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开新局 乡村振兴谱新篇

索引号
01525771-4/20230306-00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瓦窑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3-03-06

党建引领开新局 乡村振兴谱新篇

——祝家村“三个三”探索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工作新模式

一、村情概况

祝家村属于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位于瓦窑镇东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国土面积25.1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年均气温25℃,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全村耕地面积640亩,人均耕地0.59亩;林地32000亩,森林覆盖率为83.5%。全村辖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业户籍人口260户1047人。202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1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03万元。主要产业有核桃6400亩、玉米640亩、香橼300亩,花椒514亩,冬桃300亩,生猪750头,黑山羊1950只,牛180头。全村劳动力588人,已就业389人,就业率达66%,其中贫困劳动力498人,已就业363人,贫困户实现户均至少一人就业目标。全村共有低保户58户99人,特困供养户7户8人,残疾36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27人。6条村组路已全部硬化,6个小组人饮工程全部实施完毕。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树牢“三好思路”,夯实乡村振兴组织保障。一是建好一块阵地。村党总支多方筹集资金,争取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建设经费补助5万元,聚焦场所建设、牌匾悬挂、服务窗口、宣传橱窗、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进行规范设置,打造党建文化宣传长廊,在村委会一楼大厅设置综合服务中心和“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实现阵地建设“标准化”。二是搭好一个班子。以推进村级组织“大岗位制”为契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注重优化班子结构和储备优秀人才。村党总支班子成员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在工作中互相补台、互相信任,在生活中互相关心、情同手足,注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立好一套制度。村党总支始终坚持以制度管人、凭制度办事,不断健全议事决策、内部管理、组织生活、“三资管理”等制度,完善《祝家村村规民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和村干部轮流值班等制度,确保令行禁止。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讲,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积分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活动,邀请挂联单位领导到村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让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增强党性、在活动中坚定信仰。

(二)坚持“三条路径”,助推强村富民提质增效。一是因地制宜壮大种养产业。祝家村森林覆盖面积广、雨水充沛,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生长,村党总支紧紧抓住这一优势,积极引进优良种养殖品种和科学化种养技术,因地制宜发展核桃、玉米、香橼、花椒、冬桃、生猪、黑山羊、肉牛等种养殖。深入开展“送产业、助增收”活动,免费为村民赠送优质鸡苗,累计发放鸡苗2100只、惠及农户39户。二是筑巢引凤发展特色产业。为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祝家村委会与保山淳源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百香果种植产业,由公司提供种苗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并承诺在果实成熟后以不低于4元每公斤的价格进行收购。同时,积极协调挂钩部门31643部队给予资金扶持15万元,持续拓展百香果种植基地规模。目前,全村共种植百香果30亩,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建立和发展百香果种植园不仅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关键一步,也为村内困难群众提供不少临时就业机会。三是一以贯之打造美丽乡村。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契机,致力于将新寨自然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示范点,发动每家每户捐木头、猪槽、木桶、野花,就地取材点缀村寨。定期组织召开“新寨心语”火塘会,邀请党员群众代表、乡村教师、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等共同参与座谈,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动员群众共话美好明天、共谋发展良策。定期组织群众集体大扫除,动员群众自行治理粪污,拆除烂圈、危房。完善清扫保洁制度,用活公共服务岗、护林员、低保、特困等人员,各负其责,保障天天扫、天天清。实行村级“路长制”,将新寨小组主干道承包到户,每隔一段就树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负责人、负责路段等。同时,力争将新寨小组的成功经验在祝家所有自然村推广开来,充分发挥示范带头效应。

(三)探索“三种模式”,营造社会治理良好氛围。一是入脑入心培育村民法治思维。以召开党员会、村组干部会、户长会等各类会议为契机,用好用活村组大喇叭、网格微信群等平台,组织开展系列法治宣讲,宣传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二是从严从实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组建治安联防队伍,定期开展治安巡逻,维护全村治安稳定。建立健全村级人民调解中心,每月定期开展家庭风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落实包保人员和措施。党员干部带头抵制“黄赌毒”和非法宗教活动,自觉签订不信教承诺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培养村民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是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指令。全面实行疫情防控“十户联防”网格化管理,选优配齐全村30名网格员,加大网格员教育培训力度,认真开展“保健康”“防重症”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健康大讲堂,压紧压实“红、黄、绿”重点人群包保责任。严格落实戴口罩、消杀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广泛动员群众主动进行疫苗接种,构筑群体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