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专刊 | 朱自祥和他的“摇钱树””
- 索引号
- 115330015798377733/20231116-00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3-11-16
咖啡专刊 | 朱自祥和他的“摇钱树””
绿油油的咖啡树
孕育了芒宽村民的希望绿洲
小小的咖啡树汇聚成林
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
和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朱自祥和他的“摇钱树”
苏东旭
站在高黎贡,对面的怒山山脉放眼望去,芒宽的咖啡林是一片焕发着勃勃生机的绿洲,更是当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和脱贫致富的“摇钱树”。由此,不禁让我想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和当年芒宽乡新光村“咖啡大王”朱自祥的故事。
照片中的老人叫朱自祥,今年96岁。1978年至1982年,他任新光大队下芒岗生产队队长,当时生产队的经济收入较低,农户分红每个工只有几角钱,生活较为困难。朱自祥有五个儿女,相对于其他家庭,他的生活则更加困难。穷则思变,这是朱自祥深知的道理。于是1966年他便在房前6分4厘自留地上种了150棵咖啡树,咖啡树的生长周期是三年,于是到了 1969年开始有了收入。“一年下来有将近1000多元的收入,当时的1000元可不是个小数字”。朱自祥回忆起当年,感慨地说道。
有了收入后,他就购木料、买瓦片建盖了一间木架瓦房,不想却成了“资本主义”,虽然挨了批斗,但他却坚持将咖啡树保存了下来,并且掌报了一套较精的咖啡种植管理技术,成了当时芒宽一带的咖啡种植带头人。
1980 年,全国咖啡生产座谈会在保山召开。会上对价格系统进行了调整,与会代表在品尝了潞江小粒咖啡后,给予了高度赞誉。保山县政府乘会议东风定出了发展措施,咖啡生产重新恢复。在全国咖啡生产座谈会结束后,同年(1980 年)全国咖啡生产现场会议在芒宽公社新光大队召开,中央农业部领导及省农业厅领导以及全国各地适应咖啡种植的地方领导到会参加,咖啡生产进入高潮。也就在那一年,朱自样被人们“封”为“咖啡大王”,成为了当时的典型。
当时的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到了芒宽,亲自到朱自祥家查看他家的咖啡长势,了解咖啡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朱自样说,当时老书记到他家时,对他说“要大力发展咖啡,在自留地上、空闲地上多种咖啡,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生活,你可以带动其他农户一起种,有了经济来源,生活才会越过越好嘛!”同时,老书记还安排有关部门奖励给朱自祥一台咖啡剥壳机,鼓励他搞好咖啡产业。
朱自样在全国咖啡生产会议上以《若要富,种好咖啡这棵摇钱树》为主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在发言的最后,他说:“我们这里的社员都说咖啡是棵摇钱树。这次参加全国召开的咖啡会议,对我鼓舞很大。今后,我将决心种好集体和个人的咖啡树,搞好生产,为支援出口和‘四化建设’多做贡献。”
老书记曾三次到朱自祥家查看咖啡生产情况,每次他都鼓励朱自样要将咖啡种好,并且带动其他人也参与种植。
看到老书记放手让群众搞多种经营,为他捏把汗的人说:“还是慢慢来,搞四平八稳的事不会吃亏。”但在老书记的坚持下,不久,地区召开了咖啡种植现场会议,芒宽咖啡种植如火如荼。时隔多年,这里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小粒咖啡种植之乡。
“群众思变,群众想富,我们还能拖后腿吗?” 老书记通过调研提出要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他去到芒宽公社鼓励支持农民种植咖啡,大力推广咖啡种植。1980年,中国国务院南亚热区办将保山列为国家咖啡生产基地之一;1984年,保山咖啡在北京展销会上又被中外咖啡专家誉为“中国咖啡之冠”;1992年,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中,潞江选送的咖啡荣获最高奖项;1993年,保山咖啡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世界咖啡评比大会上,荣获“尤里卡”金奖。在 2010 年有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字“保山小粒咖啡”,是全国及至全球品质最好的咖啡之一。
如今云南保山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小粒咖啡基地,小粒咖啡也成为云南保山着力打造的重点产业,保山小粒咖啡畅销中外。咖啡早已不再是朱自祥一家人的“摇钱树”,而是保山人民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