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新南苗寨 感受苗族风情
- 索引号
- 01525768-5/20240227-00004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丙麻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4-02-27
万物都背阴而向阳,心向阳光,背阴大地,驻足远望,大地滋养出血肉,阴阳两气相互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名背阴寨。千载春秋塑造一方,万里迁徙奔于黄土大地,深山古寨里有鱼在水中,鸟在空中,而苗在山中,此寨为新南苗寨。
新南苗寨——背阴寨,位于隆阳区丙麻乡东北方向,是新南村下属的6个小组之一,寨子99%以上村民都是苗族,从孩提时代开始,耳濡目染,下至三岁稚童,上至耄耋老人,苗语是他们日常沟通的语言。由于他们长期与村里其他寨子的汉族、彝族、白族居民共生共存,也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多姿多彩的服饰铭载着本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服装色彩鲜艳,根据喜好搭配不同颜色的布和线缝制而成。一套完整的苗族服饰包括包头、上衣、褂子、围腰、短褶裙等几部分。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全套服装,繁复华丽。
传统包头底筐用竹片根据头围大小编织而成,然后缝布将竹筐套严实,最后用串珠和刺绣装饰。改良后的包头符合市场上大众对苗族服饰的刻板印象,形制比传统包头要大,将串珠替换成银色金属挂坠,声音更加清脆响亮。至于为何不用银饰,这也是背阴寨苗族与大众印象里苗族的区别之一,因早前经济较为落后,银饰并没有流行起来。
围腰一般以黑色布料为底,彩色缝线刺绣图案或用亮片装饰,在任何场合都能适用,因黑色的耐脏性,干活时将黑色一面围在外面,出席重要场合时其是搭配的一个重要部分,将有刺绣图案点缀的一面围在外。背阴寨苗族所着褶裙区别于其它一些苗族地区,裙长及膝,冬季气温低时会将小腿用布裹紧绑上以御寒。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男装一般只含褂子,重大节日活动会穿,下地干活也穿。男女衣裳皆无扣子,常备扣针用来拢衣。
一套纯手工的苗族服装制作工期很长,以火麻为原料,从种植到收获,加工生产出麻布,然后再刺绣缝制成衣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过当前因禁止种植火麻,且工序繁杂,现在衣裙制作时一般直接购买现成布料,手工刺绣。寨子里,几乎家家户户可见缝纫机。
火麻如何成为衣裙用料?将一片一片的麻收起来,然后撕成细丝,绕成麻球,再用纺车纺织,后将纺好的线缠绕在架子上,用绳索绑紧,放入沸腾的锅中煮,煮完后用清水洗白,然后将线取下放好,用麻布架织成麻布。
苗寨的芦笙,苗家人的夜莺。“何处笙歌留粉黛,几家楼阁绚青红。”烟波渺渺芦笙响,苗家风情醉八方,芦笙悠扬,婉转动听,时而欣喜,时而哀怨,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因芦笙而变得动人。一把芦笙,耕耘着苗家文化;一把芦笙,唤醒着悠远的历史记忆;一把芦笙,承载着苗家儿女的精神寄托……淙淙流水旁,丝丝雨雾中,一曲芦笙响起,是让人舍不下的依恋。芦笙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三弦是苗族弹拨弦鸣乐器。形制与蒙、满、汉、拉祜和傈僳等族的三弦有显著差异,共鸣箱不是饼形的,而是呈圆筒形。演奏时,坐姿、立姿均可,将背带挂于左肩,琴杆横于胸前,琴筒置于腰部右侧,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拨片弹奏。
“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你应该跟我回家”——苗族抢婚制度。在新南苗寨曾存在这样的婚嫁风俗。当男生看上了女孩,会先将她抢回家,后再上门谈嫁娶,论彩礼。从前抢婚不论女方意愿,当然也有男女双方情投意合的情况,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抢婚制度在背阴寨也逐渐销声匿迹,即使其存在也要以遵循男女双方意愿为前提,支持自由恋爱然后谈婚论嫁。
叮当响声,芦笙绵绵,载歌载舞。婚礼当天,新人穿着比平时更加隆重苗族婚服,大家围成一圈,在夜色中起舞。芦笙响,三弦起,裙摆随着歌声摇摆,这项活动被称为“打歌”,一般以芦笙、三弦和苗笛做伴奏。这样的风俗被广泛传播,现在一些汉族村寨在婚礼这样重要场合也会选择请打歌队来欢庆。“打歌”同时也是苗族人表示重视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苗族人有自己的丧葬文化,每每亲人离世,有一习俗是在办葬礼前杀一头小猪,葬礼时芦笙声伴着苗鼓送逝者安息。而根据埋葬的习俗,可以区分一支苗族是真苗还是汉苗,如果是按照截山埋的埋葬方式,那么可以判断这支苗族为真苗,反之,如果采用的是顺山埋的方式,则为汉苗。所谓汉苗,也就是在长期的存在与发展中,既传承苗族的文化和习俗,又继承汉族。
苗族的弩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弩扁担,中部略宽两头窄,两头有穿绳孔或略浅的槽。弩扁担长度一般为一米五至两米左右,扁担越长,劲道越大,射程越远。二是弩柄,这是主体部分,在柄的前部横向凿孔,弩扁担从中穿过至扁担最宽处固定,上面是装置箭的箭槽。弩柄的中部是卡槽,成倒立的斗型,其作用是卡住弩绳,安全弹射。柄的末端一般只凿一小孔,便于悬挂或套绳携带。三是弩绳。多用火麻捻制而成,绳的粗细以三股为准,用手反方向搓成绳。捻成的同时可从弩扁担的任一方套紧捻线,这一工序要二人才能完成。弩绳相当于弓箭中的弦的作用。四是扳机,一般用牛角制成,安装在卡槽下面,有机关的作用。在射击时,用力将弩绳卡在卡槽的前部,将箭置于箭槽中,扣动扳机,使绳脱开卡槽将箭弹射而出。
蛊,被誉为苗族三大神秘之一,在苗族文化中,蛊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被认为能够左右人的命运和疾病。而所谓的“下蛊”,是指通过一定的仪式和咒语,将这种神秘力量赋予某人或某物,从而达到控制或影响其命运的目的。听寨子里的人讲,寨子里老人有擅巫蛊之术者,不过说法还有待考究。苗族的美,无关蛊虫,无关神秘,吸引目光的是古朴的苗寨聚落,凝结成的东方神韵;是苗家儿女头顶珠串环佩叮当,伊人婀娜,在水一方。
一抹阳光穿过云雾,酒在翠绿的山腰上,照亮了一片繁星点点的万家灯火。这里是新南苗族人的家园,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拥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想要了解的话,那就走进这座苗寨,探寻那些被岁月沉淀的风土人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