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擘画瓦马新未来
- 索引号
- 01525774-9-/2022-033000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瓦马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03-30
近年来,瓦马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巩固拓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出实招、谋良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8.4%,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通过“五抓”,让全乡各族群众在守护绿水青山中享受绿水青山,在利用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
一、抓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瓦马乡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对生态环境保护实行挂村包片负责制。通过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领导亲自抓、各单位积极配合和各工作组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抓宣传力度,营造生态保护良好氛围
全乡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以每年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知法守法,引导群众有序发展产业,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保护美丽乡村的行动中来。对乡村组干部进行环保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
三、抓林业整治,强化林业资源管理
加快生态修复治理,构建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建立“林长制”工作责任制,健全乡、村两级扑火队伍,加强对资源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护林员作用,牢固树立“防字当头”、“无火是功、有火是过”的理念,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千方百计管住野外火源和重点人群,人员前移、措施前置、关口前设,进一步加大香柏场等重点区域林地巡查和野外火源管控,入村入户开展林草地法律法规、火灾扑救、文明祭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强化应急物资储备,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夯实到边、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行政区域林草地生产安全。巩固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建设成果,严格按照国家的管护要求管护好集体公益林,落实管护责任,把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与林草资源保护挂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林业保护的积极性,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有效维护全乡的生态安全。
四、抓生态产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巩固提升好传统产业。将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整合项目扶持资金,搞好技术指导,优化品种改良,实施精细化管理,推动泡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按照“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的发展思路,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整合全乡资源,发展具有瓦马特色的生态产业,坚持宣传引导、自愿种植、示范带动、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等原则,积极稳步推广姬松茸种植。在河东村基础上,以瓦马社区、新民村等村为主,大力发展姬松茸产业,让姬松茸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成了群众又一个增收致富产业。加大对河流环境整治工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水资源管理,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源头防控,完善补贴机制,以“控制增量、减少存量”的工作思路,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实施河道治理项目,进行6.98公里河道治理,组织村组干部定期不定期开展清河行动,确保河道畅通,有效改善河道环境,维护好河道良性生态系统。
五、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维护干净整洁的环境
对照人居环境I档标准,高要求、全覆盖、补短板、再提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创建美丽乡村示范点,抓好集镇建设整治,全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经常性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聚焦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瓶颈。加快瓦马集镇污水处理管网设施建设,对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26个自然村加强管理维护。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剩余任务改造清零,对已建成的21座公厕规范管理,推动畜禽化粪池改造建设。聚焦人居环境提升分而不统、机制运转不畅的瓶颈。严格按照“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落实,加强农村住宅基地审批监督和管理工作,严格建筑风貌控制。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更加注重操作性和长效性,鼓励村庄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措施,点对点破解难题。聚焦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参与度不高的瓶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结合实际出思路、做决策,用具体办法解决具体问题,召开群众会、户长会,广泛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实现共治共享。
以青山为笔,以绿水为墨,以蓝天为画板。北冲彝乡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走得越发坚定,向着建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瓦马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