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大荒田之行
- 索引号
- 01525762-6-17_F/2017-1229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金鸡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7-09-25
金鸡中心小学 陈晓明
第一次听到大荒田这个地名,让我想到那是一个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的地方。当我驾驶着车子,从金鸡小学出发,沿着弯曲的山间公路行驶了20多分钟,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别样的小山村——青青的山、清清的水、蓝蓝的天、纯朴的人……原来,大荒田并不是我想象的“荒”,这里有肥沃的土地、有金黄的庄稼、有勤劳的人民……
然而,在这个仅有5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却有着半数贫困家庭。我所教的六(1)班学生董国爱,是我教育精准扶贫的帮扶对象。走进董国爱家,他爷爷奶奶热情接待我们,再次了解了他家的家庭情况:董国爱一家六口人,家庭成员还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弟弟,爸爸几年前的意外导致腿部受伤,至今未能痊愈,现在和他妈妈在遮放建筑工地打工,爷爷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二老在家耕种三四亩土地,今年收成还算可以。
看到圈里的一匹骡子和马鞍,我不由得上去看了一番,董国爱的爷爷说:“家里的地多数在山坡,没有公路,庄稼全靠这匹骡子驮。”后院养着三头黄牛和六头猪,看到这么肥壮的牛猪,老人露出了笑容,他说:“再过一个月,这六头猪就可以上市了,除去成本也能赚上一千多块。”
谈到教育,我先给老人介绍了董国爱在学校的情况:他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学习很认真,只是性格太内向,不善于交流,希望在家里多给孩子交往和交流的机会,爷爷对孩子寄予很大的希望,由于家离学校较远,两个孩子分别在金鸡小学和金鸡春雷幼儿园寄宿学习,他不会驾驶交通工具,每个星期都来回两趟,步行一个多小时接送孩子上学,虽然很辛苦,但为了孩子,他很乐意。他请求老师们严格教育孩子,盼望着两个孙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全面发展,将来能走出小山村,找到致富路。
接着给老人介绍了党和政府对孩子的关怀和帮助,每年享受营养餐补助800元、寄宿生生活补助1000元,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100多元,老人很感激党和政府对孩子的关爱。
谈到致富,老人有些力不从心,现在最好的路就是让儿子、儿媳在外面打工,老两口在家搞好种植、养殖,他希望政府能给予产业扶持,技术人员能下乡进行技术指导,学到科学的管理方法。
我被老人支持教育和发展致富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希望他们全家一如既往地重视教育,多学习一些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
沿着返回的路,看着远处的山,想到山里可爱的孩子和纯朴的村民,心里思绪万千。孩子生在山村,他们见到的太少,学到的太少,仅仅靠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地,又怎能走出贫困走向小康呢?这里的人们缺的不是勤劳、不是干劲,而是缺少适合经济发展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身上肩负着很重的责任,我们必须为学生的未来最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付出心血。我坚信,大荒田的一棵棵幼苗,在这块田园沃土里必将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