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吃苦精神 展现时代风采

索引号
01525767-7-30/2017-0702003
发文机构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7-01-10

2016年8月13日,隆阳区西邑乡真峰村分外热闹。一辆红色载货车上,一只只1个月大小的猪“哼哼,哄哄”的叫着,围站在载货车一旁的王小翠,指着小猪说:“这只猪毛色整齐,眼睛亮。这只也是,你瞧,还有它左手边那只......”不一会儿,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都领到了属于自己家的“小金猪”,共计84头。48岁王显会回忆着“咯咯咯”的笑了起来。原来,那是隆阳区“万户富”生猪养殖发展联盟良种母猪发放仪式现场。

隆阳区西邑乡“万户富”生猪养殖发展联盟是隆阳区显会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与西邑乡党委联盟,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市场”的模式,通过“母猪寄养、仔猪托养、仔猪赊养”三种扶贫模式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三种养殖模式已覆盖西邑乡真峰村、鲁图村、西邑社区、乌马村。参与的贫困户达284户,其中母猪寄养模式109户,仔猪赊养模式175户,累计发放良种母猪306头、商品仔猪3150头。

用心用情的“护理师”

妻子离世以后,王显会更加卖力地学习养殖技术,晚上看书一看就到深夜三四点,遇到不懂的,翻来覆去,总也无法入睡。学到了技术,他还时不时走家串户帮邻居照看猪仔。

因为好心,也因为对猪的热爱之情,有一次王显会回收了一头生病的母猪。3天来,母猪不吃不喝,可把王显会给急坏了,最后只得到兽医站请求帮助,6天后,猪终于可以吃一点青饲料了,慢慢地10多天后能吃包谷面,20天后母猪终于痊愈了,王显会开心地缝人便说这件事。他还给母猪配了种,几个月后,母猪成功产出仔猪12只,全家人乐呵呵地念叨着:“我们收到了一只金猪!”。

清晨六点半王显会就起来了,第一件事就是观察猪的精神状态。产后第一周,他每天都给母猪喂食红糖水煮面条加20个生鸡蛋,担心小猪受凉,他置放了200瓦的灯泡给它们取暖,像家人一样照顾他们。

播种“希望”的“土专家”

2003年,王显会拿出 5万块钱买了一台“价值不菲”的饲料机,钻研着要给猪配食。一天又一天,一遍又一遍,王显会按照不同比例调和豆白与微量元素,力争做到科学合理、营养全面,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他终于成功配出了浓缩饲料,这种饲料绿色、环保,不含瘦肉精,而且出栏时间从14个月缩减到了7个月,经济收入也翻了1番,很快这件事就在村里传了个遍,大家纷纷找他买饲料,不仅价格便宜,他还总是多给他们一勺半瓢的,浓缩饲料给村里群众带来了脱贫“希望”,大家都开心的叫他“土专家”。

生猪外卖的“能手”

第一次外地猪贩到家里来收猪,因为没经验,辛苦养肥的猪被坑亏了本。老王憋屈了好一阵,想想这么下去不行,得自己出去找销路。说干就干,他开上小货车带着肥猪从芒市、瑞丽、贡山一站一站开始跑,慢慢稳定了客源,由于肉质好,口碑也攒下了。

2003年夏天,一个江西老板听说老王家的猪肉品质好,口味赞,慕名而来,一车带走150多头肥猪。老王说:“第一次拿到10万块钱的猪款,高兴又害怕,手一直抖。以前哪见过那么多钱啊,当时想如果一年能外调10车,就能赚3万多,那所有辛苦都值了!”这是保山外调出省的第一车生猪。

2015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扶持下,他还创新了互联网+扶贫模式,借助电商的东风,线上线下同时开发,2016年,公司外调肥猪4万余头,销售额达1.38亿元,这是他做梦都没敢想的事情。更有一些外省顾客,为了第一时间拿到出栏的肥猪,来到老王家住着等,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两三个月的都有 。

扶危济困的“好人”

早上11点多,乌马村的王庆海正在给猪喂食。“小金猪”欢乐的你拥我挤,“哼呼哼呼”几下就吃了个精光。王庆海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高兴地说:“家里的两只老母猪下了23只猪仔,扎实得很呢。”王庆海现年41岁,家里有两个残疾老人和三个孩子,经济来源就靠她养猪,生活十分困难。

王显会是他离世丈夫的好兄弟,平日里王显会总嘘寒问暖。前年,王显会看到她家母猪没有产床,就无偿资助给了她2张,还安排技术人员到家里做技术指导,并帮助安置了漏粪板、圈门和钢屋架。还给了她今年刚考上大学的儿子付斌龙3000元生活费。付斌龙眼里泛着泪花激动地说:“大爹对我们一家人真的很好,因为家庭的原因,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了我很多帮助,将来如果有本事,我也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村里人都说他心肠好,遇到一些困难点的老人来交猪,他总是高出单价1-2角回收,还给老人20-50元不等的零用钱,吩咐他们去买点水果糖和“干粑粑”,嘱咐他们照顾好自己。王显会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老人在家养养猪,生活也是可怜,其他的也帮不上,只能像对自己的家人一样对他们多照顾一点。”

这就是王显会,地道老实的生猪外卖能人,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好人”!(西邑乡 刘晓静 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