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邑乡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
- 索引号
- 01525767-7-/2018-1202090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文 号
- 浏览量
- 41
- 日期
- 2018-04-01
西邑乡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扶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切实抓好教育精准脱贫工作,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根据《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阳区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隆政办发〔2017〕17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西邑乡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控辍保学原则,通过采取精准控辍保学措施,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控辍保学机制,切实巩固义务教育成果。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精准脱贫“义务教育有保障”和“该入学的一个不少、已入学的一个不流失”的目标,依照《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分解下达任务,明确责任义务,做到不因家庭贫困原因而辍学,不因学校管理不当而辍学,不因教师教学不当而辍学。
三、工作措施
(一)精准组织入学
1. 摸清底数。全面掌握适龄儿童少年的基础信息,学校、派出所、扶贫办、民政办、残联等部门之间要做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对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比对核实,做到“不错一户、不漏一人”。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留守儿童、外出和流入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残疾人子女、服刑人员子女、少数民族地区适龄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信息比对核实作为重中之重,及时查缺补漏,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2. 组织入学。各村(社区)对已经比对核实的尚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由村(社区)和学校共同向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发放入学通知书,督促其依法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
(二)精准动员返学
1. 建立按期返学机制。对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由乡人民政府的挂村干部、村(社区)和学校共同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经教育不改正的,由乡人民政府向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下达《限期复学通知书》;对到期仍不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由乡人民政府按有关规定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逾期不改的,由司法所依法发放有关司法文书,敦促其保证失学辍学学生尽早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 建立分类安置机制。学校根据返学的学生群体情况,统一注册学籍,分类安排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确保所有入学返学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其中,6—9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安排到小学一年级注册;10—12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安排到小学4—6年级注册并单独编班,按小学一年级要求组织教育教学活动;13—15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在初中学校注册学籍,集中开设职业初级班,组织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小学辍学不超过2年的学生,原则上按辍学年级安排入学,辍学超过3年以上的学生,视情况安排到小学高级段或职业初级班入学;初中辍学不超过3年的学生,可按辍学年级安排入学,或视情况进行补偿教育,保证其完成学业;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根据残疾类型和程度,采取随班就读、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或送教上门等方式安排入学或接受教育,并享受残联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补助。完善学籍管理、教学台账和班主任痕迹管理,确保分类教学取得实效。
(三)精准控辍保学
1. 完善工作责任机制。实行“双线六长”管理,“双线”即:乡人民政府—村(社区)两委—村民小组为一条线;中心学校(中学)—村完小为一条线,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明确各级责任。“五长”责任制即:乡长、村长(社区主任)、小组长、中心学校校长(中学校长)、村完小校长对区域内“控辍保学”负总责。落实包保责任,挂村领导包村(社区)、校长包校、教师包生。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人人到校学习;“六到位”即: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帮扶到位。实行学生“整体移交”,每学年开学,六年级就读学校校长、学生所在地村干部要将小学六年级毕业生送至区域内初中,区域内初中校长、乡主管教育工作领导要安排好七年级学生入学工作,及时完成学生报到、注册、食宿安排、教学安排等工作,保证新生免费就近入学。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建立乡领导、学校校长和教师“一对一”联系未入学和辍学学生制度,及时跟踪了解所联系学生动态,发现有辍学现象的,及时做好动员工作,保证联系学生能够完成学业。
2. 完善监测报告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于开学后15天内,对无故未入校就学或去向不明的学生建档造册,分别报送乡政府和区教育局,由乡政府安排派出所、村委会配合学校进行查找,摸清去向和就读情况,跨乡学生流失辍学的,应向区教育局报告,并配合乡做好劝返工作。
3. 完善预防化解机制。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的辍学原因,精准施策,做好劝返和预防工作。对因贫辍学的,要实施精准救助帮扶,确保不因贫辍学;对厌学辍学的,要改进教育教学管理、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得好、留得住;对因上学远而辍学的,要优化学校布局,规范撤并程序,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对因“读书无用论”影响而辍学的,要做好学生和父母(法定监护人)的思想教育,强化“联控联保”制度建设,确保学生不因外出务工而辍学。
4. 完善帮扶工作机制。精准确定教育扶贫对象,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坚持优先帮扶,“一户一案,一生一案”优先落实资助政策、优先满足寄宿需要,精准落实义务教育各项免补救助惠民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由乡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控辍保学”部门联动机制,负责研究、协调、解决“控辍保学”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各村(社区)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进一步摸清学生入学辍学情况,排查政策措施空白点和工作盲点,把“控辍保学”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落实防辍控辍责任,形成“控辍保学”长效联动机制。乡政府将“控辍保学”作为教育工作重要考核内容。民政办负责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流浪辍学返校儿童等困难群体及时提供必要的救助。乡劳动保障所、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定期对企业、个体经营户等用工单位进行检查,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雇佣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招用应接受义务教育儿童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严予以处罚。司法所要依法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派出所要强化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保护师生安全,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清理、整顿,为学校创建良好的治安环境。文化站、市场监督管理所、派出所要协调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娱乐性活动场所进行清理整顿,对违反规定接纳未成年人的,要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要结合部门职能,认真履职,协助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二)家校结合,齐抓共管。加强学校、家庭、社会联系,高度重视家访工作,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利用假期组织学校领导、教师,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做好有辍学苗头学生的思想工作。学校建立完备的辍学学生档案,全面、准确掌握辍学学生姓名、辍学时间、辍学原因、辍学后去向等情况,并以书面形式每月向区教育局报告。
(三)加强督查,提高实效。乡纪委要适时对各村(社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重点对适龄儿童入学的组织领导、控辍保学及工作措施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四)严肃纪律,健全机制。各村(社区)、各部门要统筹制定本区域内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采取行政措施、法律手段、经济救助、乡规民约等措施,责任到村、到户、到校、到人,逐一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完善控辍保学通报、限期整改、约谈机制。
中共西邑乡委员会 2018年4月1日印发
(此件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