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马乡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报告
- 索引号
- 01525774-9-/2022-0303006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瓦马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03-03
瓦马乡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报告
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瓦马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现将全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乡情
瓦马乡位于隆阳区西北部,距市区110公里,国土面积307平方公里,最低海拔780米、最高海拔3450米,年平均气温15.4℃,年降水量970—1290毫米,有耕地面积31029亩,其中水田4294亩,旱地26735亩,适合种植稻谷、包谷、蚕豆、红花、蚕桑、香料烟等农作物。全乡辖21个村(社区)、98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658户,25475人。境内居住有彝族、白族、苗族、傈僳族、傣族、回族、景颇族、满族等15个少数民族。
(二)贫情
瓦马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30户4553人,根据防止返贫动态监测调整相关要求,截至目前,全乡共有检测对象232户794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72户271人,边缘易致贫户130户43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74户181人(其中脱贫户34户91人)。全乡11个贫困村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标退出,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乡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和省市区脱贫成效考核,高质量通过国家普查。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责任落实
瓦马乡党委、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做到组织健全、人员落实、责任明确、管理严格。定期召开班子会议、指挥部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查找、分析、破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研究部署持续发力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六个精准”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以“防返贫、防新贫、稳脱贫、稳增收”为重点,以“一平台三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主动作为,以“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问题排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和“三类户”建档走访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消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薄弱环节,建立防止返贫致贫屏障,把防范返贫致贫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进行常态化监测,定期组织专班人员入户走访,了解户情变化,建立台账实施动态监测。
(三)强学习重效果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区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及时传达区委、区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会议、文件和领导指示精神,有序推进瓦马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三、工作推进及取得成效情况
(一)稳岗就业扶贫方面
一是健全服务体系。建立乡、村两级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乡级劳务工作站,配备1名专职人员负责农村劳动力信息调查、岗位推荐、宣传发动、组织输出等工作,村(社区)配备1名专职人员负责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关工作。二是全面摸清底数。集中乡、村、组三级工作力量,全面摸排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及务工、产业现状,建立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库并动态更新管理。截至目前,全乡共有劳动力13216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8633人,其中省内就业人数5587人,省外就业人数3046人,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1552人。三是精准劳务输出对接。积极与区人社局、人力资源公司、劳务中介机构对接,每月定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组织对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及因为疫情影响返乡人员进行转移输出,力争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人就业。四是依托区域内合作社、企业、扶贫车间等,加大适合农村劳动力的普通用工岗位开发力度,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6场306人次。五是做好兜底就业。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通过乡村公共服务岗位、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共设公益性岗位297个,其中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45人,保洁员152人。六是落实扶持政策。落实各级就业扶贫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用工企业、劳务中介机构等进行资金奖补。
(二)“三保障”及政府救助方面
1.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方面。一是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建立健全日查周报月清、动态监测、台账销号、失辍学报告、领导片区负责、信息互通、结对帮扶、家访登记、临时工作专班、群众监督10项机制,小学入学率达100.06%,初中毛入学率达145.88%,困难家庭儿童少年无因贫失学辍学。二是积极落实各项助学政策。2021年度瓦马教育促进会共资助贫困学生88人,12.1万元;春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2009人,109.44375万元,雨露计划补助97人,16.45万元,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补助300人,4.5万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2847人;秋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2335人,127.70625万元,雨露计划补助77人,12.55万元,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补助285人,4.275万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2869人。三是组织动员推荐符合条件,有意愿就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保山接受中职学校教育共5人。四是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环境。近年来,上级部门和瓦马乡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先后建成了瓦马中学田径场、瓦马中心小学综合楼等硬件设施。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瓦马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园环境,为推动教育脱贫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
2.精准落实农危改政策方面。一是召开了乡、村、组干部危房改造工作专题会议,并危房改造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对全乡范围内的房屋进行再排查,逐户分析研判,对已实施危房改造的农户房屋进行“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并已进行整改。二是对1307户农村危房改造“一户一档”资料进行归档,查缺补漏,确保账账相符。三是开展系统信息数据录入工作,按照《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农户档案信息检索系统》要求,及时将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户的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并更正录入的错误信息,确保账实相符。
3.健康扶贫工程方面。一是巩固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瓦马、汶上两所卫生院床位、人员、设备和科室设置全面达到脱贫成果巩固要求指标;全乡21个村卫生室建设、设施配备均已达到标准。二是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分类救治工作稳步推进,完成瓦马乡群众患32种大病和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4种慢病人员情况排查工作。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中特殊人群:六种人群(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四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四是全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符合条件的享受医疗补助。
4.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精准认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兜底保障对象,认真落实“脱贫不脱保”“救助渐退”等措施,确保“兜准、兜住、兜牢”。截至目前,瓦马乡共有低保1311户212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7451710元,特困户105户115人,累计发放1300836元,发放困难居民临时救助40万,涉及80户、478人。
(三)产业扶贫方面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增加优势产业和高效产业占比,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益。
1.种植业方面。截至目前全乡共种植蚕桑11722亩,年均交茧量10万公斤,年均产值520万元;香料烟种植1210亩,产量1150担,实现产值120.75万元;瓦马乡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发展姬松茸和工业辣椒产业,种植姬松茸153棚,产值612万元,种植工业辣椒240亩,产值84万元。
2.养殖业方面。截止12月,经由农村信用社发放养殖申请贷款186户,共计1454.7万元,全乡新建生猪规模养殖场3户,全乡累计有规模养殖场8个,生猪存栏48144头,能繁殖母猪存栏4168头,其中50头以上规模户96户,散养户4750户,出栏12405头,实现产值2791万元。肉牛养殖9803头,其中基础母牛2568头,出栏338头,实现产值608万元;共建设50头规模养殖户6户,100头规模养殖户2户,同时大力发展肉牛养殖青贮饲料加工,办建青贮饲料加工厂1个,规模养殖场实施青贮8户,散养户实施青贮600余户,青贮产量4万余吨。
3.村级集体经济方面。2021年瓦马乡实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0个,总投资200万元,共涉及10个村(社区),项目资金用于在隆阳区内抱团购置商铺商业楼,预计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各项目实施村(社区)能增加村集体经济1.4万元。
(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方面
一是在瓦马集镇小龙井安置点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采取搬迁户入股的形式增加股权收益91户;种植姬松茸153棚,可为安置点富余劳动力提供就近就业约500人次;二是在河东大长田安置点建成扶贫车间1个,每年可带动周边贫困户就业160人次;建成商铺300平方米,为搬迁群众提供就地就业机会;三是在下拉堡皂角树安置点引进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建成蚕茧收购站1个,带动搬迁群众发展蚕桑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建成养殖小区1个,带动建档立卡搬迁户发展传统养殖业75户。
(五)农村人居环境方面
对照人居环境I档标准,对人居环境进行高要求、全覆盖、补短板和再提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全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一是加快推进“厕所革命”,2019至2020年,全乡新建、改造户厕1561户,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改造及新建无害化户厕460户。全乡21个行政村均已建设无害化公厕,无害化公厕覆盖率达100%。二是加快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池建设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22个自然村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池项目建设,正在建设瓦马、汶上2个集镇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池项目。三是实施完成18个自然村垃圾设施项目,建成自燃式焚烧炉3座,配备垃圾转运车1辆,垃圾压缩车1辆,铁质垃圾桶100余个,240L塑料垃圾桶1000余个,实现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及有效处理率达100%。每个自然村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抓实日常保洁,合理划分村、组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责任田”,实行住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四是严格落实“两图一书一约”,加强农村住宅基地审批监督和管理工作,严格建筑风貌控制。五是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1000亩,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六)开展问题整改方面
一是把整改清零工作与巡视巡察整改结合。瓦马乡聚焦各级督查、核查反馈问题,明确责任问题清单,责任压实具体到人,组织全体乡干部核查问题是否整改到位,举一反三排查问题,确保问题整改全部清零。二是将整改清零与排查数据质量结合。以村小组为单位,由乡、村、组三级逐户检查核对监测户家庭基本信息,存在问题的及时进行核实督促整改。
四、巩固成效方面
(一)饮水安全工程方面。瓦马乡自4月份以来,通过全面排查,补齐短板,按照“一户不漏,户户保障”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截至目前,全乡共实施集中式供水工程47件,其中,分散式供水工程1件,全部达到安全评价标准,并将所有材料上交水利工作站备案;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4件(安邦村人饮工程、汶上社区人饮工程、岩脚村人饮工程、新民村人饮工程),并通过一事一议水费收缴标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水费收缴率达90%;其他集中式供水工程42件。
(二)持续抓好扶贫项目推进
加快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和涉农资金、东西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等支出进度,提升项目资金绩效,确保扶贫项目按时建成,发挥效益。2021年投资1379.12万元,实施项目11项,其中沪滇项目2项,农村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项目1项,污水处理项目7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项目1项,所有项目已全部竣工。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各类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瓦马乡不断探索建立完善产权归属明晰、权责义务匹配、运营管护高效的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三)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方面
为进一步解决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问题,瓦马乡紧抓规范和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制定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持续发挥扶贫项目资产效益,切实做好扶贫项目资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上的有效衔接工作。一是明确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范畴,根据中央、省、是、区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2013年以来使用各级各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社会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等投入形成的资产(包括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以股权形式存在的资金资产等)。二是全面摸清了扶贫项目资产底数,以项目实施主体为依据,全面摸清扶贫项目资产有关情况,对已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应统尽统,建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台账。同时,根据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按照经营性、公益性和到户类对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分类。自2013年以来,瓦马乡实施项目492项,总投资38454.25万元,其中经营性项目资产有37项,投资1521万元,占总投资的3.96%,公益性项目资产有138项,投资16943.92万元,占总投资的44.06%,到户类项目资产有210项,投资11256.09万元,约占总投资的29.27%。三是积极指导各村(社区)对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建章立制工作。形成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扶贫项目资产发挥带贫减贫作用。
(四)挂包帮扶方面
一是领导带头,严格实施“领导挂村、干部包组”制度。班子成员带头挂钩贫困村、贫困户,乡干部挂包村民小组,班子成员逢会必讲扶贫、入村进寨必看扶贫,形成主要领导一线指挥,分管领导协调推进、全面落实的扶贫工作格局。二是帮扶单位带头,深入开展“访民情、查民意、促整改”工作,1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11个贫困村帮扶,指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五)纪律作风方面
瓦马乡严格干部队伍管理,坚持一岗双责,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严抓严管,把干部纪律作风建设落到实处。一是乡纪委认真开展警示教育及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向组织乡、村干部通报关于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党员干部的纪律不严、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等典型案例,保持对扶贫领域工作督查的高压态势。二是由乡纪委牵头深入各村(社区)随机抽查村委干部、工作队在岗履职情况及工作队帮扶指导工作开展情况。
五、存在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瓦马乡在市区两级的关心指导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受自然条件、发展环境、财力支撑等多重因素制约,我乡发展层次低、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薄弱的基本情况尚未发生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经济发展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少、体量小,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项目偏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还不牢固,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对种养殖产业影响较大;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较弱,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没有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仍有短板;营商环境还需优化,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重道远。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瓦马乡将持续聚焦乡村振兴,抓好布局推进产业兴旺,促群众致富增收;聚焦人居环境提升,重点抓好剩余无害化户厕、污水管网及村内道路建设;聚焦生态文明,抓住香柏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契机,带动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聚焦乡风文明,抓好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民族文化事业;在网格管理、机制创新、监督跟进上,抓好制度落实推进治理有效;在培育致富带头人、鼓励转移就业、提高产业效益上抓出成效,推进生活富裕;科学合理利用扶贫项目资产;科学谋划、精准作为,实现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