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邑:稻花鱼为精准脱贫开辟新途径
- 索引号
- 01525767-7-17_F/2017-0702004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7-06-22
隆阳区西邑乡补麻村是一个有着天然旅游优势的行政村,距保山中心城市35公里,2016年末有人口398户、15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3户403人,经济收入以种桑养蚕和发展旅游业为主。
郁郁葱葱的稻田边,补麻村支部书记吴炳玉又是协助技术人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又是帮助村民称量鱼苗,忙的不亦乐乎,他说:“只要按照技术规范加强管理,实现‘水稻+稻花鱼’双丰收不是问题。”
因东河水域流经该村,水源充足,灌排方便,年平均气温22度。2017年,乡党委立足乡村实际,紧紧围绕“百斤鱼、千金稻、万元田”的发展目标,以学习调研谋划发展思路,决定在补麻村发展稻田养鱼,以“鱼稻共生”的种养殖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召开支部会议,广泛征求党员对发展稻田鱼养殖的意见和建议8条;二是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户长会议5次,积极宣传稻田养鱼模式及高产技术,全力推进“造血式扶贫”的实施,使贫困户进一步掌握养殖技术的要领,增加脱贫致富的信心;三是积极与上级农业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稻田鱼养殖项目。2017年6月19日,农业局水产站免费为43户农户投放鱼苗20800尾1600斤,养殖面积50余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投放鱼苗11700尾900斤,养殖面积30余亩。完成田坎加固、鱼沟开挖、防逃设施及群防群治现场技术指导培训3次。
甫连金是补麻村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天,他高兴的把领到780尾60斤鱼苗放养到2亩稻田里,“一亩稻田可保底产稻花鱼100斤,按去年单价15元/市斤计算,除去成本700元,我估计每亩能增收700多元!”他开心的掰着指头算了算说。
“鱼稻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既能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又能提高水稻质量。良性的生物微循环系统又大大减少了农药喷洒,既稳产又增收,同时还能提高人居环境。西邑乡补麻村吴炳玉说:“补麻村是实施稻花鱼养殖模式的一个试点,群众积极性很高,再加上有区、乡两级的指导,年底群众养鱼致富有希望了。”补麻村支部书记吴炳玉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乡党委书记杨韩军介绍:鱼稻共生”的生态养殖业为全乡精准脱贫开辟了新途径,增强了群众想脱贫、有增收、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为西邑早日脱贫摘帽增添了新动能。(西邑乡 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