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复核优秀

索引号
115330015798377733-/2022-1104006
发文机构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公共文化服务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2-11-04

保山市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复核优秀

 

20228月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评价、公共文化设施暗访和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成果评审、过程管理评价四个环节,并通过线上答辩的方式对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开展复核。1028日,文化和旅游部通报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以下简称示范区)复核工作结果,保山市在西部25个示范区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等次。

2013年,保山市成功创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将示范区作为保山的金字招牌,坚持投入不减,力度不减,创新不减,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文化服务效能,优化公共文化空间,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了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保山样本,做法和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是提高文化设施覆盖面。我市建立健全市、县、乡、村、自然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7个公共图书馆中有2个二级馆提升为一级馆,6个文化馆中有1个三级馆提升为二级馆,建成文化站80个、博物馆(纪念馆)21个、文化馆分馆75个、图书馆分馆75个、村级文化场所3647个,在西部山区市形成了“15分钟文化服务圈

二是丰富文化产品供给。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培育打造文化精品,创作繁荣文化艺术,《天地正气》《巍巍松山》获云南省新剧目展演银奖、优秀奖,《梦幻腾冲》成为长演不衰的文化旅游精品,《打起漁鼓走四方》《春暖司莫拉》等8个节目获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并参加全国群星奖比赛。《边地行走探索失落的南方丝绸古道》等10余个作品或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并出版《保山文史纵横》《中国滇西抗日老兵》等文化专著108册(套)。2021年,950个村(社区)开展文艺演出3008场次,演出节目11400个,观众达194.66万人次;送戏下乡398场次,观众106万人次。2022,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举办保山市首届全民阅读大会2022年书香保山·全民阅读、阅读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读书、喜迎党的二十大艺苑风彩绘中华等活动30余期,创作音乐、戏曲、舞蹈等文艺作品50余件,唱响文化主旋律,把党的政策和关怀传播到乡村和群众中,增强文化自信,努力营造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文化引领城市建设。我市将城乡文化设施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工程、城乡建设的标志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的民心工程和文化旅游与经济一起抓的示范工程,构建了融城市、生态、传统文化于一体的青华海湿地城市生态空间新格局,建成施甸县青牛白马广场、龙山湖公园、东坡森林公园、茶韵公园、滨河公园以及云南省最大的县级文化广场腾越文化广场等,培育9个市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7最美阅读空间。其中,永昌阁、芒宽乡文化站被评为云南省2022年度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四是乡村文化建设凸现引领作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我市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必要条件,有力地保障贫困村群众和其他地方群众一样享有读书看报、参加文化活动的基本文化权益,同时编创、演出了一批与脱贫有关的文艺节目,发挥了文化扶志与扶智作用。如怒江州5000多名傈僳族群众移民到保山市,在移民点建设中全部配建文化活动场所,成为民族团结融合、民族文化传承、文明生活习俗培养的重要阵地。实现了搬得来,稳得住,能发展,移民新村逐渐变成了文明新村。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的统一安排,示范区创建由达标模式调整为竞争模式,按每2年一个周期对已创建成功的示范区开展复核。下步工作中,我市示范区建设工作将围绕四个关键词,即:品质,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进一步建设更有品质的公共服务;均衡,实现各个县(市、区)发展的平衡,进一步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融合,将公共服务网络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实践所、国门文化等社会资源、社会机构融合起来,进一步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开放,公共服务由政府负责向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结合起来,全面统筹社会各界的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实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十四五期间,力争将保山示范区建设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先行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改革的创新实践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为全国西部地区示范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