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专刊 | 施忠相:要让社员成为贫瘠土地上最大受益者
- 索引号
- 115330015798377733/20231101-00006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3-11-01
咖啡专刊 | 施忠相:要让社员成为贫瘠土地上最大受益者
被咖啡养大的人
想带领社员们
脚踏实地走出一条前途光明的路
让他们成为
这片贫瘠土地的最大受益者
一起走进
赧丛咖啡合作社的故事
以下文字内容选自书籍《永昌文学 咖啡专刊》
施忠相:要让社员成为贫瘠土地上最大受益者
赵仁贤
赧丛咖啡合作社是 2019 年6月注册成立的,它不属于具体的某个人,而是属于103户贫困户,同时它还是拼多多“多多农园”扶贫兴农计划落地保山的第一个项目。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仅仅成立一年就实现了盈利,给103户贫图户带来了分红,所以它也曾被中央电视台等大型媒体重点报道,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出道即巅峰。
赧丛咖啡,名字中“赧”取自潞江镇赧亢村、“丛”取自芒宽乡丛岗村。熟悉保山的人都知道这两个村都是贫困山村,也是傈僳族、白族、傣族、汉族等多民族聚集地,但同时也是保山小粒咖啡重要的种植基地。
“在潞江坝,咖啡合作社有很多,但是真正像赧丛咖啡这样由合作社成员共同管理经营,并实现当年盈利的还没有。”施忠相现在是赧丛咖啡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103户成员之一,他跟我这样说。
“该项目一期投入资金224万元,精准覆盖潞江镇赧亢村、丛岗村建档立卡户103户629人,旨在帮助当地贫困户对接电商大市场,带动农货上行的同时,助力沪滇协作扶贫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由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加工厂,所以现在我们的产品是由景兰咖啡帮忙代工。”施忠相告诉我,目前赧丛咖啡合作社主要有两款产品,一款叫艺匠传奇,一款叫花沫原野。
“艺匠传奇,是我们把咖啡当成艺术品来呈现给消费者;而花沫原野,其实是对潞江坝鸟语花香最形象的描述。不仅如此,这两款产品的名字不仅好听,而且还自带流量。”施忠相在跟我做了解释以后,我在拼多多上查看了一下,这两款产品果然堪称爆款。
合作社有 103 户 629 人,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施忠相成为了负责人。
施忠相是云南经管学院计算机系的大学生,2011 年大学毕业后到阳光保险公司工作,每个月有3000多块的工资,年底还有奖金,这份收入在当时已经不算很低。到2013年的时候,全球咖啡市场好景一片,这时有朋友约他一起从事咖啡经营,于是他便辞职投入到咖啡行业。
“说是经营,其实就是倒买倒卖。”施忠相告诉我。原本他就是咖二代,对咖啡的了解虽然算不上专业,但至少也是从小就在咖啡地里长大的人,孰好孰坏还是能够分清。
施忠相跟着朋友回到老家丛岗,从村民手中收购咖啡豆,再用货车运至昆明,由昆明转运至越南,再经越南转运至美国。
“当时,我们每年要从农户手里收购90多吨咖啡生豆,而且都是现款现货。”丛岗是一个傈僳族村寨,傈僳族是一个以心交心的民族,看到施忠相如此诚信经营,又是本村本寨人,打心里对其建立了绝对的信任,这也为后来他掌管合作社建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之前,我们对老百姓是现款现货,商家对我们也同样如此,所以这个过程几乎不存在垫资风险。但是到了2016年,咖啡市场出现下滑,商家对我们也提出先货后款的要求,毕竟是小本经营,所以干脆就放弃了这门生意。那个时候,正值全国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村里正缺人手,刚好我又待业在家,于是村支书找到我,让我到村里帮忙,就这样一干干到了现在。”
施忠相的另一个身份是丛岗村委会的村委副主任。2019 年两委换届选举的时候,他原本没有参选的打算,但村里的老百姓都觉得他不仅学历高而且诚实可靠,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难得有读书人在家,不选你还选谁?”就这样,施忠相成了村里的副主任。
“他是个有能力的人,我们的合作社要想发展得更好,就需要施忠相这样的人来管理。”在担任副主任后不久,合作社之前的负责人便将合作社的运作权交给了施忠相。虽然现在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并非施忠相,但整个合作社的运作却是他在全权负责。施忠相有一个在云南农业大学当老师的哥哥,他可以从哥哥那里获得更多关于咖啡方面的知识以及帮助,社员综合考虑后觉得施忠相是掌管合作社的不二人选。
“我知道,他们将运作权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欣慰之余更多地感到压力山大。”如何在自己的带领下,将合作社运转得更好,让社员能够分到更多的钱,这个问题成了施忠相最大的困扰。
要想做出成效,自己必须懂咖啡。虽然自己是咖二代,但这仅限于咖啡种植,要想彻底摸清咖啡的门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施忠相在工作之余,自己从网上查阅咖啡的相关资料、到朋友的咖啡店里参观学习。
从咖啡的筛选、晾晒,再到烘焙、研磨、冲泡,施忠相用心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0年由星巴克、云南农科院云咖科技共同举办的咖啡大赛中,施忠相荣获大赛水洗组第一名,得以崭露头角,这对施忠相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丛岗村极其适合种植小粒咖啡,这里的海拔在 700 米到 1700 米之间,受立体性气候的影响,不同的海拔有不同的口感,低海拔的比较清苦,高海拔的果酸味更浓一些,各个类型的咖啡都可以在丛岗生产,这是我们生产咖啡的优势。”
施忠相跟我介绍,目前从岗村的咖啡保有量在 7000 亩左右,只要大伙齐心协力维护丛岗咖啡形象,讲好丛岗咖啡故事,那丛岗咖啡将大有可为。
“中国人不爱喝咖啡,包括 90% 以上的咖农也如此,要想真正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那我们自己不但要会喝,而且还要喝出文化、喝出内涵。”
为了解决老百姓不爱喝咖啡的问题,施忠相决定将自己家100多平方的仓库拿出来改造成为供来往游客以及周边百姓休息学习的咖啡馆。
“刚好我的家就在六曼公路边上,把闲置的仓库一半用做标准化生产车间,一半用做咖啡馆,两全其美。”为了能让老百姓接收到更多关于咖啡文化的熏陶,施忠相在自己的咖啡馆里放置了大量关于咖啡方面的书籍,平日里老百姓闲来无事便可到咖啡馆喝咖啡、学习咖啡方面的知识。
“我的咖啡馆是全免费的,只要进去的人想喝多少喝多少。”
现在施忠相的咖啡馆成了丛岗最热闹的地方,而且去的都是当地的老百姓,他们在那里喝咖啡、聊天、交流咖啡心得,成了一个丛岗咖啡聚会地。
“咖啡的门槛,说低不低,说高也不高。说低咖啡从种子到杯子,无非就那几道工序,只要细节把控好,谁都能做;说高是你需要赋予咖啡一种可以提升价值的文化。现在懂咖啡的人都知道,在咖啡的种植过程中是全程不能喷洒农药的,就连除草也得人工进行。所以每一杯咖啡在送到消费者嘴边的时候都属于绿色食品,这就要求我们将咖啡赋予特定的文化来提升它的附加值。为什么在星巴克一杯咖啡动辄可以卖到上百元,就是它有附加值。”施忠相说,就合作社而言,发展缺的不是平台,而是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讲好咖啡故事,让更多的人为故事带来的附加值买单。
产品改良是目前合作社正在做的事情。之前合作社种植的咖啡品种是卡蒂姆,卡蒂姆最大的优势是产量高、价格稳,但这也是它的劣势。由于目前市场上近 90% 的咖啡均属于卡蒂姆种,所以要想提高它的附加值就变得很困难。“瑰夏是咖啡新楚,市场价格是卡蒂姆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我们通过嫁接的方式发展了 35 亩。现已初挂果,预计明年会有很好的收成,相信到时候合作社会有一个很不错的收益。”
虽然合作社目前发展良好,但它仍有自身的缺陷。“我们现在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产能不足,现在属于合作社的咖啡种植面积很少,每年仅有4 吨左右的精品咖啡产出,面积少产量低也就意味着年底社员的分红也就少;另一方面是目前合作社咖啡生产的手续还不完善,标准化生产车间正在搭建,但关于食品加工的SC认证还没着落,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合作社还得继续过一段借窝生蛋的路。”
施忠相告诉我,虽然合作社成立的时间不长但目前已经积淀了 500 多的固定客户。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尝到了合作社的咖啡以后不仅对咖啡质量表示认同,还主动推荐给周边的朋友,这对于合作社的发展是个好兆头,所以提高产能是当务之急。其次,由于合作社一直在租用景兰咖啡的 SC认证,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他计划在 2023 年内完成申请认证,这样合作社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
施忠相做咖啡,不仅得到了社员的支持,也得到了家人的鼎力相助,妻子跟他是同学,也是高学历人才,原本在企业打工,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干脆辞职回去做了他的贤内助。
“合作社的运转,我负责统筹,她负责营销。虽然现在合作社有钱,但这是拼多多公司的钱,是用来发展产业的钱,所以我们不能用来做推广营销。我们只能在最大程度上做免费的推广引流。”施忠相妻子注册了一个叫“云鼎农业”的视频号,坚持每天更新,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关注量。他说只要在夫妻二人的齐心协力以及广大社员的支持下,相信郝丛咖啡合作社一定会有一个可期的未来。
施忠相说,中国咖啡面临的窘境就是大家都知道保山的小粒咖啡品质很好,但就是卖不出好的价格。“在我倒卖咖啡那几年,就已经了解到,我们所转运到海外的咖啡,到最后它们会在海外被重新包装贴上外国的标签。保山的小粒咖啡就这样坐着货轮留洋一圈回来就更名换姓成了蓝山,价格提升好几倍。所以我们当务之急是集体站出来为保山小粒咖啡正名。”
“至于我要带领合作社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这是我目前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虽然还没有结果,但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带领社员们赚更多的钱。”
“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包括我自己。再说了,合作社本身就是一个扶贫项目,它最大的使命就是带领老百姓赚钱。我希望通过用心经营,将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自己能够赚更多钱的同时社员们也能得到更多分红。”
最后施忠相告诉我,他是被咖啡养大的人。在咖啡这条路上,他一定会带领社员们脚踏实地走出一条前途光明的路子,不负群众的信任,不负家人的支持,不负那片养育他的土地。“我们的土地,种不出好庄稼,也种不出好水果,但种出来的咖啡堪称世界一流,我要让社员们成为这片贫瘠土地的最大受益者。”
《永昌文学 咖啡专刊》一书由隆阳区委宣传部主管、隆阳区文联主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协办出刊的一本集文学性、科普性和知识性为一体,以《保山小粒咖啡——新中国咖啡之源》为主题,讲述历代咖啡人奋斗故事的专刊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