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村“锄贫记”
- 索引号
- 01525768-5-17_F/2018-0902007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丙麻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8-01-05
老南村“锄贫记”
老南村地处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东部,东与昌宁县大田坝镇交界,南与新南村接壤,西与太和社区相连,北与小寨村相邻。人均耕地1.58亩,下辖大寨子和梨树洼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58户631人,其中少数民族401人(佤族309人,彝族55人,白族34人,傈僳族2人,傣族1人);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4个,有正式党员28名,预备党员1名,少数民族党员21名;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烤烟、畜牧养殖、喂养桑蚕和外出务工。
近年来,在保山市委和市委政法委的帮扶指导下,老南村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基层党建巩固提升年”为契机,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以创建基层党建精品示范村为目标,通过党建立村、项目兴村、产业富村、和谐稳村四个举措,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抓党员强党性,扎实推进全村党建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党建立村:弱村变强村
农村基层党组织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有效贯彻落实。老南村党支部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抓好党员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思想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和班子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实现了“弱村”到强村的转变。
加强思想建设。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巩固提升年活动,以深入学习党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基本内容,以解决问题、发挥作用为基本目标,全面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激发全村党员干部的活力,增强党性修养和为民服务的意识。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着力加强村民对党的理论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在学习中侧重对农业实用技术、村级民主决策、壮大集体经济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带头致富的能力。
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以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日”、党员积分制管理、“支部主题党日”等为基本制度,着力引导广大党员践行“四讲四有”,做到政治合格、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升了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和科学化水平。
加强阵地建设。投资49万余元,将原本闲置的小学改建成了集党员教育、村民教育、远程教育、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和信息集散“六位一体”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完成了村党员活动中心、远程教室和“农家书屋”建设。村级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加强班子建设。每年坚持召开支、村两委成员组织生活会2次以上,今年,结合基层党建巩固提升年活动的开展,围绕抓好党建促脱贫为主题召开了组织生活会,取得明显效果。此外,班子成员之间,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与村干部经常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消除误解、互相鞭策、互相促进,营造了理解信任、团结共勉的好氛围。
项目兴村:“老南”变“不难”
以前的老南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道路、水利资源匮乏,村民收入来源少,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在保山市委和市委政法委的协调下,老南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了村委会办公场所调换、启动道路硬化、更换饮水管道、补充“爱心水窖”、安装照明路灯、建设文体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通过多方努力,目前老南村道路设施大幅度改善,扩建了一个蓄水池,更换5公里的自来水供水主管道,修建158口“彩虹水窖”,修建一个小蓄水池,通过提升改造取水池、水管等自来水设施,修建小水窖,解决了村民的饮用水和生产用水问题,改变村民靠天吃饭的耕作方式;开通5.4公里通村道路,完成11条村组道路硬化,方便了村民出行;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在1.8公里的村主干道上种植行道树,村庄变得更绿;在村内道路上安装太阳能路灯;开展“七改三清”工作,家家户户都有沐浴室、卫生厕所,垃圾集中焚烧处理,修挖排水沟渠,村庄变得更加干净;通过墙体文化、发送短信等方式宣传国家惠农政策和相关普法知识;修建村文体活动场,安装大众健身器材,使村民有休闲健身的场所。
产业富村:穷村变富村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基础。老南村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党建扶贫的支撑,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老南村投入189万余元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场一个,新建标准化牛舍1400平方米;新建青贮氨化窖700立方米;养殖场年目标存栏肉牛175头以上、出栏肉牛55头以上。
目前,养殖场建设已全部完工,并与隆阳区伟农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老南村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进行肉牛养殖合作,实现党建扶贫“输血”变“造血”,老南村将建成的牛场整体交由合作社管理使用,前3年每年收取3万元场地折旧费,从第4年开始每年收取5万元折旧费,贫困户以扶贫政策补助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每年以11%年收益率保底支付给贫困户,贫困户还可以为合作社提供青贮饲料,按照全株青贮玉米每吨不低于260元,全株甘蔗每吨不低于280元,皇竹草每吨不低于140元,玉米秆每吨不低于180元的价格出售,让群众和集体双致富。
和谐稳村:民怨变民赞
为营造民主、和谐、稳定的基层发展环境,在帮扶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老南村积极引导该村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民办实事,帮助群众解难事,不断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帮助弱势群体,目前,老南村还有一批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众,对这些生活困难的群众,党支部主动关心,每年都要开展送温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都要慰问老干部老党员、军属、五保户、特困户,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在困难群众中开展“自强诚信感党恩”教育,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党的恩情。做好稳定工作,老南村地理位置偏远,发展条件较差,该村以创建平安村为抓手,投入2万余元建设人民调解室,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完善矛盾纠纷联防联控联调工作机制,随时掌握村情民意。构建和谐新村,老南村围绕平安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学法普法、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村民知荣辱、明廉耻、遵纪守法,营造“爱家爱村,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