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5项非遗项目入选省级名录

索引号
115330015798377733/20230103-00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公共文化服务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3-01-03

喜讯 | 隆阳区5项非遗项目入选省级名录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7项,隆阳区组织申报5项全部入选。至此,隆阳区现有非遗项目113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项目 12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4人;市级项目60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63人;区级项目40项,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57人。

民间文学:猪八戒的传说

《猪八戒的传说》是南诏时期白族文化与永昌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是隆阳区特有的文化现象,体现了古代永昌农耕文化中对猪神的崇拜。隆阳区流传的《猪八戒的传说》,起源于南诏时期,虽然名字与《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相同,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与《西游记》截然不同。在隆阳区板桥镇西庄村,猪八戒是本主,是村民崇拜和纪念的对象。猪八戒在隆阳区的文学形象是勤劳、勇敢、善良,对爱情坚贞不渝。猪八戒开荒、猪八戒为民除害、猪八戒英雄救美、猪八戒治水等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充分体现古代隆阳劳动人民与自然做斗争的农耕人文精神。《猪八戒的传说》不仅反映了古代隆阳的农耕文化,更是充分反映出南诏时期白族移民永昌的历史史实。同时对研究《西游记》的诞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传统技艺:保山玛瑙雕刻技艺

保山玛瑙雕刻技艺是雕刻师根据保山所产玛瑙原料特点,设计雕琢出风格多样的玛瑙工艺品的精湛手工技艺。古称永昌的保山自汉代就被誉为“金银宝货之地”,所产玛瑙以“体如凝脂、精华内敛、质厚温润、脉理坚密、色彩艳丽”著称,保山玛瑙硬度高、脆性强,裂隙多、水线重,雕刻需因材施技,主要技法有俏色巧雕、浮雕、圆雕、透雕、线雕等,工艺流程为选料审石、去皮切裂、创作设计、雕刻施艺、抛光打磨等。保山玛瑙雕刻技艺历史悠久、匠心独具,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传统技艺:金鸡土陶烧制技艺

金鸡土陶是数千年来流传于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的一项传统陶器制作技艺。金鸡乡有着“滇西陶乡”的美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产自金鸡的土陶用当地天然泥料烧制,用料和配比独特,制作分采泥、晾晒、配泥、浸泡、和泥、沉浮、搓泥、拉胚、阴干、修胚、晒干、上釉、烧制、出窑、检验等步骤。所产陶器生态健康、储物保质、做工精细、质感细腻,极具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百姓喜爱。

传统技艺:保山金鸡口袋豆腐制作技艺

金鸡口袋豆腐是数百年来流传于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的一项传统饮食制作技艺。相传,明末清初担当和尚云游至金鸡寺所创,“嚼铁丸不费力气,食豆腐需下功夫”的对联流传至今。金鸡口袋豆腐取材本地黄豆、香油、卤水、土碱,运用传统石磨、纱布、压条等工具制作,流程分泡豆、淘豆、碾磨、过滤、熬煮、点豆腐、压榨、油炸豆腐、土碱水泡制、上锅烹饪,香甜软糯美味可口的口袋豆腐蕴含着金鸡乡悠久的历史沉淀与饮食文化,传承了古老独特的制作技艺和乡愁味道。

民俗:潞江德昂族服饰

    潞江德昂族服饰是居住在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的德昂族制作和穿着的富有当地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传统服饰。服饰制作工艺独特、文化内涵丰富、习俗保留完整,是反映当地德昂族民族文化的“活文本”。传统的织布、染色及配饰制作技艺具有原生性,腰箍、筒裙等服饰造型蕴含丰富的神话故事,色彩搭配及穿搭样式独具特色。潞江德昂族服饰历史悠久、造型优美、寓意丰富,服饰习俗特点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是探索德昂文化密码的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