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寨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介绍
- 索引号
- 01525770-6-08_E/2016-1216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水寨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6-11-19
水寨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介绍
中共水寨乡委员会 水寨乡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1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员:
首先,我谨代表水寨乡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学员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就水寨乡总体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基本情况
水寨乡位于隆阳区东北部,怒山山脉支脉凤溪山和哀牢山中,东北以澜沧江为界与大理州永平县相望,西北接瓦窑镇,东南连瓦渡乡,西南交板桥镇、金鸡乡,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总面积为10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1023亩。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343人。属典型的高寒山区,立体型气候,全乡最高处海拔2485米,最低处海拔1163.5米。水寨乡森林资源丰富,拥有森林面积12.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境内盛产核桃、松子、花椒等,另外,海棠洼的松茸、块菌、生态鸡、火腿、土豆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眯。
二、旅游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水寨最大的优势就是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融于一身,最适合发展以休闲养生、文化体验感受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我们的旅游资源在全区独具优势,具备了旅游开发的先天因素,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等要素一应俱全,且多个景点容易形成景区,是其他地方单个景点无法比拟的,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是区位和文化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水寨距保山中心城区仅38公里,是全区离城距离和生态环境禀赋结合最优的乡镇,若距离再远,则成本因素导致周末出行旅游休闲人数减少,不利于旅游产业长期持续发展,尤其是对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的乡村旅游。距离更近的坝区乡镇则多数规划为工业发展区域或是根本就不具有发展高品质现代生态旅游的潜质。再者,水寨东边与我省著名旅游城市大理仅一江之隔,江上横跨的是自西汉闻名至今被誉为西南第一桥的“霁虹桥”。水寨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位于“金齿咽喉”霁虹桥西山之上,是南方丝绸古道进入保山的第一站,是永昌道进入隆阳这一“中国通往西方最古老的边地门户”的“桥头堡”,有着丝绸古道的灿烂文化。2000多年前,中原文化自此桥传入永昌大地,与当地文化慢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原汉文化和边域民族风情相结合的“永昌文化”,水寨当之无愧为地理位置上的“永昌文化第一乡”。"古人云:“兰生于深山,不以无人而不芳。”丝绸古道水寨段尽管因滇缅公路的打通而失去它昔日的热闹景象,但兰津古渡、西南第一桥——霁虹桥;西岸普陀岩摩崖石刻群;路心飞石巩、水石坎“梯云路”;出土文物古石器;百岁匾、“皇帝楼”、古钟、古石佛、马大人衙门、石板路上的马蹄印等,这些足以展示古道深广文化内涵的实物尚存,它像生长在深山幽谷的芳兰,虽说雨季来临就会叶萎花凋,然其“肉根”犹存,春风一动,又将重放花朵。此为水寨发展旅游业的第一大优势———文化之魂。2010年,水寨乡水寨村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面对机遇、迎接挑战的不竭动力,结合即将开发的澜沧江水上旅游文化长廊,我们将开发好、利用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第二是生态优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似乎特别青睐水寨这块碧玉之地,12.24万亩的森林面积,覆盖率超过80%,由于自然环境丰富,地理位置特殊,造就了水寨典型的立体型气候,使得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藏资源都很丰富。境内山峦叠嶂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山上较平,土质疏松肥厚,且雨量充沛,有利于建材林生长,素有“果松王国”之誉;近几年海棠“绿色温床”天然自生的餐桌珍馐——松茸,名噪华夏,远销日本,每公斤鲜品价格高达1000元左右,中部属丘陵地带,主产稻谷、玉米、小麦及豆类,因土地面积狭窄,居民多以经商或做副业弥补生活之不足。时下多数闲散地均种上了蓝桉和果木,每到春季,真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下山地势较陡,箐深而土肥,兼得江风之温煦,竹类及果林发展很快,特别是江边核桃,个大肉丰,上市即争相购买。炎炎夏日,从保山中心城区驱车进入水寨,天井铺的万亩林场仿佛就是将保山城与水寨武陵桃园分割开来的一面天然屏障。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和映入眼帘的青山绿水、碧树蓝天必定让人流连忘返。海棠古色古香、返璞归真的农家小院将会使人心灵得到最纯洁的洗涤。同时,自然之瑰宝、山中之珍品的松茸和块菌必将用味蕾让人感受大自然对人类最慷慨地馈赠,若是时间充裕且兴致尚浓,则可亲身体验一番丝绸古道的独特魅力,至霁虹桥边感受一番“四面云山一面水、九分人力一分天”的壮丽景观。此为水寨发展旅游业的第二大优势———生态之躯。
三、旅游景点情况
(一)古道村落景点。水寨段自澜沧江边至长湾,长约10公里,原设平坡铺、山达铺、水寨铺等驿站,现存的平坡铺小街宽3米,长50米,两端有券洞、街门等遗迹仍完好无损的保留着。平坡紧贴在陡峻的罗氓山腹,名虽称"平",其实仍是坡,不过坡度稍缓而已。待会儿我们将重走丝绸之路平坡段,用心体验多年前这里穿梭的马帮、吆喝的商人、勤劳质朴的平坡人。
(二)霁虹桥景点。水寨段是永昌道最为精彩之处,有我国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霁虹桥是西南丝路上的咽喉要塞,据《中国科技史》记载,霁虹桥为世界现存的唯一最古老的铁索桥。其建筑规模庞大,两侧桥头堡高大雄伟,双亭精巧别致,过庭宽敞明亮。两端排登临江观色,古木送爽,为古建之经典所在。其桥不幸毁于1986年上游滑坡截流,仅存桥墩和护堤,部分铁链、铁柱(固定柱),仅供来者怀古惜旧。饱经风霜的霁虹桥,如今仅剩恢复的两边桥头及部分遗址,中间的吊索早于不复存在,但霁虹桥是古代沧江两岸经济社会交流的重要通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仅剩细枝末叶也值得修砌、保护,可以作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三)梯云路景点。梯云路陡峭、险要,在梯云路上放眼望去,沧江沿岸的美景尽收眼底,符合新时代游客的追求,引得来游客,留得住游客。此路是由平坡西上罗氓山至水寨,山腰水石坎长三四公里的路段系就悬崖峭壁开凿而成,两山夹峙,一径陡绝,崎烟回环,500级台阶犹如天梯,故称"梯云路"。下坡的第一段,称"倒马坎",据说是因山路陡险,"马蹄高下处,一步一心惊",跋涉艰难而得名。沿途螺径迂回,蹬道盘空,时间一久,由于长年累月马踏人行,青石阶上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蹄印,有的达13厘米深。这些蹄印像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道悠入漫长的岁月。3个半世纪前,徐霞客途经这里,曾写道:"路从广叠蹬夹缝间,或西域北,曲折上脐甚峻;两崖夹石如劈,中垂一窗,水捣石而下,蹬依壁而上,人若破壁们天,水若争道跃额,两不相逊者,夹中古木参霄,虬枝悬蹬,水声石色,冷人心骨。"这段古道的奇险,至今仍旧。
(四)磨崖石刻景点。位于平坡社区澜沧江西岸,于1983年1月被列为省级第二批不可移动文物。2010年,由于小湾电站建设需要,该文物已完全被淹没。由于小浪坝的建设,磨崖石刻常年沉睡在沧江里,但一到旱期它又会慢慢的露出水面来,经过打造,这作为一个季节性观赏的景点。霁虹桥摩崖石刻建于明至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14年,省政府实施了兰津古渡和霁虹桥摩崖石刻遗址搬迁恢复项目,待会儿我们将看到光彩照人的文学遗存。
(五)平坡寨子门。寨门建于明代,两道结构造型皆同。寨门由方块石砌成,中间有卷边石样且高达两米的两座脚墩组成,双墩内侧向上形成石拱门洞,外侧四面于脚墩合面上行组成精美墙体,其上顶飞筒瓦,面墙中间下陷扇开,下道寨门里外扇体题刻的四字连成“物美风淳”,上道则为“太乙生水”,民愿村风各尽其详。寨子门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固守如初。加之特殊的地理,精致的设计,为当今丝路上难得的古建存留。
(六)“通道奇观”景点。或许是我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有了灵气。各种通道在水寨平坡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连起了一个交通网,形成了“通道奇观”。这里不仅有着颇有名气的霁虹桥,还有已建好的油气管道桥,在建的铁路桥和铁索路,12月份即将下水的游轮带你一览沧江风光。在这里,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能源通道于一江之上,堪称奇观,目前正在兴建集餐饮、休闲娱乐及有关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必将带动这一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七)渭西河景点。地处水寨乡南端,发源于摆菜、绿荫塘及四川地坡脚之“老黑洞”。流程约8公里,流域约8公里,流域内有支流4条,径流面积49.1平方公里,年降雨量1148.3厘米,年径流量0.217亿立方米,河道平均坡度11%,该河水量甚足,最后穿过瓦渡乡径地,归入澜沧江。
(八)体验“绿色”旅游。海棠位于海拔2410米的山区,交通便利,夏天气候凉爽,是一个真正的避暑山庄,2010年10月份海棠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2015年被全国授予中国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其喂养的生态猪,生态鸡生长周期长,营养价值高,出名的火腿肉和猪肝胙一定能让你流连忘返。盛产的核桃、松子也是休闲的最佳生态食品。水寨产的松茸、块菌其味清香扑鼻,含有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被推崇为“现代餐桌上的珍馐”。全保山市仅有水寨的海棠几块小面积山林内能够生长,堪称“得天独厚”之产物。据现代科学证明,松茸还具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被日本称为“食用菌之王。现已被列为国家林科院“松茸人工促繁及半人工模拟合成技术研究课题”,海棠也被选为重要的松茸培植实验基地。
四、旅游发展规划思路
(一)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林资源,聘请高水平的设计公司对土特产松茸、块菌、土豆、核桃、松子、苦荞进行包装设计。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让水寨的土特产走向市场化、国际化。
(二)打造水上乐园,峡谷古道环游(平坡)。依托澜沧江、丝绸古道、霁虹桥、兰津古渡、摩崖石刻等资源建设大型综合性文化休闲旅游项目。让游客“游沧江观石刻、走丝路看“霁虹三桥”奇观(中缅油气管道跨江大桥、大瑞铁路桥、霁虹公路桥三桥并立澜沧江)、食生态美食住农家小院、感古道文化怀历史沧桑”。
(三)建生态休闲度假村(摆菜)。集生态观光,摄影、露营、森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紧凑,工作压力大。人们都在寻求一个既放松又能吃到生态食品的地方。摆菜具有建设休闲度假村的地理优势,依托天津堡万亩林场,把度假村建在森林里,成为真正的生态旅游度假村。在这里人们可以观光、摄影、尽情的享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愉悦,还可以承包经营一块地,利用周末和其它休息时间种菜,这样就可以吃到自己种的生态食品,或者也可以栽树来纪念某个人,平时则交于专门的农户管理。“坐山、靠山、吃山”的水寨人,将把山变成一种旅游资源。
(四)生态农家乐(海棠)。发展以海棠为代表的生态农家乐,为游客提供特色农家餐饮、乡村土特产产品,打造吃、住、完一体的生态农庄,为游客的旅游保驾护航,提供优质、立体的服务。
(五)发展历史文物观光旅游(水寨村)。一是恢复马家大院等古道遗迹;二是建设古道一条街(举行游客骑马活动)霁虹桥至水石坎,水寨乃至长湾、大栗哨的多数险要地段或以凿石为路或以大小均称的块石铺中侧石护边镶砌而就,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块通道。石路穿关过峡,起伏曲折,更因年深日久,人畜往来频繁,以至石块上踏痕累累,有的马蹄印深达13厘米。具有较高的考古及观光价值;三是建立影院让游客观看《穿越时空的水寨》,重温几百年前水寨作为丝绸古道重要驿站的繁华。《穿越时空的水寨》由“上江边古人类活动”、“古道开辟”、“马帮商路”、“政客文人来往”四个篇章组成。该剧穿越时空隧道,让观众“身临其境”,展现水寨的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独特魅力,成为独具特色的精品力作。
(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客观看舞雄师、唱花灯。水寨、新路等村在旧时期都喜欢耍狮子。1952年,水寨狮队代表沧平片到县参赛。“水寨花灯”广集昆明、玉溪、嵩明及湖南花鼓戏之长,熔为一炉,自成一种风格。水寨花灯游荡保山、永平两地。通过观看节目,既愉悦了游客的身心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
我的介绍完了,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欢迎各位领导到水寨指导工作!欢迎各位带着家人、朋友到水寨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