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麻小寨:美如画,画里有“话”道新村新变化
- 索引号
- 01525768-5-/2020-0704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丙麻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07-04
丙麻小寨:美如画,画里有“话”道新村新变化
六七月的小寨,瓦蓝的天空,绿油油的田野,阳光丝丝缕缕地打在水平面上,几个扛着锄头、戴着草帽的老百姓唠着家常从身旁经过,仿佛走进“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般的田园生活。
小寨村位于丙麻乡驻地18公里处,很多年前,小寨村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后来因小湾水电站淹没失稳耕地617.31亩,涉及小寨村的6个小组,产生移民人口376人,其中,已搬迁安置20人,就近恢复生产安置356人,小寨村就成了移民村。
近年来,区搬迁安置办始终把“乡村振兴,移民先行”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避险解困、产业扶持、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和素质提升五类重点项目实施,紧紧围绕增收致富,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移民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建设。自2017年以来,用于小寨村后扶帮扶项目共计3031.26万元。2019年,稳中求进推动“美丽家园·小康库区”移民新村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487万元,围绕房屋改造、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建设内容,聚焦移民产业发展和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建设两重点。如今,在区搬迁安置办和小寨村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小寨村老村换新颜,处处清朗秀丽,风光无限……
一话水库兴水利—长宝水库
“小湾电站蓄水后对村里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当时也没有合适的区域对涉及农田淹没的村民进行生产安置,后来区搬迁安置办调研后考虑在村里附近合适的位置新建水库,对小寨村未淹没土地进行充分灌溉,让农作物增产,这就有了现在的长宝水库。”村支书一边指着水库一边说道,“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要我说长宝水库就是镶嵌在我们村的一块蓝宝石,就是我们的财富,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啊。”
长宝水库总投资1941.79万元,于2017年开工建设,主要工程于2019年10月完工,成为丙麻乡东山片区第一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乡镇供水和农村人饮水为主,兼顾防洪和下游生态环境用水的小(2)型水利工程,水库坝高为7.0m,正常库容11.68万m³,能够满足860亩土地的灌溉蓄水要求,水库的建成缓解了村里灌溉用水压力。
二话桑园谋发展—千亩连片蚕桑园
小寨村2019年新植桑园816亩,全村累计桑园面积1200亩,实现移民全覆盖。
小寨村家家都种蚕桑,户户都养蚕。区搬迁安置办为小寨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帮助移民增收致富,共投入235.31万元资金,集中力量发展蚕桑养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建机耕路980m,完成院场硬化205.5㎡,生产道路硬化3.33km,灌溉沟渠支砌1635.21m。小寨村村两委积极争取总投资60万元的沪滇合作项目1个,建设小蚕共育中心2个,依托小蚕共育中心建设,确保小蚕共育率达100%,每期可育种600张。
村里“两举措”争做蚕农的贴心人。一是加强技术指导。根据2019年桑园管理及养蚕存在的问题,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两期科学种桑养蚕技术培训,养蚕期间,村干部做到每户必到,对养蚕户进行技术指导,严格按技术规范操作,确保蚕饲养期间发病率低、上蔟早,蚕茧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二是管养并重。对桑园规范化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和中耕施肥管理,提高亩桑产叶量和亩效益。同时,抓好大蚕房建设,积极完善蚕房基础设施,使蚕房达到保温保湿、通风换气和消毒防病的效果。
村支书和我们说道,“热天这阵儿,我们村里每家夜里都不用蚊香,生怕给隔壁邻舍的养蚕户搞破坏,那些蚕可娇气金贵着呢,但玩笑归玩笑,这些可都是每家指望的值钱宝贝呢。”确实,对于每家养蚕户而言,养出好蚕茧就像结出了“金茧”,是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一位大娘说,“我们村养蚕平均单张蚕苗产茧量有34公斤左右,养得好最高单张蚕苗结茧量到50公斤,市场上蚕茧收购价格就看蚕茧质量了,平均是45-50元/公斤,今年受疫情影响,差不多35元/公斤,单张蚕茧的收入能有个900元到1500元不等,一年能养四批蚕,收入还是挺不错了,多的能上万了。”
2019年小寨村养蚕1100张,实现产值150万元,2020年预计养殖2000张,实现产值28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种桑养蚕成了拉动小寨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三话养殖共奔富——肉牛养殖场
传来那阵阵“哞哞”声就是玉明肉牛养殖场,是隆阳区大中型水利水电后期扶持养殖产业的示范项目,合作社于2016年开办,区搬迁安置办投资120万元用于合作社建设,固定资产达700多万元,合作社现有社员86人全部为移民人口,养殖场建设厂房约1400㎡,人工种植草场200亩。
合作社一直按照“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场+社员(移民)”的发展模式进行运作,提高了养殖水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降低了养殖风险和成本。养殖项目由82头肉牛发展到集中养殖肉牛200余头,分散养殖60余头。合作社成立3年来,共出栏肉牛100头,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分红20万元,2020年预计出栏80头,实现销售收入160万元。通过养殖项目带动,全村目前户均养殖2头,户均增收6000元。
牛场参观时,养殖场老板说,“领导经常下来了解合作社经营状况,还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村民分红也会越来越多的。”发展牛养殖合作社不仅可以壮大集体经济,还能增加部分包括移民、建档立卡户在内的村民收入来源,不断推进了小寨村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短短几年,区搬迁安置办与小寨村一直携手争创移民新村,共建美丽家园。现如今,小寨村铺起了平坦大道,建起了休闲广场,亮起路灯,通了沟渠,排了人畜饮水老难题,还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下一步,区搬迁安置办全体移民工作者和村里干部、乡亲将继续一同奋斗,为美丽小寨再增新色,主动适应新时代下移民行业的新思想、新要求,谋划好移民后扶“十四五”规划,全力推动移民后扶工作提质增效,发挥行业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离开时,天空飘起蒙蒙细雨,伴着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小寨村渐渐远去,把一片静谧还给这个正蓬勃发展中的村庄。未来,就如同这场雨,会将小寨村冲刷成一个更富足、更奋发的移民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