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搬迁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脱贫
- 索引号
- 01525767-7-17_F/2016-1212006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6-07-01
围绕搬迁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脱贫
——西邑乡党委先进材料
西邑乡于2013年被列为省级贫困乡,有省级贫困村3个,深度贫困自然村15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66户、17217人,贫困发生率为34.12%。乡党委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围绕“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真正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其中永信集镇安置点规划用地754.65亩,分三期实施,计划安置843户、3119人,目前已完成一期共209宗宅基地抽取和确认,其中72栋安置房正在动工建设。
一、抓好“党员”这一关键
扶贫工作关乎群众的生计,我们始终秉承“抓扶贫必须抓党建,抓好党建就是抓扶贫”的思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将扶贫工作抓实、抓好。一是深化党组织引领功能。坚持扶贫开发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坚持做到扶贫工作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通过一级抓一级、督促各级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抓在手、扛在肩。两个安置点分别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坚持每周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首问首办、限时办结。为了加强党员阵地建设,下一步,乡党委决定在安置点建盖党员活动场所,目前,项目选址及规划已确定,做到与搬迁安置工程同谋划、同建设。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扶贫项目在哪里,党员作用就在哪里发挥。在易地搬迁工作中,坚持开好党员会议,让党员明白政策、算通发展之账,争做易地扶贫搬迁的带头人。特别是针对洗马塘自然村,由于位于地质灾害隐患点,生命财产安全随时受到威胁,确定搬迁思路后,在党员的带动下,30户群众均同意整体搬迁,现已全部开工建设。
二、 注重“群众”这一主体
作为省级贫困乡的西邑,贫困人口之多,脱贫任务之重,只有群众真正参与,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变“被动搬迁”为“主动搬迁”,才能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在前期所面临的问题上,西邑乡不等不靠,敢于创新,在突破原有惯性思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将群众从“要我搬”变为“我要搬”。坚持开好户长会,坚持入户做工作,群众积极性比较高。同时,按照“统规联建”的模式,以各村搬迁户为单位,推选3-5人搬迁代表组成建房理事会,乡指挥部将户型、建房单价、有资质的施工方提供理事会,理事会组织农户确定宅基地、户型,并组织农户与施工方洽谈,农户又与施工方生成“建房菜单”,在建设工程中,理事会又组织搬迁户中18-55岁的劳动力参与建房,达到即参与建房又能务工的目的。
三、 突出“产业”这一核心
为了切实解决群众搬迁后增收致富的难题,乡党委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围绕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按照“帮扶发展产业、帮扶就业创业、帮扶完善保障、帮扶改善条件”四方面内容编制了《永信集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指明方向。 一是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股份制养殖场,探索以政策补助资金及自筹资金入股合作社的方式,让群众有稳定的分红收入,为搬迁农户提供产业发展平台的同时还为其提供就业岗位。二是以“争当全区农村电子商务排头兵”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的模式带动搬迁群众发展电商致富。三是抓实搬迁农户素质能力提升,努力培养新型职业化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劳动技能培训等方式,培育职业烟农、职业桑农,实现科技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亩产量,达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