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隆阳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62014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
115330015798377733/20230816-00010
发文机构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3-07-28

关于对政协隆阳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62014号建议的答复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代表:

关于加强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隆阳旧称保山,古称永昌,美誉“兰城”,是滇西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1994年被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截止2023630日,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4项,其中:国家级1项(围棋“永子”制作技艺);省级12项(彝族舞蹈擦大钹、香童戏、民间版画“甲马”、“乌铜走银”绝技、洞经音乐、下村麸醋制作技艺、九隆传说、“猪八戒”的传说、保山玛瑙雕刻技艺、金鸡制陶技艺、德昂族服饰习俗、金鸡口袋豆腐制作技艺);有市级项目60项、区级项目51项,有少数民族项目42项,占项目总数的33.8%。全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4人,其中省级24人、市级63人、区级107人,有少数民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2人,占总数的26.8%。众多的非遗项目就像散落在大地的珍珠一样,为隆阳增光添彩,是隆阳文化的一项重要载体。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普查、清家底,当文化家底的“明白人”。通过近20年的努力,区乡两级上下协作,突出隆阳特色,着力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扎实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区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家底”,形成了一批极具理论价值的调查报告,建立健全了《隆阳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资料库》,2004年此项工作荣获保山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先进奖”2006调查单位(隆阳区文化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先进集体”。近20年来,扎实抓好非遗文化研究和汇编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续一》《隆阳区戏曲与曲艺》《隆阳民歌》《隆阳民族民间舞蹈》《隆阳区潞江坝傣族民歌歌词集》《徐掌村彝族舞蹈擦大钹保护调查》《九隆神话研究》《云南甲马图库》《保山香童戏研究》《王弘祚研究》10余种民间文化丛书,成果累计近200余万字,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和争相收藏有效保护了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推动了隆阳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二)抓节会、展成果,使非遗宣传深入人心。隆阳区发挥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优势,将非遗展示、文化宣传、产业延伸与传统节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旅游日”相结合,充分展示非遗保护成果。一些别具特色的节会本身就是非遗项目,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使得隆阳的非遗展示成为了传统节日、节会的宣亮点和重点。傣族的象脚鼓舞、傣戏、德昂族的水鼓舞和山歌展演,傈僳族的“三弦舞”,彝族的“大钹舞”,苗族的“芦笙舞”及民族服饰、民族篾编、民族刺绣、织锦、射弩、斗鸡等民俗活动在潞江镇的“泼水节”、芒宽乡的“火把节”上都成为了节庆的特色名牌和宣传亮点。在“保山端阳花市”上,打出了非遗名片,对非遗产品进行展示销售,多元的宣传,有力推动了非遗产业的延伸发展。

(三)抓活动、增受众,实现文化传承共建共享。隆阳区注重非遗传承发展,贯彻落实“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以活动开展为纽带,让非遗文化进社区校园、走进群众的生活,提升群众文化自信,激发非遗文化活力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抓实非遗项目宣传、推介和传播工作组织开展各类活动,通过展演、展示、教授和传播,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力度。如:杨柳乡“擦大钹”传承人祁晓龙,在绿竹寨小学多次向学生们教授“擦大钹”;区文化馆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到学校为学生现场展演、展示;组织“保山香童戏”到社区、保山学院等为市民和大学生进行公益展演。截止目前,累计展演出上百场次,观众达2万余人次,真正使非遗文化深入人心,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四)抓品牌、强质量,推升非遗成果的文化品质。通过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深入挖掘和精心创作,隆阳非遗成果异彩纷呈,彝族歌手黄飞的优美山歌,广受群众喜爱并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展演献艺;20191127日彝族擦大钹民间艺人参加云南省第十一届歌舞乐展演,荣获银奖。通过在艺术于营销中提升自身“非遗”品牌影响力,潜移默化地保护传承了自身的艺术传统。围棋(永子)乌铜走银、民族刺绣、金鸡彩陶、玛瑙雕刻、火瓢牛肉、下村麸醋、蒲缥甜大蒜等非遗产品在昆明、上海、北京等地的展示展销会上亮相,大大提升了隆阳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谋思路、想办法,将非遗成果连接现代生活。隆阳区长期在“文旅隆阳”“隆阳区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推送隆阳非遗文化,每年还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利用线上公众号平台,积极组织开展线上转发点赞,线下进店兑奖礼品活动,有效的扩大了金鸡口袋豆腐、板桥芝兰轩、下村麸醋、板桥桂香楼等非遗项目的群众认知度和传承人收入。2023623日至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由区文化和旅游局、金鸡乡人民政府在金鸡乡凤仪古街,举办了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的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棋永子制作技艺、永昌传统耍龙舞狮、南红玛瑙雕刻技艺、甲马版画、金鸡土陶制作技艺等多余名非遗传承人为现场观众展示高超技艺,让群众近距离体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彝族擦大钹、香童戏、洞经古乐等非遗表演项目轮番登场,成为了此次活动的亮点。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建制度,强保护。隆阳区后续将制定出台《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办法》,对代表性传承人实行认定考核管理制度和退出机制、履职情况年报制度。二是加强非遗项目的分类保护。根据项目特点和现状,采取抢救性保护、记忆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等方法进行分类保护传承。

(二)扩宣传,增活力。一是利用集市、庙会、节庆活动等,繁荣、活跃民间传统文化,通过传承基地、展示平台、公益讲座、非遗进村(社区)、进文化礼堂、进校园等方式,进行常规性或不定期的非遗成果展示,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培训活动,并组建非遗保护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介绍非遗项目渊源、特点、价值、代表性传承人及工作成果等,让非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三是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培训、比赛、评选等活动。

(三)提质量,树品牌。一是加大对优秀项目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和完善项目资料,增强项目的文化价值,着力打造精品项目。如对香童戏、甲马画进一步深挖、收集整理,为申报国家级项目打下坚实基;遴选南红玛瑙雕刻技艺、金鸡口袋豆腐等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为储备,有序推进申报为高级别的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二是积极推动非遗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对存续状态较好,具有市场潜力和发展优势的非遗项目,在活态传承其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培育和开发,实施生产性保护,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创旅游商品和文化服务,树立隆阳非遗品牌。

(四)育人才,强保障。一是加大非遗保护工作、传承传习的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非遗田野调查、业务提升培训等,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节庆、旅游观光、校园文化等载体,提升队伍综合能力,并广泛吸纳更多文化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助力非遗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按时发放各级非遗传承人相应补助,积极开展技艺、传习等“活态”传承培训活动。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