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街百年老茶馆:古镇人家的“烟火情怀”

索引号
01525764-2/20230712-00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板桥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3-07-12

青龙街百年老茶馆:古镇人家的“烟火情怀”

清晨,老茶馆的烟囱里青烟袅袅升起时,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了。晨练的爷爷拿着他的烟斗,走过整条梅花大道来到了老茶馆。这里有他儿时的小伙伴,虽已白发苍苍,可却没有拦住大家多少年如一日没有约定过的每日相聚。泡茶的茶杯和茶壶嘴碰得叮当响,抿一口热茶,聊聊家常琐事,从而孕育出这里独有的茶文化。从小在青龙街附近长大,对于这一切,看起来稀松平常,日复一日重复着。时光穿梭,老茶馆里点火的松毛散发出的香味、茶的香味、老人烟斗里的烟味,交织在一起,似乎坐在里面,才有与青龙街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才能够从青石板上听到驼铃声、马蹄声,才能听到古街在不知疲倦地诉说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流走的时光,才能回到了那个繁华的茶马古道时代。

“大妈,我们的红薯熟了没有?”儿时的我们,总是老早就把红薯、洋芋藏在烧水的灶台下面,捂在灶灰里,盼望着这美食烤熟。顺着青龙街,跑过几趟,几张卷粉、几串炸藕早已下肚,可还是贪恋这口香甜。“娃儿们,快来。”随着茶馆烧水的老大妈一声呼唤。我和小伙伴们已经围着灶台,用火钳夹出了红薯,红薯冒着热气,十分烫手,来不及撕去外皮,一个个馋猫似乎就等不及了。你一口,我一口,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等吃了差不多的时候,手上、脸上早已是沾满了灶灰,像一只只花猫。这时候,老大妈拿着她扇火的扇子拍打着我们的屁股。“慢些吃,慢些吃。”打嗝了,顺手拿着木瓢,舀起灶台边的冷水咕咚咕咚喝了下去,那口美味,仿佛还回荡在唇齿之间。爷爷们在茶馆里看到这一幕,总是哈哈大笑起来。

吃饱了,就喜欢靠着爷爷们,听他们讲述着老茶馆的过往。在茶马古道兴盛的时候,从缅甸来的马帮,从昆明、大理来的马帮都会在板桥卸货、休息、住宿、交易,这里遍布马店、驿站、裁缝店和餐馆、茶馆。很多铺子都消散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而这家老茶馆,历经两百多年依然门庭若市。孩子们正襟危坐,偶尔还偷偷拿过大人们喝茶的茶杯,装作很老练的样子,轻轻喝上一口。没想,茶水太苦,一边咽下去还一边还做着鬼脸。

从儿时的懵懂,到后来的外出求学工作,才明白了老人们的良苦用心。“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古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里,时光不疾不徐,适合放松;这里,是许多人的诗和远方。“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古镇的乡愁就是你离开了,会在心里一直一直地想念它。古镇的生活,回归到最本真最质朴的状态,便是烟火气息。每次回到青龙街,都会被这样的烟火气息所感动。“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古旧的物什,少时的记忆,还有那悠闲的时光,这也许就是人们痴迷老茶馆的乡愁。

夜幕降临,许多店铺门前都纷纷开始表演,有的演奏民乐、有的展示刺绣、有的展示特色小吃,青龙街的游客也变得越来越多。老茶馆作为保山的非遗传承文化的代表之一,与其说是来喝茶,不如说是来这里感受保山文化的熏陶。不管是远方的游客,还是本地的居民,三三俩俩,进了门,入了座,一个茶壶几个茶杯,老茶馆里的热闹、和气、周到的氛围,拉近了大家伙的距离。殊不知,烟火气息,才应该是生活的归处。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喜欢老茶馆带着烟火味的清茶,喜欢在老茶馆歇歇脚发个呆,喜欢把悄悄话对古镇倾诉。只有在古街的老茶馆,才能寻觅到的味道,它独具魅力的烟火气就在这里无限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