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邑乡委员会关于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索引号
- 01525767-7-02_A/2017-122800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7-12-15
各村(社区)、乡直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提高农村群众自强意识、诚信意识和对党的感恩意识,给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根据隆办法〔2017〕112号文件,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在西邑乡脱贫攻坚工作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特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指导,坚持精神与物质“双脱贫”,针对西邑乡部分贫困村、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观念,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内生动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目标任务
(一)增强自强意识。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树立脱贫光荣、守贫可耻的正面导向,引导基层干部群众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摒弃“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共同发展意识,激发群众不甘落后、自强脱贫。
(二)增强诚信意识。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说假做假可耻的正面导向,引导基层干部群众以诚待人、踏实做事,摒弃争贫争扶、虚报收入等不良现象,不断强化法治意识,增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主动性,促进农村风清气正、和谐稳定、文明进步。
(三)增强感恩意识。要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树立知恩图报、团结进取的正面导向,引导广大基层群众知党恩、明是非,提升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认知度、认可度和满意度,发自内心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
(四)提升文明风尚。要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实现贫困村(社区)基础设施的“硬件”和精神文明的“软件”双推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群众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引导群众培育文明生产生活的村风、寨风,倡导简办“红事”“白事”,移风易俗,减轻贫困群众人情负担,增加生产性投入。
三、活动开展时间及对象
(一)活动开展时间:2017年12月15日至2017年12月25日。
(二)活动开展对象:全乡领导干部、村三委、村(社区)党员代表、村(居)群众代表,扶贫工作队员,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
四、活动开展内容
详见附件2:《西邑乡开展“脱贫、自强、诚信、感党恩、跟党走进村(组)讲课活动”讲话稿》。
五、活动开展方式
(一)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讲。组织乡干部、乡直各单位、区直各部门派驻机构、村两委、各党(总)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在乡政府所在地开展集中讲。
(二)挂村领导赴村讲。挂村领导采取理论政策结合所挂村(社区)实际进村(社区)讲。
(三)党(总)支部书记集中讲。各党(总)支结合《西邑乡开展“脱贫、自强、诚信、感党恩、跟党走进村(组)讲课活动”讲话稿》,深入开展实践活动。
六、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党(总)支部、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严格落实。加强对各党(总)支部、各村(社区)学习痕迹材料管理,督促学习进度;在2017年12月30日前,请各村(社区)将会议记录、照片、签到表交到组织办、党政办各一份。
(三)营造气氛。结合宣传部安排的任务,乡、村、组干部分别在每个行政村喷刷3条扶贫宣传标语,每个贫困村的自然村喷刷2条扶贫宣传标语,其它每个自然村喷刷1条扶贫宣传标语,在每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置一块不小于20米的文化墙。
附件1:西邑乡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主讲人名单
附件2:西邑乡开展“脱贫、自强、诚信、感党恩、跟党走进村(组)讲课活动”讲话稿
中共西邑乡委员会
2017年12月15日
附件1
西邑乡在脱贫攻坚中
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
主讲人名单
王明华 党委委员、宣传委员
王建成 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洪 李 西邑中心小学校长
赵仕彩 西邑中心小学教师
赵炳琳 西邑乌马小学教师
赵晓娇 西邑大庄小学教师
赵健琳 西邑补麻完小教师
吴晓飞 西邑石龙完小教师
27个党(总)支部书记
附件2
西邑乡开展“脱贫、自强、诚信、
感党恩、跟党走进村(组)讲课活动”讲话稿
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教育引导全体群众正确认识脱贫攻坚工作政策规定和要求,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树立自强、诚信意识和学会感恩的正确思想观念,扎实开展好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评议等各项工作,不拖全乡人民后腿,与全村全乡全区全省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同步小康社会目标。
当前,我们在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普遍存在偏差,有的群众“等、靠、要”思想、“争戴穷帽”、“只愿戴不想摘”、不讲实话等现象突出;有的群众认为,只要评上了贫困户,就可以做到:自己的任何事情,都有人管着都有人罩着,国家都会“包死包抬包埋”;丝毫不考虑自己是否符合国家关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的标准和要求。并且心安理得地认为,乡村组干部就可以决定谁是贫困户谁不是贫困户,贫困户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再一个,如果我被评上了贫困户,如果有扶持,我拿的是国家的钱,又不是拿别人的钱,与别人无关,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所以,拼了命地往贫困户靠,想了法地钻各种空子,千方百计地想挤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阵营,享受所谓的“脱贫攻坚成果”和“改革开放成果”。这些怪象和惰性慵懒思维方式,妨碍了扶贫对象发挥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乡亲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先要扶志。我们经常说,旧社会的地主是苦出来,省出来的。而现实当中,我们也看到,收入好一点、日子过得滋润一点的家庭,除了借助政策机遇外,也离不开自己的辛苦努力,是手巴掌上搓汗硬苦来的,从来都没有什么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所以说,群众致富,乡亲们致富,除了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好政策,更离不开大家的自强、自信和为之付出的辛勤劳作及艰苦奋斗。因此,在西邑脱贫路上,我们需要各位坦诚相见,让工作组了解到大家最真实的生存生活状况。一句话,乡亲们,在西邑脱贫致富路上,需要大家自强、诚信、感党恩。
一、自强自信、勤劳致富
前面列举的种种怪象中,不乏有脚有手、身强力壮的人,不是他们不能致富,而是他们缺乏一种志气——自强自信的志气,脱贫致富的勇气,缺乏一种精神——勤劳致富的精神,他们宁愿过只能填饱肚子的最低生活水平的日子,也不愿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过上富裕舒心的生活。
古人说过“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更说过“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话。这些话告诫我们:富贵家庭若不懂得奋斗与勤俭,往往守不住家业;贫寒家庭只要自强自信,并为之勤奋努力,发家致富是迟早的事。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两个这样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比较远,说的是我们云南省文山州西酬县的故事。西畴县只有26万多人,地处云南贵州广西三地石漠化核心区,石漠化率高达70%以上,一度被认为罹患“生态癌症”。但在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一个出名的“不等式”:政府在农村投入10万元,群众跟着投工投劳、捐款凑钱,能干出二三十万的事。今年3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对此予以高度肯定,提炼出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第二个例子是我们隆阳区的杨柳乡的。2014年7月20日,云南网播出了《一位盲人木匠的自强人生》的新闻报道,该报道说的是杨柳乡阿亨寨年轻木匠茶树钱从小双目失明,但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执着钻研和辛勤劳作,不但会制作、修理各种农村日常用品和农具,而且还会使用现代电器机械制作当今流行的新式家具,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又因货真价廉,常常供不应求,建新房的人家常来请他去装板壁、踩楼板、做楼梯、打扣板……进而走上发家致富道路的故事,这两个例子特别是第二个例子,对我们的启发触动应该很深:要想脱贫,难的不是山穷水恶,而是人穷志短。我们不怕扶贫对象有病、有伤,也不怕他们缺项目、缺技术,而是怕遇上那些怎么扶也扶不起的“阿斗”!茶树钱,一个身有残疾的人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尚能走得如此坚定从容,我们这些正常的健全的人应该比他走得更自信更笃定。
二、诚信立身、信誉脱贫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而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此外,孔子也说过一句话,叫民无信不立。这句话有两个意思,第一个说的是,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第二个则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可能得到人们的依赖和支持,更不可能在世界上立足。这也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工作组多次到过在座的大部分人家中,召开今天这种规模的会议也不是第一次,在你们眼里看似简单的走访、询问、拍照后面,每户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审核录入,反复比对筛选,征得你们满意才能最终录入国家系统。然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都不是专职人员,除了负担日常本职工作外,必须同时开展扶贫工作,而且两头都要抓好。你们看似简单的工作后面,隐藏着工作组同志无数个加班到深夜、节假日不能与亲人团聚的实际情况。庆幸的是,我们西邑的父老乡亲们都很淳朴,支持理解工作组。虽然我们身体是疲惫的,但是心里却觉得值得。而决定我们共同付出的努力是否真的值,关键在于各位能否诚实守信。在于工作组入户时各位是否如实申报收入、支出情况;户长会评议时是否实事求是表决,不参杂任何报复或袒护私心等。我相信我们西邑的群众具有诚信朴实的自觉性,会成为全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示范样板。
三、感党恩、跟党走
有些生活富裕或者相对宽松的人,可能会说一直以来都是所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国家扶持政策,他们没享受过党和国家的任何政策和实惠,哪怕是一粒米、一滴油。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我来告诉大家,几千年皇粮不用交了,种地种田有补贴是不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照顾和优惠?生病住院治疗费用可以报销了是不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照顾和优惠?小孩读小学学杂费全免且每天两个鸡蛋一瓶牛奶是不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照顾和优惠……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我说的这些政策,大家都享受过吧?
一句话,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太多了,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等各个方面。目前我们乡准备建设的村卫生室、村级文化活动活动场所、通自然村公路等一大批浦发行项目,少则国家投资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哪个不是惠及广大群众,哪个不是惠及在座各位?可以说,我们党和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
古话说,饮水思源。用我们的话讲,叫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有故事的: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住在瑞金城外有个叫沙洲坝的村子,他看见老乡饮水困难、从老远的地方挑浑浊的水吃后,与部队官兵在当地挖一口水井,让沙洲坝人民群众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群众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 解放以后,沙洲坝人民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个故事和刚才我所举的那些个例子,告诉我们,我们都应该感党恩。一个对党和国家常怀感恩的心的人,才是一个物质上脱贫,同时精神上也脱贫的富足的人。
各位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主心骨。我相信,只要大家树立起自强不息、不等不靠的志气,带着家里人讲诚信、政策明,思路清,身体勤,感党恩,跟党走,就一定会实现物质、精神上的双富裕,从而确保我们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