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隆阳区人大第六届二次会议第084号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
- 115330015798377733/20230816-00006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3-07-28
关于对隆阳区人大第六届二次会议
第084号建议的答复
黄德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乡村文化的规划建设投入力度,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强乡村文化旅游培训,强化业务指导,狠抓工作落实,通过“文化+旅游”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扎实开展“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乡村文化工作者及业务团队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设、文化阵地管理使用检查督促等工作,使乡村文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供给得以保障。另一方面以“因地施策、分类推进”为原则,结合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旅游特色村打造。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推动河图大官庙社区、潞江新寨村等旅游特色村打造,通过典型示范探索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隆阳模式,形成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提案建议答复
(一)关于构建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的建议。一是成立了隆阳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由区级主要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结合工作职能职责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由主要领导统筹、分管领导负责,文旅事业股、产业股和区文化馆具体完成涉及乡村文化振兴的工作任务。二是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均配备2名以上专职干部,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兼职文化专干,负责文化振兴工作。三是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涉及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根据年度工作完成情况综合评分,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二)关于制定符合群众需求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建议。一是以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根据国家、省、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结合隆阳区实际,2018年制定《隆阳区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细则》,2022年制定了《隆阳区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有效提高了村组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促进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免费开放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二是先后投资300余万元,采购配备音响、电视、篮球架、健身路径等文体设备配发到乡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满足了基层群众看书读报、健身娱乐等文化生活需求。三是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分馆21个、基层服务点417个,实现了图书馆、文化馆对基层、山村服务的无缝服务。四是每年的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在节目编排前期,先向基层征求意见建议,根据群众需求结合当前重要政策和乡村振兴、普法强基等中心工作组织编排节目,同时创新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民阅读及刺绣、剪纸等特色文化活动,增强“送文化”下乡的精准度,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关于注重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推广的建议。一是深入乡村开展非遗田野调查,挖掘和整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扩充非遗保护名录,充实非遗传承人队伍。2021年永子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2年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2023年新增区级非遗产代表性项目11项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0名。二是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方针,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依托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实施了板桥青龙街修缮提升改造工程、金鸡凤仪古街提升改造工程、腾阳会馆片区文物改造提升工程。近3年来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社会集资等多渠道筹措2047.55万元,推进光尊寺、玉皇阁、汉庄城址、永昌府城仁寿门、永丰寺、金鸡文昌宫等18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修缮项目。探索社会资金助力文物保护的新路子,推行“文物认养”,2023年签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志淳墓认养协议,提升文物领域活化利用的能效水平,推动文物保护单位在文化展示、文化体验等文旅融合业态发展上的新作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文物单位保护和修缮的力度,开展仁寿门、玉皇阁、汉庄城址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及保护工程。
(四)强化财政保障,鼓励民间资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涉及多个部门,涵盖多个领域。目前各级财政已将乡村文化振兴的相关经费纳入经常性预算,并通过不同项目下达,比如:中央财政下达的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省级财政下达的旅行社和旅游演艺企业纾困补助资金和旅游景区创建奖补资金、市级财政下达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资金、区级财政下达的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和旅游工作专项经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和历史名人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还有省、市、区级非遗传承人补助等等。下一步,区级财政也将视财力状况,不断加大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经费投入力度。
(五)着眼产业振兴,以乡村文化为产业振兴提供持久动能。一是先后编制出台了《隆阳区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隆阳区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工作方案》《隆阳区旅游扶贫专项规划》等一系列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规划和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环境。二是通过“五种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第一种是文化驱动模式,以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为核心要素,将非遗文化、特色美食、地方特产融入其中,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发展。例如:金鸡乡育德社区以永子文化产业园为带动,融合陶艺制作技艺、地方传统美食等,走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2019年以来,市区两级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在青龙街培育打造“保山非遗文创街区”,引入100余户商家,其中文化类商户数44户,占比超过40%,培育和丰富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保护,被评为了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第二种是景区带动模式。依托景区吸引力使周边乡村借力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例如潞江镇赧浒村依托4A级旅游景区高黎贡国际精品咖啡文化园,在不断改进村容村貌的同时,鼓励农户建设民居客栈、农家乐等住宿、餐饮接待设施,提升自身旅游接待能力,同时注重传承和发展民族习俗、特色歌舞、节庆等文化习俗,为游客提供民族文化体验的特色服务,被评为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第三种是产业带动模式。依托产业化程度极高的优势农业,通过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例如潞江镇新寨村,依托 “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推动普通咖啡种植向精品咖啡转型升级,以万亩咖啡种植基地为基础,建设集多种咖啡品种的种植、加工、品饮、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咖啡庄园,通过合理设置咖啡晒场、停车场、生产车间、展厅、品鉴体验中心等空间区域,合理配备观景台、摄影点、自行车道等基础配套设施,在“+旅游”模式的促进下,新寨咖啡逐步从高黎贡山“香”飘全国,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产业支撑,2019年以来人均收入从8000元增加到2.2万元,被评为云南省旅游名村。第四种是城市依托模式,依托城市周边的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发展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功能的产业,形成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环城市乡村旅游圈。如汉庄镇青岗坝村,通过“茶马古道石马山段”与中心城市相连,深入挖掘历史底蕴、人文资源,以文带旅,构建“城市—乡村”沟通桥梁,使村庄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2021年汉庄镇将沪滇文旅融合示范建设项目与“百千万”精品示范村项目有机整合,实施青岗坝文旅融合示范带动项目,投资800万元打造文旅示范基地“大本营”,包括乡村研习馆、乡村户外运动补给休息站、乡村土特产体验餐厅、乡村旅游接待室、乡村振兴文旅展示厅等,并完善磨房沟至青岗坝步行游道、宝盖山至青岗坝步行游道、青岗坝至乌头塘步行游道(茶马古驿道)、青岗坝至沙河厂骑行游道4条较为成熟的徒步和骑行线路,探索出文体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第五种是生态依托模式,依托与现代化城市风格迥异的田园、村落景观及采摘、捕钓、品尝等乡村民事体验活动,给市民提供短期休憩度假的乡村旅游产品。如水寨海棠洼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具有浓郁地域和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村寨,以林业经济、林下经济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松茸、松露、羊肚菌、山葵、苦荞等特色生态农产品和森林康养、古道文化相结合,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下一步将坚持规划先导、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赢,不断完善基础,提高水平,加强宣传推介,品牌营销,促进隆阳区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