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隆阳区六届三次会议第06030085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
- 01525688-5/20240801-00004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文 号
- 浏览量
- 42
- 日期
- 2024-08-01
李晓燕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一直以来,隆阳区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不断完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强劲动力。
一、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坚持把德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持续推动德育工作发展。明确校长是做好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健全考核评估体系,把德育工作实效作为对校长考核和职级晋升、对学校定级的评价内容。利用校长月例会的时机,适时对校长开展德育相关规定培训,巩固深化校长学校德育工作“一把手”工程。实施教师全员德育能力培训和班主任等骨干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培养,通过举办德育干部培训交流会、网上论坛等活动,增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召开全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开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第二课堂”,进一步强化“三结合”育人机制。开展保山市“五环思政”典型示范学校、优秀教师、精品课程评选申报工作,市级表彰“五环思政”育人模式优秀教师6人,典型示范学校6所,精品课程6堂;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精品课程评选申报,申报省级典型案例、精品课程各3个。2023年保山市实验小学确定为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区一中、保山市永昌小学、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3所学校被推荐为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候选名单,建成省级4所,建成市级18所,2023年无烟示范学校、禁毒防艾示范校已经实现区级全覆盖。
二、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发挥好学校的主导作用及家庭、社会的协同作用,促使德育向家庭和社会延伸。通过学校与家庭、社会有关部门联合,建立家长委员会,逐步健全以学校为中心、以家庭教育为基点、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家校共育的立体教育网络。教体局联合教师发展中心、一线心理教师力量,协调区卫健委、区妇联、团区委、区关工委等相关单位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视导责任区,共同推进隆阳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乡镇(街道)、社区的联系,聘请老干部、老教师、专业技术能手、学生家长等热心人士为校外德育工作者,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各具优势、覆盖面广的校外德育工作者队伍。
三、推动“五育”协同并举。
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学段纵向衔接、课程横向贯通的德育体系。组织实施“五环思政”育人模式,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奏响“强国复兴有我”的主旋律,教育和引导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组织召开全区学校美育工作和劳动教育工作会议,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全区学校美育工作。组织召开全区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会议,实施体育美育质量提升和健康教育及视力保护专项计划,开齐开足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小学音乐、美术每周不少于2节,初中和高中音乐、美术每周不少于1节,中小学每周安排1节劳动教育课,做好初中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综合评价工作,将学生劳动教育综合评价成绩计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根据云南省教育厅中考改革的相关文件要求,音乐、美术学科的考核将分散在初中三年六个学期,2023年隆阳区教育体育局组织开展了第三届初中学生艺术实践展示活动,共有4500余名学生参加了美术展演活动,210多个班级参加音乐展演。共上报市级参赛美术作品(书法、绘画)1200多幅,音乐作品(班级合唱、舞蹈、戏曲、课本剧等)50多件。2023年首批创建市级艺体特色学校4所(实验中学、田家炳中学、保七中),探索建立文化教育与体育运动、艺术特长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既具有较好文化素养又兼具较高体育专项技能或较高艺术素质的优秀初、高中学生,推动特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整体提升,整体推进全区中小学校体育美育工作。2023年申报4个研学实践基地,分别是:光丽研学实践基地、隆阳区阡陌庄园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隆阳区勐赫小镇、隆阳区汲耕园劳动实践基地。申报3个劳动教育基地:瓦窑阿依寨小学劳动教育基地、蒲缥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基地,丙麻中心学校白玉小学劳动教育基地。持续推进劳动实践基地和研学基地创建,在5月份开展劳动教育周活动,10月组织评选隆阳区劳动教育和研学基地。
四、完善德育效果评价体系。
将学生品德发展作为德育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更加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指标设置。根据大中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按学段确定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容和具体指标。严格落实“五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六个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德育工作体系,推动从重视评价结果到重视评价过程、从目标型评价到激励性评价,促进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五、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
全区德育教育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不健全,少数学校对德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德育效果还需要提升。二是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加强,少数学校教授方式单一死板,以致德育内容很难入脑入心。三是“五育”的协同效果还需要提升,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德育工作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下一步工作中,隆阳将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持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为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德育力量。
(一)贯穿“一条主线”,提高道德素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推进以法立德、以教育德、以文化德、以家弘德、以身传德、以考促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思想道德体系,提高道德素养。
1.推进“以法立德”行动。宣传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每学期组织法治副校长入校开展至少1期法治教育活动,每周利用周前会对教职工开展法律法规培训,不定期进行法律咨询、法治图片展等法治宣传活动,召开有家长参加的主题班团队会,引导教师明晰思想界限,守住道德底线,社会尊师重教,家长清楚让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自己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学生知道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并懂得依法行事。
2.推进“思政兴德”行动。强化学校思政课建设,思政教师坚守“既教书又育人”的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贯彻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实施“三级讲好思政课”行动,区教育体育局领导班子每年至少到学校上1堂思政课,区思政教研员每学期到校开展2次以上示范课教学,各学校校长、书记每学期讲2次以上思政课,遴选精品思政课程10堂、精品示范课10节,思政教学案例10个,开展思政课示范教学展示活动和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寄宿制学校小学高年级、中学全体学生每天统一安排在晚自习时观看新闻联播,学校要适时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德育等,用好《中小学德育学堂》课程。
3.推进“以教育德”行动。利用《中小学德育学堂》、德育思政微视频等,宣传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文明礼仪,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到家长、师生尽人皆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育人能力、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爱国、诚信、孝敬、勤俭等道德意识和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的良好品格和高尚人格。
4.推进“以文化德”行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校园美化、绿化、净化、知识化,在学校显著位置显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守则》、校风校训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教育广大师生做文明市民。建立读书会、阅读社团等文化团体,开展文化讲堂,推荐美文赏析等文化活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激励师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5.推进“以家弘德”行动。通过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书香家庭”“重教之家”等活动,在家长和学生中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开展立家规、守家道、行家教、正家风、兴家业创建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培育“以德治家、文明做人”的家庭文化。在家庭生活中,通过学生影响每个家庭,使家庭每个成员都具有良好的言行举止,进而形成良好的家风。
6.推进“以身传德”行动。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号召广大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每月办好1期道德讲堂,开展全区“优秀班主任”和“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让学生和家长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优秀中汲取力量。
7.推进“以考促德”行动。区教体局每年将学校德育工作纳入督导考核内容,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专项评估与督导,督导结果作为学校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学生德育评价的研究,形成学校德育评价体系。
(二)用好“两个载体”,提升管理水平
1.“五教育六育人”载体。各校要在“五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六个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德育工作载体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年级、学科、阶段的分解目标,要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要有导向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德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2.家校共育载体。各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家庭、社会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逐步健全以学校为中心、以家庭教育为基点、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家校共育的立体教育网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开放课堂、开通家校联系热线、校园网、QQ群、微信群等形式,落实班主任家访、信访、电访制度,不断提升家教意识和家教水平,增强家校共育的一致性、统一性,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让德育走进家庭并生根、开花、结果。通过聘请校外辅导员、法治副校长,开展警民共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社会调查和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让德育走进社会。
(三)突出“三个重点”,打造德育特色
1.突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坚持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抓好规范教育,持之以恒,逐步落实,要把重点放在礼仪习惯、安全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一是要以学习落实《守则》《规范》为重点,加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二是各学校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相关规定,并切实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特别要加强学生的课间管理、就寝管理和出勤管理,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使之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新举措。2024年建成行为习惯示范学校30所。
2.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学生易于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构建诵读体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及课外活动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全程渗透。各校要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的诵读计划,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在师生中开展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诵读。搭建诵读平台,采取“读经典、唱经典、写经典、演经典”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贯穿于师生、家长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班团队活动,创建传统文化宣传长廊、橱窗、字块、条幅,宣传展示国学经典小故事,形成浓厚的学习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和信息,让广大师生随时受到教育和熏陶。从学校特点出发,成立文学社、书画社、合唱团、摄影小组、戏曲小组、科技小组、棋类小组、舞蹈队、球类队、武术队、中华中医药养生社团等,举办校园艺术节,践行传统文化。
3.突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育目标,纳入课程计划,开设课,上好课。二是各学校每年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要想方设法设立心理辅导室,确保每个学校有一名专(兼)职教师。三是各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学生个人和团体提供咨询、辅导服务,做好心理调节,解除心理障碍,有辅导记录。四是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为有需求的学校提供帮助。
(四)加强“四支队伍”建设,确保德育成效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利用校长工作会的时机,适时对校长开展德育相关规定培训,普及学校德育工作知识,巩固深化校长学校德育工作“一把手”工程。
2.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建设。以分管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建设为重点,通过举办德育干部培训交流会、网上论坛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德育干部的互相交流。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素质的高低与一个班的班风、学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其他教师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把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继续作为德育建设的重点内容。全区每年要开展优秀班主任评比工作,每年要举办一期班主任培训,每年推进建设2~3个“名班主任工作室”,每年举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和素质。
4.加强校外德育队伍建设。加强与乡镇(街道)、社区的联系,各校通过各种途径,聘请老干部、老教师、专业技术能手、学生家长等热心人士为校外德育工作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校外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各具优势、覆盖面广的校外德育工作者队伍。
(五)持续推进“五加”模式,注入德育力量
1.坚持“主题+专题”模式。在德育工作内容方面采取每月一个主题,每年10个主题,每所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主题+专题”的方式落实德育主题活动,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相互统一。
2.坚持“课内+课外”模式。课内强调学科教学的渗透,课外强调德育的社会实践,着力打造德育实践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必修课。
3.坚持“学校+家庭”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加快推进家长学校建设,让家长通过参加学校公益活动、亲子活动、为家长开办义务社团,让家长义务为学校做讲座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广泛沟通。
4.坚持“政府+社会”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健全各级各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不断壮大德育工作队伍的力量。
5.坚持“标准+示范”模式。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制定德育工作方案,打造一批德育示范校,组织召开德育工作现场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推学校德育工作新发展。
感谢你们对教育的关注,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好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在今后一如既往,多为教育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隆阳区教育体育局
2024年7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