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瓦窑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1525771-4-/2019-0401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瓦窑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9-04-01

瓦窑镇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会议文件(十七  

  

瓦窑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9323日在瓦窑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瓦窑镇人民政府镇长  李秀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迎难而上、奋力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关心下,镇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困难中克难奋进,在风雨中勇往前行,圆满完成了镇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瓦窑跨越发展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  

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6.62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115亿元、增长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57万元、增长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28元、增长12.17%;各项指标增速稳中求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一)脱贫攻坚在精准落实中取得新胜利。始终把脱贫攻坚做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重要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圆满完成了10个村(社区)脱贫出列、13345721人脱贫退出,全镇贫困发生率降至3.56%一是切实扛实脱贫攻坚责任。全年镇党委、政府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会议12省市区20个部门、组建19支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群众开展走访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五看五查、三评四定”等程序,召开群众会248次,扎实开展了两轮贫困对象动态调整工作,贫困对象更加精准。二是扎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农村四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改造943户,修缮加固307户,拆除重建636户,已全部竣工,竣工率100%三是深入实施技能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两个专项行动”,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4029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3756人次,建档立卡劳动力转移就业4653人。认真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以500元每月标准发放岗位补助,化解收入风险,同时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改善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四是做好巩固提升项目库建设工作。认真组织开展镇、村、组、户四级规划项目库建设工作,因村因户施策,推进产业、住房、教育、健康、生态、社会保障、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化、措施化、清单化、具体化。五是持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和群众工作。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持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和“三讲三评”主题宣讲活动,以讲政策、讲措施、讲经验、讲感受的方式,把政策宣传、脱贫经验推广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相结合,让脱贫政策、脱贫方法、致富经验进农村、到农户。对扶贫标准、扶贫政策以及普惠制、特惠制政策进行宣讲,加强对非贫困户的教育和引导,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的认可,增进了共识。  

(二)产业发展在调优结构中焕发新活力。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兑付惠农补贴,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农业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7年的55:42:3调整为49:44:7一是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和安全,完成大小春粮食播种面积67145亩,实现粮食产量2.8816万吨、增长3.1%。强化12.07万亩核桃中耕管理,有序推进精加工、深加工步伐,下麦庄、横山核桃分别荣获云南·昆明坚果博览会银奖和铜奖二是畜牧业发展壮大。以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为突破口,积极支持规模养殖户发展壮大,全年肥猪存 57008头、牛存栏28805头、羊存栏60005只、家禽存栏140050只,肉类总产量9135吨,增长2.5%三是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工业化进程取得新突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保山鑫盛泰纸业有限公司正常生产,保山珑阳矿业有限公司、保山昶都电极有限公司于10月份建成投产,云南汉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加紧建设中。四是三产亮点频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沧8”游船起航运营,带动周边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商持续升温,“互联网+”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全年实现第三产业总产值0.32亿,增长3%  

(三)项目建设在扩大投资中实现新突破。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一大批群众急需又利长远发展的项目得到了有效实施,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以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完成道路硬化项11个,总里程66.8公里,总投资3473.6万元;安防工程建设12件,总投资930.94万元;完成瓦窑、老营集镇供水项目提升改造,总投资999.67万元;按照贫困村出列十条标准,贫困户退出七条标准,饮水有保障,饮水水质要达标的要求,实施浦发、国开水利新建项目84个,总投资5403.83万元新建文化活动室70个,总投资4033.31万元新建公厕项目14个,总投资233.84万元,均已完工投入使用。  

(四)人居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呈现新面貌。以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宜居”的山水瓦窑为目标,深入开展“两污”“两违”专项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七改三清四治一改一拆一增”专项行动。一是扎实开展集镇整治及中心村人居环境提升。开展“治乱”专项行6次,清理堆放杂物100余处,整治集镇占道经营1500米。完善瓦窑、老营集镇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庄垃圾收运管理体系,配备垃圾收运设备及人员保障,投资160万元的垃圾热解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已建成并正常运营。各村(社区)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二是持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拆除金六公路瓦窑段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和临时建筑131户,非公路标识标牌50余块,共计拆除面积3500平方米。全面整顿集镇范围私搭乱建,拆除集镇私搭乱建雨棚、广告牌6800平方米。完成金六公路路域24.6公里沿线绿化、亮化、美化三是深入开展河长制工作。以河长清河行动,专项整治清理河道、沟渠10余千米,清运垃圾20余吨。四是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做好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全镇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关停G320国道两家环保不达标企业。认真落实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制度,切实抓好天然林的管护工作。五是严格实施村镇建设管理。村庄建设严格按照各村“两图一书一约”规划及隆阳区村镇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实行户申请,镇、村、组初审,区级终审的分级审核制度,建设过程实行“三到现场”的制度监督与群众举报监督有机结合,提升人居环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五)民生福祉在加大投入中得到新保障。一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义教均衡”为契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中学入学率均达100%二是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扎实推进,完成分别达101%98.62%,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全镇村门诊减55206人次,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矛盾。三是加强和改进民政工作。以“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为主线,始终坚持把社会保障和民政优抚工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手段,提升群众福祉的重要途径。扎实开展低保精准施保全面排查整治工作,停发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260475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补助资金633.9万元、特困补助资金243.3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5万元、救灾资金12万元。完成《瓦窑镇地名志》初稿编辑,收集地名411条,照片56幅;启动“殡葬改革”。做好优抚工作,发放各类优抚资金21.9万元;完成55名现役军人、460名退役军人的统计及信息采集工作。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认真落实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制度,各村(社区)农家书屋图书归类上架,免费借阅,专人管理。全年共开展了5场次的送戏下乡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位,引导广大群众崇尚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社会风气不断好转。结合瓦窑镇群众文化及民族特色,选送优秀节目参加区级和西山片文艺汇演并荣获奖励。五是深入开展其他重点工作。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确权土地面积较二轮承包合同面29444亩,增242.92%;较国土二调面积58599亩,增72.3%完成397个单位、1118个个体经营户清查登记工作,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全面普查打下坚实基础。统计、地震、档案、科素、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等工作稳步开展。  

(六)社会治理在依法治镇中开创新局面。一是“抓稳定、促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综治维稳和平安建设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加强村调委会建设,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年来,全镇共受理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7件,调处率和调解成功率均达100%。坚持预防和打击并重,持续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全年打击违法犯罪65起,侦破刑事案件18起,查处治安案件70起,抓获法犯罪分子126人,查处道路交通法案件1240起,有效维护了全镇治安秩序二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打击对象,深入各行业、领域访民声、听民怨,收集线索。及时对信访材料及群众举报进行摸排,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打掉黑恶团伙1个,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三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依法监管,突出重点、深化安全专项整治,运用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到企业、项目工地现场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年开展执法检查193次提出整改要求和意见940余条,发出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8份,提出限期整改问题32项。突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为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创造良好安全环境。四是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全面落实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制度,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和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住了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历史性考验,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镇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支持,得益于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辛勤劳作、默默奉献的全镇人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瓦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二是全镇各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与跨越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地理区位受交通瓶颈制约依然突出;三是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不诚信、不感恩、等靠要思想凸显;四是经济发展的思路不宽,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五是少数干部作风不实、能力不足,不担当、不作为、不为等情况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问题导向,迎难而上,以坚韧的毅力、扎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瓶颈。  

二、咬定目标、埋头苦干,新征程力争实现新作为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区全镇脱贫摘帽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我们要认清形势、把准方向,研判形势、抢抓机遇,继续发扬苦干实干精神,继续保持艰苦朴素作风,以时不待我的劲头,奋力打破发展瓶颈,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全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宜业宜游,山水瓦窑”定位,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积极打造工业聚集、规模农业、社会治理的示范镇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5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脱贫摘帽,在扶贫成效上实现新跨越。坚持把全镇脱贫摘帽作为2019年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不动摇,围绕2019全镇脱贫退出目标,按照“六个精准”要求,以贫困村出列、贫困户退出导向,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理清项目清单、工作清单、责任清单,排出时间表、横道图,不等不靠,早启动、早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产业扶贫,加大劳动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达100%,贫困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搭建劳务合作社服务平台,以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要方式,让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确保贫困户产业扶持覆盖达到100%;紧密结合实际,用好项目扶持资金,借鉴成功经验模式,因村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全部村(社区)集体经济稳定收入达5万元以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照贫困村脱贫出列10条标准,补齐道路交通、饮水安全、广电网络、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短板深度落实脱贫政策,围绕贫困稳定收入、安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7项指标,完成危房改造、控辍保学、健康扶贫、社会兜底工作任务。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扶贫政策和扶贫成果宣传,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群众参与度、知晓率,确保满意度达95%以上。突出精准退出不缺项,对标对表贫困退出标准和考评指标,全力以赴迎接退出考核,加大督查巡查、考核考评、执纪问责力度,坚决杜绝电脑脱贫、数字脱贫、表格脱贫,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二)着力现代产业培植,在增收致富上实现新跨越。一是推进工业聚集化,做精支柱产业。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镇、产业兴镇”战略,按照“创新驱动,标准引领;政策引导,市场推动;改造存量,优化增量;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原则推进工业产业新旧产能转换,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工业产业结构,关停落后产能及高污染工业企业;促进飞龙公司、兴矿业等为代表的工矿企业完成转型升级,促进工业产能向新兴产值方向转换,降低工业产业能源消耗和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推动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以工业加工企业,产能转换企业,高新工业企业多层次融合,飞龙公司、兴矿业为工业产业基础,持续优化昶都电极、顺和硅业和鑫盛泰纸业等加工企业工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实力强、潜力大的企业和产业链缺环精准招商,引进带动力强的企业和项目向老营工业园聚集,配合做好老营工业园区仓储和物流,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精瓦窑支柱产业,培育新兴工业产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增长。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基础产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扩规模、求精美、增效益、创品牌”四大目标,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做强基础产业。以高效经济作物和泡核桃林果产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创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以泡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和合作社生产运营,促进特色泡核桃产业发展,以规模化种养为基础,推进竹鼠等特色养殖、肉牛养殖,形成专业养殖特色村;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步伐,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序发展,用好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以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打造林下中草药示范种植基地;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和电子商务服务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和农产品走出去,以农特产品主动参展,主动推介,扩大产品知名度,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利用电商平台建设,促进多渠道经营模式,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多层次多方位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三是做优服务业。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发展仓储物流业,建设物流园区,实现物流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将瓦窑打造成三州市物流集散基地;依托生态特色和历史人文资源,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积极申请创建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推动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三)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山水瓦窑建设上实现新跨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构建生态宜居绿色瓦窑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人居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七改三清”(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为主要内容的提升人居环境基础项目建设,以基础项目建设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污染源头,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水源保护政策法规宣传、水源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饮用水安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重点村庄污水治理,加快瓦窑集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规范垃圾收储无害化处理的运行管理,严格执行卫生保洁制度、收费制度,构建清洁家园。清洁田园建设以整治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为重点,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及利用、畜禽病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二是强化规划建美乡村。严格实施“两图一书”规划,按照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要求,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控制村庄边界,保护自然资源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耕地红线,全面规范农户建房,以传统村庄自然风貌结合区域民族文化特色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加大荒山绿化造林、荒坡治理、陡坡治理工程实施力度,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全面推行河长制,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具体要求,以治河为抓手,突出抓好水资源保护、河湖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不断改善水体质量和水体生态建设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的生态宜居典范,奋力开创美丽繁荣和谐瓦窑做出积极贡献。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实现新跨越。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城乡低保、农村医疗救助,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全镇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大力开展“双创”工作,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就业,继续实施返乡创业政策扶持,提供产业计划指导和市场前景分析,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8%上,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大病统筹,社会养老保险覆盖条件人群,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部覆盖。实施危房改造工作,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实现社会兜底保障和扶贫开发的双线合一,精准实施低保、五保救助、医疗救助、优抚等社会救助,提升救助对象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广、权责清、保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全面改善基础教学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做好民族文化挖掘整理和保护开发,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活动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管理工作,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传承;深入推进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强辖区村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加强重大疫情监测和防控,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确保群众健康安全。深入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加快公墓建设,移风易俗保障绿水青山。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逐步形成满足全镇人民群众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五)着力风险排查化解,在和谐社会构筑上实现新跨越。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将法治建设贯穿于平安建设的全过程,把“平安瓦窑”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高标准推进“七五”普法,深化依法治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镇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确保宗教领域和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做好“五级联动”全面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认真落实民情民意访谈、信访接待等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重视国防教育,加强民兵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活动;健全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的处理和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对保泸高速建设重点工程安全监管,抓好辖区现有砂石场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加大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安全月活动,做好汛期各行业、部门安全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区矫正人员监管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抓好重大时间节点信访维稳,确保全镇和谐稳定。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要按照“高效、规范、务实、廉洁”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坚持依法行政,建设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健全“三重一大”民主决策机制,规范政府依法决策程序。主动接受镇人大的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政府内部监督。强化政务和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强化责任担当,建设思想解放的有为政府。坚持人民利益至上,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以“钉钉子”精神将各项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克服僵化保守思想,打破条条框框约束,把创新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勇于推陈出新,探索新路子、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三)提升工作效率,建设勤政为民的高效政府。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把求实、务实、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永恒要求,完善绩效管理、干部考核制度,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坚持重心下移,做到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化、任务责任化、责任具体化,不断夯实机关效能建设,做到高效率,快节奏,重实效,呈现政府工作良好形象。  

    (四)面从严治政,建设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坚持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动深化政务公开,深入推进村务公开,突出抓好“三公”经费管理、重大项目建设等信息公开,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发生,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实施办法,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身处决胜全面小康主战场,站在脱贫攻坚最前沿,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用激情绘就蓝图,用实干成就梦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山水瓦窑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