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创新“八项”工作举措稳步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 索引号
- 01525695-7-/2022-1115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民政局
- 公开目录
- 儿童福利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11-15
为稳步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区域实际,隆阳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不断探索、创新工作举措,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强化生态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创新利用云南省首家“湿地学校”——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二是充分利用“北汉庄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金鸡‘四一五起义’纪念馆、保山历史名人堂”等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三是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保障跨州市移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脱贫攻坚“三区三州”跨州市移民安置工作中,共安置移民786户4193人,其中有未成年人1560人,占比37%。面对跨州市移民群体中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严峻形势,区乡两级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类主体”作用,通过实施“部门联动建机制、分类救助强保障、双语帮教进课堂、法治宣讲进村校、‘宵禁’制度治源头、‘玻璃革命’除隐患、引入社工强服务、就业培训促增收(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960余个)”八项措施为抓手,为移民家庭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和社会保障。
保护涉毒涉边特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一是在全国首创“涉毒特殊人群收治收押中心”、“新雨社区”、“市儿童福利院”三个场所,对涉毒特殊人群应收尽收,对涉毒特殊群体中的未成年人进行关爱保护。截至目前共接收安置照护涉毒群体婴幼儿22人,其中:境内3人,境外19人。二是将境外人员纳入实有人口管理;对与我方居民通婚生育的未成年人全部落户;充分保障对查获的“三非”回流人员中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医疗和人身安全;在依法处置中,外籍违法人员携带的儿童全程与父母在一起,未将其分离。
加强源头管控让未成年人远离性侵。一是通过开展专项调研,分析问题原因,收集各成员单位意见建议,提出工作建议及措施。二是将“法治副校长”及“法治进校园”工作相结合,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制作预防性侵法治课件,深入各中小学开展宣讲,以案解法、以案为鉴。三是针对酒店、旅馆、宾馆、营业性娱乐场等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犯罪高发地开展专项检查,消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让未成年人远离性侵。
让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继续接受教育。成立专门学校——保山市第十一中学,让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出台了《关于触法未成年人实施专门学校教育工作的暂行规定(试行)》及相关解释,为学校运营提供了制度支撑。自建校以来,累计帮助学生499人,已有409人毕业离校(其中:76人返回原学校学习,325人顺利就业),助力300余个家庭回归正常生活。
牵手社工组织助力未成年人保护。一是通过引入保山学院专业社工团队到村(社区)建设“四点半课堂”。二是积极孵化培育本土社工组织,2021年成立了全区第一家农村本土青少年社工组织——务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利用闲置学校建立了第一个村庄学习中心。目前累计开放时间已达上千小时,服务达3000多人次。
压实新兴业态重点场所监管责任。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制定《隆阳区关于开展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场所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形成对酒吧、营业性歌舞厅、留宿按摩足浴店、“剧本杀”、“密室逃脱”等重点场所联合监管的高压态势和长效机制。
创新护航未成年人“暑假安全”举措。一是通过开展暑期每月一次集中整治、每月一场专题宣传、一次大走访、一堂法治课、一次“防溺水”警示教育“五个一”行动,织密织牢暑期未成年人保护网。二是通过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上好一堂专题课,召开一次专题家长会,成立‘联防小组’建立学生相互提醒机制”专项行动,发布暑期安全提醒,落实落细暑假预防学生溺水和交通安全工作。
(隆阳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宣)
供稿:宋云霞、陈建元
编辑:杨敏彦
审核:杨根挺、陈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