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隆阳区人大第五届第六次会议第063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
115330015798377733-/2021-1102006
发文机构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1-11-02

关于对隆阳区人大第五届第六次会议第063号建议的答复

王靖等6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水寨乡平坡社区和水寨社区文物古建和传统古村落保护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平坡铺古街道位于隆阳水寨澜沧江西岸的平坡村内,为古道进入保山市境的第一个驿站所在地。据史载,驿站最早开辟于汉晋时期,专司澜沧江“兰津渡”通行管理之责。明代铁索霁虹桥建成之后,为加强管理,保障通行,对古驿进行了必要的扩建,增加街道店铺和军户夫马,使之具有一定的食宿保障能力,并从此延续下来,成为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邮驿站点。村子依地势坐西向东,北距霁虹桥约2公里。古道自霁虹桥沿山麓而上,横穿寨心。村口两端各设劵洞街门,寨内居民沿路建房,夹路成街。据村民讲,在民国古道未废弃之前,曾有李、钱、周等大户在街内开设马店、商铺和烟馆接待行人。现经建设改造,马店商铺多已不存,唯街道尚保持原貌。街道为北—南走向,长200余米、宽3—4米,路面均以石块铺筑,街边留有排水沟道。由于年深月久,石板上随处可见成串的马蹄印痕,最密集的一组达五个之多。

水寨铺古街道及马店,位于水寨乡政府东500米老水寨村内。为古道上的水寨铺所在地。古驿开辟于汉晋时期。元明以来,随着古道通行规模的扩大,先后有南京籍的陶、万、马、郭、杨等军户来此驻守落籍,开街设市,并由此形成一个辐射周边地区的山间集镇。集镇现有居民173户,707人。村子依地形坐东南向西北,古道自东北向西南斜穿寨心,村中居民临路建房,夹路成街。街总长350米,宽3—4米,路面均以石块铺筑,在中心街场一带拓宽至8米左右,两边各有商铺马店十余家。街道建筑多为传统中式店铺,且有上马石等遗物,较好保留了古驿店铺的历史风貌。2013年5月,两段古道作为茶马古道(隆阳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一是积极争取项目申报,提高文物影响力。为进一步保护隆阳区文物资源,最大程度挖掘古道文化,市、区文化和旅游局多次安排有资质的文物编制设计公司及部分文物专家到水寨铺古道、平坡古道开展实地查勘,同时编制了茶马古道—水寨铺古道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和茶马古道—博南山古道文物保护展示工程2份项目计划书。目前2份计划书已逐级上报至国家文物局。二是加强丝路文化普查,助推传统村落保护进程。2019年根据《关于印发<保山中心城市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实施方案>等3个实施方案的通知》(隆办发〔2019〕109号)文件要求,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配合市级对南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隆阳段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对隆阳区境内段古道沿线各个时期的道路遗迹、古渡桥梁、邮驿站点和相关的碑刻题记等历史遗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目前已完成对保山中心城市文物资源和南亚廊道隆阳段的野外调查工作,现已编制成书《南方丝路永昌道》,为下一步古道保护利用和城市建设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在自然资源工作方面,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于2012年开展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我区通过传统村落申报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整合各部门项目和资金,积极推动村庄规划建设行动。水寨乡水寨村和平坡村分别于第二批和第四批申报成功,并编制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

按照云南省“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通知要求,2023年前将完成隆阳区将286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计划于2021年完成水寨社区、2022年完成平坡村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在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中将结合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划定水寨社区、平坡村的历史文物保护紫线,作为上位规划指导下一步相关部门对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