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对政协保山市第五届四次会议第05040152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
- 01525727-1/20250808-00017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住建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5-08-08
杜朝云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保山中心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反映问题的现状与进展
(一)市政基础设施统筹维护问题。近年来,为改善东河流域水环境、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我区实施了雨污管网改造、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等系列工程,不可避免对市政道路造成破挖。针对“马路拉链”现象,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已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实现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完成正阳路、金山路等路段信号系统调试,通过智能调控提升通行效率;各管线单位已建立年度施工计划联审机制,2024年以来统筹协调23个路段同步施工,减少重复开挖。
(二)危房与老旧房屋改造问题。保山中心城区现有危房及老旧房屋1263处,其中仁寿门片区41处。我区严格执行《保山中心城区危房拆除重建及零星地块建设控制意见》,截至2025年5月,累计审批危房重建484户,完成15个片区消防设施改造。仁寿门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已报省级待批,待获批后将联合多部门启动片区修缮工程。同时,积极组织属地街道开展危房拉网式排查,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市政设施升级同步实施,2019年以来实施九隆、永昌、兰城等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共计475个,涉及楼栋1118栋,同步更新排水管网、道路路面,惠及居民19546户。
(三)城市排水防洪能力建设问题。
1.系统推进内涝治理,完善排水体系。2023年以来实施小屯河河道整治(过水能力提升3.33倍)、永昌路管网清淤修复(完成220米破损管道修复)、龙陵路应急排水工程(新建600米临时管网),2024年汛期中心城区积水点大幅减少,仅青华路、东城大道等区域存在部分段积水。同时,加快中心城区雨污混错接、居民小区排水设施等项目实施,2024年以来完成410个雨污混接点改造,完成怡和小区、红霞家园等63个小区排水设施,减少污水入河污染。
2.强化应急保障,提升防灾能力。及时修订《中心城区防洪应急预案》,在33个易涝点安装水位监测设备,接入应急局管理平台实时预警;组建120人的应急队伍,配备移动泵车、发电机等设备,2024年汛期及时处置青华路、东城大道等积水点,实现“零伤亡”。
(四)专业设备与资金保障问题。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2023年获得专项债资金13000万元用于东河防洪能力提升;2024年获批增发国债资金6152万元用于排水管网改造,报请区政府拨付年度市政维护经费360万元,优先保障易涝点整治、管网清淤等重点工作。二是针对市政维护设备短缺问题,2023年以来,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采用管道检测机器人(CCTV)、高压疏通车等专业设备,完成148.68公里管网检测,精准定位淤堵点;引导施工企业采用“机械+人工”协同作业,在保岫路管网抢险中使用非开挖内衬技术,施工效率大幅提升,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管网维护。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管线统筹难度大。城区涉及11类管线、8家权属单位,因技术标准不一,部分路段需间隔3米以上分层施工,如2025年正阳南路燃气管网改造与电力管线迁移间隔施工,导致工期延长15天。
(二)资金缺口突出。2024年市政维护实际支出2100万元,超预算75%,青华海片区后续绿化及管网建设仍需资金1200万元。
(三)历史遗留问题复杂。仁寿门片区23处房屋因产权归属争议,暂未纳入改造计划,需进一步协调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部门协同。联合自然资源、水务、工信、交警等部门,探索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整合管线数据,实现施工计划“一张图”统筹,从源头杜绝“马路拉链”。
(二)加快项目攻坚。2025年底前完成雨污管网错漏接改造、中心城区排水防涝工程,提升片区调蓄能力。
(三)创新管护模式。引入市场化运维主体,对市政管网、道路养护实行“专业化、网格化”管理,同时加强公众宣传,引导居民参与设施保护,形成共建共治合力。
最后,感谢您对隆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有其他意见和建议,请来函来电告知,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隆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5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