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研发现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亟需重视——以金鸡乡传统村落保护为例

索引号
01525762-6-12_A/2017-0419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金鸡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7-02-06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展示着一个地方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在纷繁喧哗的现代社会,传统村落已然成为人们寻找宁静“乡愁”的安详之所。近年来,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得以重视,2012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了传统村落名录制度,正式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指导意见,传统村落不仅成为地方的文化地标,也逐渐纳入地方人文旅游的重要内容。金鸡乡金鸡村、育德村2015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也在两村实施。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了隆阳区传统村落发展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群众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意识薄弱。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拆“旧”房建“新”房已成为农村居民的头等大事,加之群众从众和攀比心理,使得当地群众主观上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淡薄,造成对传统建筑的人为破坏。而重要的原因在于,传统民居建筑已无法满足群众的居住需求和安全需要,迫使群众不得不改造甚至拆除建盖。金鸡村传统建筑除在四方街比较集中外,现存的较分散,如史家大院、李家大院都是保存完整的传统的民居,但砖(土)木结构的民居防腐蚀性和抗震性存在隐患,四方街的部分民居房柱已严重扭曲变形,存在消防和安全隐患,当地居民不得不对其进行加固改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居建筑的原始风貌。二是传统村落文化脉络传承的断裂。传统村落文化不仅包含外在的物质文化方面,还包含非物质文化方面。传统村落不仅提供居住的场所,还承载着民风民俗、宗教礼仪等文化功能。但如今传统村落功能逐渐弱化,文化传承力在逐步减弱,如金鸡村春节唱滇剧、耍龙狮、元宵闹花灯等习俗,现今已荡然无存。三是传统村落建筑的保护性措施缺位。传统民居的外貌和格局是传统儒家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直接体现,金鸡、育德一带民居多以厅井式格局为主,凤仪古街民居呈现的是“丝路文化”,育德民居呈现的是农耕文化等等。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传统民居已承载不了现代人生活的需要,古民居的去留如嚼鸡肋。同时支撑民居改造的保护性措施少之又少,缺乏专业的指导和修缮方案,即使群众有修缮的意愿但却得不到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四是传统村落村庄规划处于“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传统村落不乏好的规划,仅金鸡村就有《金鸡乡历史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规划》、《金鸡乡村特色旅游小镇总体规划》《金鸡乡金鸡行政村村庄规划》等,但是规划实施和利用率却不高。此外,各部门、各领域的规划没有有机的衔接,往往是各搞各的规划,规划出来后互不兼容,最终无法实施,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更严重的是规划的不可操作性给村庄无序发展带来了可趁之机,从古建筑外观、村庄功能区的划定到古村落整体风貌都在无序建设中被破坏。五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缺乏项目和资金的有力支撑。无论是规划实施、保护措施,最终都落脚在资金支持。没有资金支持,保护和利用就无从谈起。金鸡乡2015年争取到金鸡村、育德村中国传统村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了四方街道路修缮工程,点将台修复工程,目前已全面竣工。但传统村落保护仅靠个别项目的实施根本改变不了现状,除了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外,更需要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社会氛围,简言之,现有了保护的意识和观念,才有保护古村落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金鸡传统村落发展的现状来看,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利用三者的关系,应保护现行。现实的情况却是尚未“保护”和“传承”,“利用”却“跃跃欲试”,试问,没有保护何来利用?鉴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强文化重塑,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是传统村落活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再华丽的房屋也会失去生机。传统村落不仅需要重视物质文化的维护,更需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方面加强在校特色教育,结合本地的特色因地实教、因材施教,让孩子了解本土的特色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自爱和文化自信;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组织和演绎本土文化,按照习俗重现传统文化节庆日,让群众认识传统文化、拾回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支持力度。关心和鼓励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并以奖励和补助的形式支持文化传承。同时积极鼓励本地民间文化组织“走出去”,探寻商业化运作模式,增强民间文化组织的内生动力和创新力。二是加强部门协作,规划更具可操作性。传统村落不仅是住建部门的事,可能涉及文物保护、环保、财政等多个部门,需要建立多部门协作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审等制度。同时规划方案应配套实施方案,坚持一个规划抓到底,切忌朝令夕改。三是加强制度完善,建立健全传统村落地方保护利用措施和政策。出台详细可控的保护细则,对古建筑、基础设施等进行专业评估和专业指导,引导群众如何保护传统建筑,增加对设施的资金投入,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群众自觉保护传统建筑和设施。四是加强资金项目支持,探寻融资发展模式。部门项目可能只能解决特定范围的设施问题,要把传统村落资源盘活,让传统村落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关键需要结合第三产业的整体带动,利用融资方式,让渡特许经营权,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多方位的融资方式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金鸡乡宣传委员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