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声”进万家 法治沁润人心
- 索引号
- 01525767-7-/2020-1231069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12-31
喇叭“声”进万家 法治沁润人心
——西邑乡巧用应急大喇叭开展普法宣传典型经验总结
自“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西邑乡坚持将法治宣传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来抓。进一步转变普法理念,优化法治宣传机制,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围绕“三个一”,即: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一套机制,实现法制观念更深入、法治基础更牢固、学法知法更自觉、用法维权更主动、违法事件更少见,进一步优化了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一个平台保平安、促和谐。着眼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乡党委率先与中国移动保山分公司合作,依托云技术服务,利用4G/5G网络,在全乡22个村(社区)、87个自然村、210个村民小组搭建“云视讯+大喇叭”应急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共安装云视讯远程视频会议系统24套、应急大喇叭150台。各村(社区)可通过“云视讯”双向语音可视对讲、双向交互,实时汇报应急管理工作情况,乡党委在应急指挥中心对群众身边发生的事及时掌控、及时处置,实现了全乡应急管理工作“点对点”交流、“心对心”服务;263名平台管理员通过电脑、手机、IP话筒对管理权限范围内的“大喇叭”进行内容的播发与控制,变群众“主动学习”为“被动灌输”,每天中午12点、下午6点定时开启轮流播放半小时,农村安全生产知识、民事法律法规、各类应急常识等内容通过大喇叭撒播到田间地头,群众一日一学、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法治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云视讯+应急大喇叭”充分延伸了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触角,实现了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运行以来,共播放信息236840余条次,提供法治宣传服务1800余次。
一支队伍守平安、促和谐。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转变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成立一支认真负责、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基层应急管理员队伍,实现应急工作有人管、事情有人办,让中央的有关精神直接落实落细落地到群众。一是在乡级成立1个应急管理工作专班,明确1名分管领导,1名具体负责人,招聘1名专职应急管理员,专门从事乡域内的安全生产、普法宣传、应急管理工作。今年来,共开展“法律六进”等有针对性的普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8次,受众达1万余人,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二是乡直各单位(部门)明确1名应急管理员,负责行业、领域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防范电信诈骗等内容的宣传普及,解决个体经商户、小企业等部分行业人员存在的不尊法、不懂法、不学法、不用法等实际问题,全面提升行业人员的法治文明素质。自“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辖区食品安全风险、电信网络犯罪、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都得到有效管控;三是22个村(社区)分别招聘了1名专职应急管理员,定期开展村内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等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工作。家庭、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普法宣传大格局实现了法治宣传对象精准化、内容多样化、形式互动化。目前,西邑乡共有应急管理员32名,为做好全乡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法治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切实的人力物力保障,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覆盖面全面增强。
一套机制护平安、促和谐。整合乡安监站,配齐配强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成立西邑乡应急办,将其作为全乡应急管理工作的“指挥中心”,实行主要领导挂片、分管领导包村、干部职工挂钩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乡领导班子成员,22个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所有应急管理员召开会议,围绕全乡应急管理“讯息零拖延、反应零时差、处理零差错、人员零伤亡”的工作目标,一周一碰头、一月一分析、一季度一总结,按照“缺什么就补什么、弱什么就强什么、需要什么就给什么”的工作思路,在完成日常“规定动作”的前提下,结合会商结果灵活安排应急宣传教育,含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内容,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精准“自选动作”有特色。结合干部业务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采取举办应急管理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法律法规知识和基本业务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应急管理员队伍每周开展一次调训,切实增强大家的现代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科学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实现了应急管理工作从事后管理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转变,抢占了应急工作时间的先机。
西邑乡“三个一”应急管理工作模式,让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效化解在早、消除在小,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自“七五”普法开展以来,全乡刑事案件总数逐年减少,如今,西邑乡乡邻和睦、友爱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