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2022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索引号
115330015798377733-/2022-1029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公共文化服务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2-10-29

隆阳区2022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全区有1个公共图书馆,为二级图书馆;有1个文化馆,为二级文化馆;全区有博物馆(纪念馆)4个: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梁金山纪念馆、民办博物馆保山市隆阳区永昌民俗博物馆、保山南红博物馆。全区共建成21个乡镇(街道)、农场综合文化站,819个村、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室,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289个,图书馆分馆21个,基层服务点417个,文化馆分馆21个、村级文化服务点79个,因地制宜设置农村大舞台、村史馆、活动中心等功能室,配备相应的图书、报刊、电视机、电脑、乐器、音箱等设备,大大提升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配置。这些由村、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构成的农村文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健身娱乐的需求。同时通过常态化免费开放、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得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政策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二、公共服务设施作用发挥情况

一是夯实公共服务基础。进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配备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开展各类免费培训服务活动深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搭建总分馆服务体系。

二是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108场,服务群众达3万多人次;在春节期间,举办了2022年线上春节联欢晚会及送春联活动,同时推出多期线上文化作品展;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充分利用展馆储备的各项资源,积极开展保山名人精神现场教学和参观教育,同时开展各类文化作品展;开展各类线上阅读推广活动118期;开展书友会、读书会、阅读推广活动10场;挖掘推进中咖书院分馆、晓东书店2最美阅读空间

三是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区文化馆创作快板节目《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一举斩获区级一等奖、市级三等奖;创作了演唱节目《众手浇开文明花》,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制作了《十唱共产党》MV,为党的二十大召开献礼。

四是积极推动非遗保护。德昂族服饰习俗、猪八戒的传说、金鸡口袋豆腐制作技艺、金鸡土陶制作技艺4个项目被列入云南非遗名录;收集、调研、储备留青竹刻、草编、丙麻牛肉制作技艺、杏林堂传统中医等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人。成功举办了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线上线下系列活动,抖音直播线上参与人数高达6400余人,活动期间,隆阳区非遗产品线上线下累计销售金额21.3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持续抓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将公共文化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配齐健身路径、篮球、舞台音箱等,逐步改变农村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不足的状态。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推动农村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二是建立用好文化服务设施的机制。优化乡村公共资源布局和配置,争取将文化体育设施与教育、养老、科学防灾、休闲、科普等设施进行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实现一体化、综合服务与利用。在建好各类文化场所的基础上,指导规范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和使用。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管理主体作用,在建成的文化设施管理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专人管理,定期维护更新,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利用文化设施策划和组织开展集体性文化活动,推动建、管、用有机统一,实现活动搞起来、场地用起来、群众乐起来、人才动起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提升免费开放质量,强化服务功能。定期更新书籍,并且多听取群众意见,配置符合他们口味的书籍,提高借阅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同时依托农家书屋,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农家书屋的人气渐渐提高,让农民在书屋里收获愉悦,获得知识。加强流动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流动服务的整合,提高流动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不断完善数字化建设,以高效、快捷、直观的方法和手段,适时推送文化服务及产品。区级图书馆、文化馆的数字资源通过手机扫一扫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广大百姓就可以利用手机在田间地头、茶余饭后阅读海量的数字文化资源。

四是积极开展 “文化三下乡”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机构的组织和阵地作用,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戏曲进乡村、歌咏、读书、书法、朗诵、科普知识等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大基层文化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和帮助民间文艺社团的发展。提升基层群众自主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引导培育农民群众文艺团体,发掘保护好传统的文艺项目,确保阵地不丢。

五是大力加强公共文化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体系。繁荣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离不开素质高的建设队伍。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支是管理者队伍,加强对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者的培训,实现知识更新,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素质。加强对乡村文化员的培训,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素质。第二支是专业艺术人才队伍。遵循文化艺术人才成长规律,运用市场配置功能,不拘一格地引进、使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三是民间文艺工作者(爱好者)。民间文艺表演队伍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要加大对各级各类文艺表演队伍的投入、培养和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其为农服务的能力,激发其为农服务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