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当前保山市石斛产业发展面临五大瓶颈
- 索引号
- 01525762-6-30/2016-1214006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金鸡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6-11-05
截至2015年底,保山市石斛种植总面积26047亩,其中龙陵县15107亩,腾冲市8453亩,隆阳区1300亩,昌宁县737亩,施甸县550亩;实现鲜条产量4618吨,农业产值5.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近20亿元,栽培户达2万多户。目前全市已创建石斛有限(独资)公司19家、专业合作社36个,总注册资金近2亿元,拉动民间资本近20亿元。但石斛产业发展仍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市场准入办理困难。保山市种植的石斛82%为紫皮石斛,但紫皮石斛目前只有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05版《云南省中药材标准》里紫皮石斛(干条)有合法的市场准入,导致开发出的系列饮片和精深加工产品无法通过准入关进入市场销售。二是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足。保山市石斛种植大多为千家万户分散种植,与全国其他地方主要为企业、大户种植相比,存在管理难、抱团销售难的弊端。鲜条集中上市对价格不利,种植户习惯于采收后立即一次销售,没有储存石斛鲜条延后销售的意识和条件,加之采收季节商家联合压价,农户利益难以保护。三是管理措施不到位。种植户规范种植意识不强,在种植基质选择使用、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以及光照湿度控制等技术问题上有待进一步规范,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不完善。四是龙头企业培植缓慢。保山市石斛产业“政府+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国内其它主要种植区域的“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比较,保山市石斛产业存在石斛产品开发进程缓慢,深加工程度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延伸拓展慢的弊端,目前还以卖原料为主,石斛产业被动应对市场波动,抗风险能力不足。五是产地未形成消费习惯。保山市是紫皮石斛的主要产区,占全国紫皮石斛产量的75%,但在市内却未形成消费习惯。紫皮石斛没有纳入云南省医保报销目录,中医对石斛功效认识不足;广大群众包括种植农户无食用石斛习惯,造成石斛在产地无消费市场的弱点。对此,基层提出对策建议如下:一是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建议尽快成立保山市石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商石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划分产业管理各个环节中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明确责任人员,健全管理体系,规范种植管理、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市场销售管理措施、抓实职能部门责任。二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围绕打造“生态、环保、绿色、健康”的石斛品牌,通过平面广告、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石斛宣传力度。组织到有条件的城市开展石斛产品推介活动,组织对石斛产品销售市场、营销渠道进行调研,加强与石斛产品消费地区的联系。三是加快“准入”申报进度。向国家卫计委申报将紫皮石斛纳入新食品原料,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紫皮石斛饮片标准和修订2005版紫皮石斛中药材标准,争取支持,帮助协调,打开各条市场准入渠道,突破石斛产品销售的瓶颈,延伸产业链。四是申报列入医保目录。积极申报将紫皮石斛列入云南省医保报销目录。将紫皮石斛以中药饮片和医院院内制剂等方式率先推入保山市各大医院。五是培植龙头开发产品。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支持市内石斛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1-3户实力雄厚的石斛精深加工企业落户保山,真正建立产品开发、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网络。(金鸡乡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