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马:“三个一万”跑出产业扶贫“加速度”
- 索引号
- 01525774-9-/2020-092600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瓦马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09-26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近年来,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瓦马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产业扶贫一系列决策部署,把产业扶贫作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不断推进农业与产业扶贫的有效衔接。瓦马乡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现有乡内产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以“三个一万”产业为核心,下足“绣花功夫”,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为全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万亩工业大麻
为促进全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力全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瓦马乡党委政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订单、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的运营合作理念,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工业大麻产业,开展“造血”帮扶,将工业大麻产业培育成为瓦马乡的特色产业支柱。为全力推动工业大麻产业成为瓦马乡的特色产业支柱,瓦马乡党委政府提前做好产业布局规划,积极向农户做宣传动员工作,坚持政府引导,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云南汉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工业大麻种植收购合同》,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工业大麻种植收购合同》,同时,政府、企业、合作社全程给予政策帮扶和技术支持,三方合力消除种植户后顾之忧。目前,瓦马乡共成立1个合作社,辖区内21个村(社区)均种植工业大麻,涉及农户2272户,其中贫困户309户,种植面积10000亩。按每亩产300公斤干花叶,交售单价每公斤10元计算,预计创收2千万元以上,种植户户均增收预计在1万元以上。
万亩蚕桑
以前瓦马乡也发展过蚕桑产业,但存在交通不便、水利资源匮乏、技术薄弱,零散种植等问题,蚕桑产业未能形成规模。改变开始于2017年底,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始,瓦马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机遇,依托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借助脱贫攻坚“产业脱贫一批”的政策,把蚕桑产业作为助农民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来抓,再次让蚕桑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引进云南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积极为桑农做好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实行保底价收购,彻底打消桑农的顾虑。目前全乡共计种植蚕桑11722亩,今年预计全乡蚕桑产值达710万元以上,桑农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万头肉牛
近年来,瓦马乡将畜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后,瓦马乡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在全区贴息贷款尚未下达的情况下,瓦马乡积极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沟通协调,放宽申报条件,优化审批程序,争取到“一免一降一服务”优惠政策,助力产业发展。组织召开肉牛养殖发展专题培训会,并通微信、短信等平台向养殖户解答项目政策、养殖技术等疑难问题。鼓励农户扩大黄竹草、一年生黑麦草等草料种植面积,并引进产量更高的巨菌草种植等方式保障了肉牛发展的饲草饲料的来源。瓦马乡多措并举,解决了农户养殖缺资金、缺技术、缺饲料的难点,大力推进怒江区域绿色肉牛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瓦马乡确定养殖规模户33户,牛存栏11260头,预计产值达300多万元。
只有产业发展起来,脱贫攻坚才有源头活水,才能真正变“输血”为“造血”,才能帮助群众就近就业、致富增收。瓦马乡着力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激发贫困群众劳动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