花饰。山门一侧曾有戏台楼,顶棚中央为八角藻井太极图,四周为六十九块描述二十四孝的画板组成,有外地人听闻画板之精美不远千里前来求购,遭到拒绝后心生歹意,拟于夜间窃之,当夜戏台楼自起大火,画板尽毁,歹人未能如愿。
兰城街道办
兰城街道办事处位于保山中心城市城南片区,东接青华街道、汉庄镇;西至西山山脉;北临九隆街道;南与汉庄镇相交。国土面积约28平方公里,街道办公区驻兰城社区,位于保山城南盛世兴教路中段,海拔1666米。街道下设窑湾、田心、栗子园、关楼、兰花、岱官、湾子、龚家庄、城南、沙滩、王官、沙河、汉营、知青、新雨15个社区168个小区居民小组(其中知青、新雨为托管社区)。街道除汉族以外还有24种少数民族,其中白族、彝族、傣族、回族较多。街道西高东低,以坝区为主,有森林20825亩,森林覆盖率49.6%,年均气温15.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约960毫米。街道行政区域内主要旅游景区景点有梨花坞、三馆文化广场、兰花村以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营古城遗址。在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哀牢归汉、永昌建郡、滇西抗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里曾留下永历帝、徐霞客、徐悲鸿、马克波罗等人的足迹。这里曾养育了“九隆传人”柳貌、蜀汉名将吕凯、“永半朝”王宏祚等。地方名特产品有同心绿豆、聚友面粉、野生菌等。
永盛街道办
永盛街道成立于2017年,面积133.1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70平方公里。部分行政职能划归保山工贸园区托管,同时接受隆阳区委区政府管理。永盛街道下辖团山、龙潭、大堡子、小堡子、杨官、方官、大栗树、陶孔、盛家、王海、大湾和羊邑12个城市社区,156个居民小组,现有常住居民16801户55181人,主要有汉族、彝族、白族、傣族等22个少数民族。产业以城市服务、烤烟生产为主。
永盛街道以“服务园区发展、加强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构建和谐永盛”为总体发展思路,积极响应保山市委市政府“聚千户企业、创千亿园区”的号召,助力保山工贸园区建设成为80平方公里30万—40万人的保山中心城市东部新城、产城融合新区。
永盛街道依托园区开发和5个县市区“园中园”建设,在乡村振兴上具有厚实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顺应改革发展的潮流,辖区大湾次片区商业中心开工建设,未来的永盛,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宜商、宜居、宜业”的城市圈正在形成。
九隆街道办
九隆街道于2016年7月成立,地处保山市中心城市主城区,东起大保高速路与青华街道接壤,南至人民路与兰城街道为邻,西至西山脚,北起建设路与永昌街道相接,海拔1653.5米,平均气温17.5℃,国土面积6.5平方公里,森林面积7738亩,森林覆盖率达55.4%。辖龙泉、太保、同仁、南苑、马里、下巷街、新华、升阳、仁寿门、白衣寺、黉学、明强、新乐、交通、九龙、泰龙16个社区225个居民小组。
千年古郡载史书,九隆新韵承乾坤。阅九隆历史长卷,因其具有丝绸古道上重要驿站的地理优势,亚热带的气候特征及自然环境,在历代军政机构的重视下,逐渐成为融当地土著民族和外来民族共同繁衍生息的聚居地,丝路文化、哀牢文化、九隆文化、抗战文化、饮食文化等融合相济、生生不息,古郡新韵熠熠生辉,让这座滇西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越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