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的报告

索引号
01525768-5-/2022-0302005
发文机构
隆阳区丙麻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文      号
浏览量
120
日期
2022-01-01

关于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的报告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丙麻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着力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根据要求,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丙麻建于清朝道光丙午年间(1846年),因“丙午年”头一字是“丙”,且本地盛产竹麻,故名“丙麻”。广袤的土地、温润的气候,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农耕文化与秀丽的自然资源。丙麻乡距隆阳城区37公里,东与昌宁县大田坝镇、柯街镇交界,南与西邑乡毗邻,西与永盛街道接壤,北与瓦渡乡相连。全乡共有15个村(社区)、96个自然村、147个村民小组。有9个贫困村,其中阿贡田、奎阁、太和、秀岭、新南5个村于2018年底脱贫退出,回龙、河西、老南、上庙4个村于2019年底脱贫退出。2021年动态调整后,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脱贫户681户2776人,共计脱贫退出681户2776人,还有0户0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监测对象215户651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85户259人,脱贫不稳定户71户277人,突发严重困难户59户115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强化组织保障,压实工作责任

丙麻乡党委严格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机制,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抓落实。按照上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相关要求,丙麻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丙麻乡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调整充实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各二级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丙麻乡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建立责任清晰、统一高效、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落实责任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保持帮扶措施、投入机制总体稳定,深入开展建救助平台、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扶志扶智机制“四个专项行动”,聚焦脱贫地区和相对贫困人口精准发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1.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责任

丙麻乡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帮扶责任保持不变,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对脱贫人口加强跟踪监测,防止贫困反弹。兜底救助类政策继续保持稳定。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当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脱贫攻坚期财政扶持政策继续维持一段时间,并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衔接。

2.用好“一平台三机制”功能

1)利用好政府救助平台,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丙麻乡围绕脱贫户681户2776人,监测对象215户651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85户259人,脱贫不稳定户71户277人,突发严重困难户59户115人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政府救助平台和简便实用的APP,建立乡级各站所、乡直各部门组成的响应机制,让农村低收入人口遇到困难时能够随时随地提出申请、第一时间获得救助,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以及收入有保障。2021年通过政府救助平台农户自主申请救助共24户,其中:临时救助17户,通过入户核实,符合条件纳入16户,不符合1户;低保7户,通过入户核实,符合条件纳入6户,不符合1户。

2)建立好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丙麻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统领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完善领导班子分领域全覆盖挂钩指导机制,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探索建立了“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全乡围绕“烟香橘甜、猪肥牛壮”的产业发展思路,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目标,稳步推进万亩烤烟、万亩核桃、万亩柑橘、万头黄牛、万头生猪、百万只鸡等传统产业向规模化发展,1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已超10万元。

3)建立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丙麻乡完善村集体经济运营管理办法,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村集体经济收入重点用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投入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项目和产业,合理兴办各项公益事业,带动村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建立好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丙麻乡紧紧围绕就业改善民生、就业促进增收的目的,充分发挥就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通过广泛开展就业培训、设置岗位、政策宣传等,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一是鼓励外出就业。积极做好宣传发动,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中老年劳动力就近务工、妇女群众打打零工增加收入。全乡共有劳动力15613人,外出就业10328人,就业率66%,其中脱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边缘易致贫户共有劳动力1613人,外出就业1322人,就业率81.9%。二是强化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脱贫人口教育培训,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结合群众意愿和市场需求,采取上门培训、现场培训、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核桃抚育、养殖业、种植业以及烹饪技术、焊接技术、农村淘宝等方面为重点,对脱贫户全面培训。2014年以来,全乡累计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16期、技能培训108期,共计培训2300多人次,其中脱贫人口1585多人次。三是开设公益岗位。结合工作需要,针对性地设置公益岗位336个,其中脱贫户316户受益。脱贫户分岗位情况为:烤烟辅导员岗位20个,每人每月平均补助4000元;地质灾害监测员岗位14个、每人2500元/年;护林员120人,其中: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02人、每人10000元/年,长期护林员18人,每人1700元/月;公益性岗位182个,其中保洁员143人,道路管护员34人,清运员2人,其他3人,月补助标准800元/人。

3.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1)建立区、乡、村、组四级监测体系,实行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核实、一月一分析、一月一调度机制,对返(致)贫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措施落地见效,切实消除返(致)贫风险。同时,抓实问题数据清洗工作,对照全国防返贫监测数据质量评估规则口径,及时对系统中不实不准的数据进行核实修改,确保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帮扶措施精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三类对象”的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保障性帮扶、村组集体经济帮扶、社会协同帮扶、干部结对帮扶、群众互助帮扶等方式,一户一策、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合力消除返(致)贫风险。对风险单一的,实施单项措施,防止陷入福利陷阱;对风险复杂多样的,落实综合性帮扶措施;对有劳动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促进稳定增收;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家庭,及时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好兜底保障;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持续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

4.认真开展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暨监测对象“回头看”工作

根据省、市、区防返贫对象动态调整和监测对象“回头看”工作部署培训会议精神,按照“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要求,严格按照安排部署、综合分析研判、实地入户调查、部门信息比对、村级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县级确定的步骤认真开展2021年度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同步进行监测 对象“回头看”。2021年动态调整后,风险未消除148户433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53户206人,边缘易致贫户48户127人,突发严重困难户:47户100人;新识别监测对象89户283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43户168人,边缘易致贫户:14户37人(其中:风险再标注户1户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2户78人(其中:风险再标注户1户4人(原是边缘易致贫户));风险消除回退55户138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8户32人,边缘易致贫户33户88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4户18人;原风险未消除。总:4户12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户6人,边缘易致贫户1户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4人。风险已消除67户218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8户71人,边缘易致贫户37户13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2户15人。清退3户6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户6人;户类型调整27户37人;家庭成员自然增加11人,其中脱贫户10人,脱贫不稳定户1人;人口自然减少9人,其中脱贫户7人,脱贫不稳定户1人,边缘户1人。

5.认真落实防贫保险机制

1)防贫保险是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重要举措,从2019年项目实施以来,丙麻乡每年缴费完成比例均超过95%。根据《隆阳区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隆阳区2021—2022年度防贫保险工作的通知》(〔2021〕—07号)要求,丙麻乡于10月15日召开了2021—2022年度防贫保险收缴安排部署会议,并多种形式加大防贫保险政策宣传,做到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人。截至目前,丙麻乡2021—2022年度防贫保险收缴26323人,缴费保险210584元,完成比例为96.49%,已完成收缴任务。

2)认真落实防贫保险机制,有效防止农村户籍人口因意外事故致贫或返贫。一是2019—2020年防贫保险报销66人,赔款金额为54.296448万元。其中,因病报销56人,医疗赔款29.296448万元;意外死亡报销10人,医疗赔款25万元。二是2020-2021年度防贫保险报销人,赔款金额为29.746474万元。其中,因病报销32人,医疗赔款11.746474万元;意外死亡报销6人,医疗赔款18万元。

6.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1)搭建平台,唱响产业曲。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建档立卡贫困户可通过扶贫政策入股肉鸡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养殖肉鸡40万羽,按照每羽肉鸡产生4元的收益计算,合作社每年可产生收益60万元,将运营收益按照比例分红给入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可用于加入烤烟众信合作社,发挥山区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大的优势和适宜烤烟生产的气候条件,帮助贫困群众每年种植不低于10亩的烤烟,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目标。

2)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大力开展金融扶贫,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精准推进扶贫小额贷款投放。对有较大贷款资金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

3)稳定就业、无后顾之忧。精准锁定“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对象159户730人,编制安置点产业规划和就业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363人,户均就业2.2人。加强对搬迁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全面消除搬迁群众后顾之忧。

4)打造宜居小区。为让群众在搬迁安置后真正实现安居、宜居,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契机,实行“1+8”模式,“1”即一个管理服务,“8”即8个功能区建设:1个党组织活动阵地、1个电子金融网点、1个物流中心、1个便民超市、1个养殖小区、1个卫生室、1个停车场、1个公共厕所,努力将搬迁点打造成群众的幸福家园,切实改善搬迁户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7.落实好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统一部署,规范开展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建立产权归属明晰、权责义务匹配、运营管护高效、收益分配合理、资产处置合规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扶贫资金项目效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为进一步推进全乡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丙麻乡特制定《丙麻乡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办法(试行)》和成立《丙麻乡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扶贫项目资产长效运行和监督管理。

通过区级反馈、乡级各部门上报并汇总,扶贫项目数量:217个、项目资金总规模:24485.9162万元,项目资产数量:560个,项目资产总规模:24466.946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数量:72个、经营性资产规模:2479.7983万元,公益性资产数量:248个、公益性资产规模:16031.7322万元,到户资产数量:240个、到户资产规模:5955.4155万元),形成资产占比99.92%,已全部录入系统,并建立好丙麻乡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台账。

8.落实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丙麻乡一直加大对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力度,加快对有贷款意愿农户的资格审查,对有需求的建档立卡户、边缘易致贫户做到应贷尽贷,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续贷、延期、展期,确保政策落地见效。2021年,丙麻乡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放共59户、281.33万元。

三、典型经验

(一)“三个一”提升满意度,群众“十谢共产党”

巩固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发自内心感恩党的关怀、感恩扶贫政策、感恩干部帮扶。丙麻乡群众有感而发写下“十谢共产党”感谢语(一谢共产党,吃饭帮我想,过去缺食又少粮,如今蛋肉好营养;二谢共产党,穿衣帮我想,过去补丁挂身上,如今四季新衣裳;三谢共产党,教育帮我想,过去读书半路荒,如今求学国家帮;四谢共产党,看病帮我想,过去求医问药慌,如今报销有保障;五谢共产党,住房帮我想,过去破漏茅草房,如今建好新楼房;六谢共产党,走路帮我想,过去坑洼尘灰扬,如今道路平又长;七谢共产党,喝水帮我想,过去牛拉马驮难,如今水管入户忙;八谢共产党,养老帮我想,过去养儿把老防,如今互助政府养;九谢共产党,方便帮我想,过去只听喇叭响,如今手机连上网;十谢共产党,致富帮我想,过去种地难满仓,如今脱贫奔小康),比如丙麻乡老南村的“三个一”发展措施,让群众真受益、真满意。户均一口水窖。扩建取水前池、更换饮水管道,实现老南村爱心水窖全覆盖,解决了村民饮水难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户均一亩烤烟。通过更新品种、提高种植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增强农户种烟积极性。2021年,老南村种植烤烟300亩,实现收益150万元以上。人均一头黄牛。投入189万元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贫困户每年可以获得红利880元。合作社每年收购贫困户青储饲料,每户贫困户可以增收2000元。

(二)“四级网格”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丙麻乡对辖区网格进行细化,完善“四级网格”,采取挂村领导包村,挂村干部包片,村组干部包组,10户网格员包户的方式,共设置16个一级网格、99个二级网格、164个三级网格、776个四级网格,并结合“四级网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针对“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等风险实行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核实、一月一分析、一月一调度机制、年度动态调整,对返(致)贫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帮扶措施落地见效,确保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到位,切实消除返(致)贫风险。用活用好“四级网格”,实现从上往下:宣传政策、解释政策、落实政策,从上往下:收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保障。

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以来,我乡健全乡党委、政府统筹全局狠抓落实、村“两委”住村进户攻坚克难、村民小组联系群众落实政策的“四级网格”模式,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我乡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好四级网格,“纵向上下贯通,横向全面覆盖,安排工作时层层传达,发现问题逐级上报,充分发挥了网格链条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作用,动态掌握政策落实情况、生产生活需求,贴近群众服务到人,引导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确保四级网格无缝对接,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烤烟生产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是关键。烤烟作为丙麻乡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一直是当地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乡党委政府一直把烤烟生产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全力推进烟区基础设施改善,现代化烤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支持等举措,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工作思路,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加快推动全乡烤烟种植生产,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多年来,丙麻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烤烟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细、抓落实,为稳住烟区,夯实烟叶发展基础,构建起“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的长效发展机制。一是规划和保护基本烟田。2021年以来,全乡共规划核心优质烟区2.67万亩(田烟1.23万亩、地烟1.44万亩)37片,其中核心烟区2.4万亩26片、优质烟区0.24万亩10片、适宜区0.03万亩1片,涉及13个种烟村。重点稳住丙麻、核心、白玉、叠水4个核心烟区,涉及面积1.6万亩,2021年种植烤烟0.726万亩。2021年全乡种植烤烟13420亩,实现产值5715.65万元,户均增收7000余元,其中200余户脱贫户受益。二是推进烟区土地流转。为确保核心烟区不流失,结合全乡实际,采取种植大户自主流转模式,确保烟区稳、烟农稳、效益稳。三是加强基础设施管护。围绕永久烟田保护区打造高标准基本烟田,对密集烤房、烟区道路沟渠等,烟站、服务部形成专人跟踪问效,确保设施建有用、建有所管。丙麻乡充分利用烤烟产业的优势,把烤烟生产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主导,在技术指导、流转土地、资金贷款等方面扶持培养群众参与发展烤烟生产,满足烟叶种植大户的用工需求和解决部分脱贫户、监测对象的务工就业需求,积极探索建立好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困难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通过发展烤烟生产的各种举措,现丙麻乡烤烟生产不受疫情的影响,烤烟种植达到户均2亩,太和社区全部脱贫户都种植烤烟,稳鱼村达到烤烟种植人均一亩,烤烟生产有效的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存在问题

(一)农产品部分种植区域交通不便,影响产业快速发展。丙麻乡盛产橘子、沃柑等水果,因农产品种植区域道路较窄,道路质量过低,部分道路还是泥土路,大中型车难以通行,雨天道路较滑,给农户生产带来不便,影响整乡产业发展。

(二)缺少农贸市场,无法满足老百姓日常所需。随着老百姓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因缺少农贸市场,抑制了老百姓消费和减少了外来人员的流通,影响整体经济的提高。

五、2022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工作中丙麻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拼搏竞进、苦干实干,凝心聚力谱写丙麻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章。

(一)加强农村道路提升。继续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实现全乡各村组道路硬化全覆盖,同时增加农村道路养护资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从而提高产业发展。

(二)加快建设农贸市场。现代人开始普遍追求更美好、更新颖、更高质量的生活消费享受,农贸市场建设势在必行。农村农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员进入市场,并能让当地农民能够根据农产品的具体供需量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走上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道路,并助推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

(三)持续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按照“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和新生贫困底线。深入搭建救助平台,创建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志智双扶”机制、返贫保险机制。继续开创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规模,通过政府主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能人大户促动、干部帮扶联动等措施,增强自身发展动能。继续做好就业帮扶工作,推动劳动力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促进群众增收。

(五)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认真总结我乡脱贫攻坚成果和经验,抓实产业增收、兜牢民生底线、强化党建引领,凝聚接续奋斗的强大合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全乡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