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隆阳区招商引资统计分析
- 索引号
- 77265205-X-04_Z/2016-0223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投资促进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6-02-23
2015年隆阳区招商引资统计分析
2015年,隆阳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实施意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认真研判经济形势,调整招商政策,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服务,助推项目落地,招商引资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稳步增长。
一、引进到位资金情况
2015年实施项目139项,到位资金177.54亿元,同比增长22.34%,其中省外国内项目101项,到位资金157.84亿元,同比增长20.54%,市外省内项目38项,到位资金19.7亿元,同比增长39.03%。
二、呈现特点
1.项目实施顺利推进。新开工建设项目6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8个,实际到位资金62.25亿元,同比增长33.64%。续建项目7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9个,实际到位资金115.3亿元,同比增长17.01%。新签约项目12个,协议资金174.9亿元,在12个新签约项目中,已实施项目4个。
2.重点区域投资稳步增长。2015年,三大经济圈到位资金148.52亿元,占到位资金的83.65%。其中,珠三角地区到位资金37.16亿元,占到位资金的20.93%,同比增长36.92%。环渤海地区到位资金93.87亿元,占到位资金的52.87%,同比增长70.18%。长三角地区到位资金17.49亿元,占到资金的9.85%,同比降低43.4%。北京、河北、福建、浙江、四川位居省外投资到位资金前5位,到位资金124.84亿元,占到位资金总额的70.32%。
3.引资产业结构优化。2015年,全区引资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一产、三产到位资金大幅增长。第一产业到位资金2.1亿元,第二产业72.85亿元,第三产业102.59亿元,到位资金在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比例为1.18:41.03:57.78,与2014年同期相比,一产到位资金增长556.25%,三产到位资金增长93.24%。社会保障,房地产业,土木工程建筑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道路运输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太阳能发电引进到位资金额居各行业之首。
4.大项目支撑作用凸显。139个项目中,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92个,占总数的66.19%,较去年同期增加35.29%,引进的到位资金165.17亿元,占到位资金总额的93.03%,较去年同期增加20.22%。其中城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沙坝至蒲缥段改建工程、工贸园区汉营走马古镇一、二期建设项目、尚德长山光伏电站项目、保岫东路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管粮山农业光伏电站示范项目等大项目支撑作用得到凸显。
三、存在问题
1.新开工建设项目到位资金比重相对较低。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外投资者投资意愿降低,投资趋势放缓,加之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信心和愿望降低,大部分企业因此暂时搁置或放弃扩张的计划,造成实际落地的项目少,到位资金少。2015年,新开工建设项目62个,实际到位资金62.25亿元,占到位资金总额的35.06%。
2.工业项目比重持续下降。2014年实施的102个项目中,工业项目61个,占比59.8%;2015年实施139个项目中,工业项目76个,占比54.68%。
3.优势产业项目比重低。2015年实施项目中,烟草、电力、矿产、旅游文化及生物资源开发类的优势产业项目83个,占比59.71%。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借助优势平台,突出主题招商。隆阳东、西被澜沧江和怒江环抱,独特的地形和立体的气候给隆阳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是国家和云南省重要的蔗糖、烟草、畜牧、林果、咖啡、茶叶生产基地。为充分发挥隆阳境内丰富的资源优势,隆阳区范围内规划建设了保山市工贸园区、市水长工业园区蒲缥片区、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3个市级园区和板桥生物产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区级园区。下一步,围绕保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隆阳打造成为滇西边境中心城市的目标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把隆阳建设成为滇西边境的工业加工基地、小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商贸中心、旅游集散地、生产加工流通基地、科教文卫高地的目标,充分发挥隆阳的气候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借助现有的5个园区,加大产业招商力度。
2.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推进产业链招商。坚持把产业招商作为招商引资调结构、促转型、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根本抓手和活水源头,围绕区委、政府确定的4个重点招商产业,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群为目标,按照“一个产业、一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旅游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坚持上中下游一起抓,增强产业的聚集配套能力。要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承接产业转移与招商引资工作深入对接,谋划推出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招商项目,协调推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
3.借助专业团队,开展专业化招商。一是借助专业团队对我区的招商项目进行包装,委托中金产业和深圳中商智库规划设计院对我区的省级重点招商项目及其他招商项目进行包装,提高项目包装的层次和水平;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策划包装一批PPP项目,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建设。二是极探索鼓励全社会主动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异地商会和委托中介机构的作用,探索实行代理招商、中介招商和委托招商,不断拓展招商方式和手段。积极争取省政府关于市场化招商、政府购买服务招商及产业招商项目,并对代理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模式的落地项目,按照实际到位资金给予奖励。
4.强化跟踪服务,加强重大项目推进落实。一是强化区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工作机制,统筹协调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区域布局、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等重大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保障有力的工作体系,提高重大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达产率。二是强化对签约项目的跟踪督办,及时梳理签约后尚未落地的项目,列出项目清单,按照“谁签约、谁落实”的原则,及时分解下达项目推进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责任到人,督促抓好落实。三是强化招商引资企业走访服务制度,制定在隆投资企业名录,定期走访服务辖区内的招商引资企业,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帮助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优化投资环境,夯实招商引资基础。一是优化招商引资硬环境。进一步完善全区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增强产业招商的方向。加强园区规划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电、气、用地等要素保障。二是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加强对招商引资政策的解读和宣传,扩大政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指导外来投资企业理解好、用好政策;对已制定的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同时,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继续完善和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充分利用政务服务中心平台,整合行政资源,实行并联审批制度,“一站式”办理招商项目审批服务;开辟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对招商引资项目全程跟踪服务,确保企业“引得进、能落地、建得起、可发展”。
6.加强招商人才队伍建设。要采取多种方式,着力加强招商队伍专业知识及市场经济、社交礼仪、谈判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推介包装项目的能力,提升招商引资成功率。要建立健全招商人才选拔、培训、考核机制,推动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实施细则,以更好地发挥招商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促进招商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隆阳区招商局 李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