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龙村情概况

索引号
01525762-6-30/2016-1231031
发文机构
隆阳区金鸡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6-12-31

(一)区位与人口

蟒龙村隶属于金鸡乡甫家行政村,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1公里,距离金鸡乡3公里。国土面积1830亩,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352.5亩,其中人均耕地0.46亩;有耕地1365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40户,有乡村人口716人,其中农业人口716人,劳动力20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74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外出打工、务农为主。

(二)自然概况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52.5亩(其中:田289.5亩,地63亩),人均耕地0.46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泡核桃等作物;拥有林地136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2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86亩。有砂石矿资源。

(三)经济概况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68万元,占总收入的46.58%;第二、三产业收入78万元,占总收入的53.42%。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农民收入以农业、第二、三产业为主。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0人。

(四)产业概况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水稻,主要销售往本县。2011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0万元。该村目前正发展泡核桃特色产业。该村先进企业有金鸡砖厂,年营业额约为120万元;无专业合作组织,无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五)基础设施概况

该村截至2011年底,全村有180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180户通电,有154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8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8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0户。

该进村道路有一公里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3.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402.1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62.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4亩。

该村到2011年底,有2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5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甫家小学,中学生就读到金鸡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00公里,距离中学4.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61人,中学生16人。

到2011年底,全村无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69人,村里有卫生室,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5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4.0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116户。

三、村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道路现状

总的来说,蟒龙村的主要道路为6米。村庄路面质量较差,现状车行道路通畅性低,入户道路狭窄拥挤,村内停车位严重缺乏。村庄道路景观不成系统,电线乱拉,道路空间垃圾、杂物乱堆乱放现象明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现状没有村级的公共活动场所或相对完善的文化、体育设施等。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

(三)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村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现状饮用水水质无规范检测系统,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系统,也没有标准的消防设备。

(四)绿化现状

村庄内集中绿地严重不足,除零散的休闲场地外,缺乏公共休闲活动空间,缺乏健身器械等。

(五)居住建筑现状情况

村落内虽然还保留有传统居民,但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毁坏,老建筑内生活设施落后,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亟待修缮或翻建。村民建房随意性较大,材料、形式繁多,没有形成整体、统一的村庄特征。

(六)产业现状问题

蟒龙村现状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还是以粗放经营的方式进行作物农业生产,缺乏科学种养、科学管理技术及限售渠道狭窄等局限性,使得作物产量较低,质量欠佳,销售价格无法提高,没有真正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村庄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庄建设相对落后,村庄的发展缺少统一规划,村庄新增住宅各自为政,导致用地发展无序蔓延,散、乱现象严重,呈现“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状。

2、缺乏文化、娱乐活动的场地和公共空间。

3、村内缺乏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用水难达标排放。道路不成系统,许多道路较窄、低洼不平,且道路集市化现象严重,交通不畅。

4、村庄住宅建筑密度大,相当拥挤,无相应的建筑安全间距,不够日照间距。不利于消防、抗震防灾,空心村问题突出,村庄建房混乱、风格各异,严重影响村庄民族化、特色化的建设。

5、村集体无优势支柱产业,财源经济收入单一,经济基础较薄弱。

6、全村群众普遍还存在着教育程度偏低、观念保守、发展思路不宽、整体认识水平低的问题。

7、村庄北面住户受地质灾害影响,住房面临安全隐患。

四、村庄发展定位及建设原则

(一)发展定位

通过调研以及相关人员之间的讨论分析,确定蟒龙村的发展方向为:小康、文明,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的农村居住社区;以生态种植业为主要产业,重点发展核桃、蚕桑和烤烟等特色产业,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形成集种植、观光、休闲、农家乐等功能的富有特色的新型生态农村。

(二)村庄建设的原则

1、城乡统筹的原则

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优先促进长期稳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合理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分明的城镇与乡村的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2、因地制宜的原则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等,切合实际地部署村庄各项建设。

3、节约用地的原则

村庄应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他非耕地进行建设;应紧凑布局村庄各项建设用地,集约建设。

4、传承文脉的原则

规划布局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合理继承原有的布局结构、空间形态,保护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建构筑物、古树名木、标志物,体现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突出地方特色。

5、村庄美化的原则

保护村庄自然肌理,突出乡村风情,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6、尊重民意的原则

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意愿,积极引导村民健康生活。

7、循序渐进的原则

村庄规划要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同时要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的关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8、保障安全的原则

全面建立防洪、防火、防疫、防污染、减灾的公共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