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试点窑匠坝
- 索引号
- 01525762-6-30/2016-1231039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金鸡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6-10-05
一、基本情况
窑匠坝自然村靠近东山,位于绕城高速金鸡段西侧,金宝公路沿线,隶属金鸡行政村,属于坝区。全村为1个独立的村民小组,距离村委会1.00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0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0.6平方公里,海拔1800.00米,年平均气温15.50℃,年降水量110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有耕地127.50亩(其中:田102亩,地25亩);有林地30.00亩。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和大打工经济为主。2015年末有乡村人口41户,183人,其中农业人口183人,劳动力8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9560.00元。
二、发展现状
(一)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水稻、油菜、蚕桑等传统作物种植及肉牛养殖,至2015年有养蚕和养牛户10户。种养殖产业属粗放经营、传统种养,缺乏科学种养、科学管理的意识,产业发展缺乏特色。群众收入以劳务输出为主。2015年全村经济生产总值524万元。
(二)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1.水。该村在2010年底,已全部架设自来供水管网,但随着年限的增加,有的水管出现老化。2014年对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配备了消费栓等消费设施。
2.电网。全村已实施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网线、数字电视已覆盖全村。全村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达到99.5%以上。
3.道路。该村进村道路为金宝公路,从金鸡集镇到改村路段已进行硬化,路宽6米。村内干道和入户道路已进行硬化,主干道4米左右,入户路1.5米至2米不等,村庄路面质量较好。自然村路网没进行过统一规划,沿地势及农户房屋修筑,保持了自然路线。
4.民居现状。现有居民用房有50%保持着土木、砖木瓦屋面传结构;50%房屋为新式混凝土建筑,风貌比较统一,村民建房基本上在村庄规划范围内,无盲目建房现象,村庄界线轮廓分明。
(三)公共服务设施。该村小学就读生到金鸡小学就读,距离1.00千米;中学生就读到金鸡中学,距离1.50公里;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社区村卫生室和乡中心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室1.20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00公里。自然村内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无办公产所、无文化活动广场。
三、发展思路
窑匠坝属于金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的一部分,毗邻金鸡集镇和“4.15”武装起义红色旅游景点,环境清幽,具有发展乡村民宿或农家乐的良好优势。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立足现有实际条件,统筹考虑,有所侧重,全面推进“七改三清”,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为村庄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一)提升道路绿化美化。结合村庄绿化工程实施,加大对自然村进村路段的绿化树木补植补造,争取两年见绿,四年成荫。同时,应对自然村周边蓝桉树林实行逐年替换工程;开展村内道路及庭院绿化,创造清幽宁静的人居环境。
(二)改造危房控制风貌。严格按照村庄规划争取项目,有序改造农村危房,争取在2020全村消除危房。控制房屋总高,统一房屋外观风貌,引导群众合理规划房屋建设,做到人畜分离、厨卫入户。
(三)切实推进水利改革。窑匠坝自然村在全乡水利改革工作试点区内,人畜引用抗旱联通工程管网共水,用水有保障。但要尽快成立自然村水资源管理协会或用水合作社,加强对现有人畜饮水、农业用水设施的管理、维护,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四)发展集中养殖。对现有的蚕桑、肉牛养殖进行统一规划,应按照人畜分离、粪污综合利用的原则,逐步实行移栏出村。计划在自然村北侧集体土地上规划1个养殖小区,集中进行养殖;清洁村内环境,依托位置优势,尝试发展乡村农家乐。
(五)进行农村厕所“革命”。针对路边厕所较多的现象,在移栏出村的基础上实行移厕入户,倡导群众建设冲水卫生厕所,消除路边旱厕,改善卫生条件,提升村容村貌。在自然文化广场建设时配套建设1个公共厕所,解决外来人员入厕问题。
(六)推广使用洁净能源。按照“厨房入户,实现电气化的目标”,结合2016年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广泛倡导使用电气化能源。围绕“政府支持、农民自愿、多元投入、建管并重”的总体要求,逐步推广使用燃气灶、电气灶等节能灶具,降低生活废气排放。
(七)加强水源保护净化工作。充分利用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管理,禁止垃圾乱堆、乱丢。开展金鸡寺河支流治理行动,完善村庄污水排放和氧化处理体系,推进雨污分开,至2018年建成清水进村、污水排放两套系统,达到水清见底的成效。
(八)倡导开展洁净田园行动。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大力宣传,传广泛倡议,并组织群众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活动,重点清除田间地头塑料袋、药水瓶、残余地膜三类垃圾。加大农业生产清洁化控制力度,推广、选用低毒高效农药,推广抗病良种和生态防治。倡导秸秆还田及人畜禽粪便资源循环利用,至2020年,村庄粪便还田率达到100%。
(九)洁净家园建美丽村庄。在现行的“户集—村运—乡处理”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加大环卫费的收取管理使用工作,通过一事一议适当提高收费标准,配备1名固定的保洁员,设置2个钩背垃圾箱。实行村内主干道环卫保洁网格化管理,强化村庄保洁工作,实现村里村外、户内户外清洁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