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驿站上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索引号
01525764-2-/2023-0321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板桥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3-03-21

丝路驿站上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板桥是南方丝绸之路永昌古道段上的重要驿站,更是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第一大驿站,有“迆西第一大集市之称”。近年来,板桥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资源禀赋,以建设全国重点建设镇、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制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旅游小镇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板桥新篇章。

强化党建领航作用,深扎团结进步“根基”。板桥镇将民族团结进进步创建置于讲政治的高度,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套镇、村、组三级联动的组织领导工作体系,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通过“第一议题”制度、理论中心组学习、“主题+专题”、党员大会等方式强化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十二个必须”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民族工作中“干什么、怎么干”上形成强大合力、凝聚力、向心力。

传承优秀红色基因,补足团结进步“养料”。为发扬杨善洲老书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板桥镇于2014年开始建立北汉庄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旨在讲好善洲故事,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讲好杨善洲老书记不同时期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守护、建设祖国边疆的光辉历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教育基地成立至今,市内外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870余个,共计4万余人到这里参观、学习。通过赓续善洲精神血脉,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22年,北汉庄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成功创建为“隆阳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团结进步“干茎”。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通过组织11个村(社区)整合310万资金,在马王社区福禄地小组建设板桥活畜交易市场,由项目村组建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对外承包运营;抓住“青龙街AAA级景区”打造的契机,组织5个村(社区)整合250万元资金,在板桥镇青龙街建设商铺,对外出租等优质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23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50万元以上的村1个。通过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村(社区)无钱办事的难题,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在村内开展“五助”(助学、助老、助贫、助困、助军),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同心共筑精神家园,绽放团结进步“花蕾”。板桥镇坚持保护、传承和挖掘优秀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促进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出“非遗+旅游”发展思路,为广大非遗传承人和文旅企业提供展示、展销、交流的新平台,提升各组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截至目前,板桥镇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非遗传承人2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非遗传承人6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非遗传承人8人。成功打造青龙街非遗文创街区,吸引非遗商铺12户、非遗综合馆1户及文旅相关企业12户。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品质,充分展现板桥大自然之美、民族文化之美,促进辖区内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康养型转变,并通过转移就业、一二三产融合等方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据统计,板桥镇2022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突破2000万元。通过不断改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基础、文化基础,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下一步,板桥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工作,牢牢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落实“九进”措施,持续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扩面、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努力把板桥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