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只见书不见人情况堪忧
- 索引号
- 01525774-9-/2022-012900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瓦马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01-28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级政府在人力财力方面对农家书屋的投入不断加大,农家书屋的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但目前农家书屋只见书不见人的现象亟待引起关注。
一、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基层对农家书屋的认知有差距。一是农村农民对农家书屋的认识度不高。二是部分村组干部都认为农家书屋可有可无,不了解农家书屋这一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的重要意义,只知道逢年过节或上级来检查时才开放,利用率不高。
(二)农家书屋缺乏受众。一是就目前农村现状而言,作为阅读需求量最大的年轻人长期外出打工,留守人员没有很大的读书欲望。二是绝大部门农村农民没有阅读习惯,他们大多忙于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在业余或农闲时间热衷于拉家常、喝酒、赌博等活动,对精神文化追求的过少,不愿去读书、读好书。
(三)农家书屋管理运行制度不完善。一是没有固定的开放时间,有些农家书屋长期“铁将军锁门”。二是没有提供专门的图书阅览场地。农家书屋大部门建设在村委会里,由于基层条件有限,农家书屋的建设大多是在某个房间放上几个书架,书架摆满书即可,绝大多数的农家书屋还充当了办公室、资料室、档案室等功效,让广大农民望而却步。
(四)农家书屋缺少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一是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基本都是由村干部兼任,无暇或无能力钻研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二是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工资收入,多数是义务工,长此以往很难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二、意见建议
(一)健全管理制度。一是各级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克服“重建轻管”问题,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制度和,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二是配备专职管理员,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农家书屋的管理知识,落实好相关制度。三是解决好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问题,确保农家书屋建设好、管理好、运转好。
(二)改变图书构成。一是在图书选择上,农家书屋书目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由农民自发选择申报,发挥农民的自主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农家书屋图书应当切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顾及农民的实际文化水平,图书内容简明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了。三是适应增加农业生产、知识普及、技能培训、乡村文艺等,符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的书籍。
(三)改变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将信息资源引入农家书屋。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局势,给农家书屋带来了新挑战,因此农家书屋应当转变发展模式,从传统的以纸质书本为主的模式,走向数字、纸质相辅相成的新模式,拓宽农家书屋的使用功能。同时,利用新技术开展农民线上技能培训、农民文化互动等,使得农家书屋成为农民与外界链接的枢纽和平台。
(四)激发阅读兴趣。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活动,引导农民到屋读书,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培养农民群众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