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一个工厂 这个贫困村有了奔头
- 索引号
- 01525770-6-/2020-0619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水寨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06-19
引进一个工厂 这个贫困村有了奔头
走进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棕元村保山欣顺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在熟练地对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进行破碎、清洗、热熔熟化、切粒包装,一片繁忙景象。
棕元村是水寨乡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原来属于深度贫困村,该村大平坦易地搬迁安置点,涉及搬迁农户109户516人,实现了棕元村大河坡组、夺菜山组、博刀山组3个自然村整村搬迁,彻底解决搬迁困难户地质灾害安全隐患。
通过引进保山欣顺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厂,每年回收废旧塑料制品15000吨加工塑料颗粒,按照目前生产情况,公司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工人人均月工资5000元,村集体年收入11万元,不但为环保生态作出贡献,而且实现了企业、搬迁群众、村集体三方共赢。
扶贫工厂的建成投产,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增收问题,实现了群众搬得出、留得住、住得稳、能致富。
“我前几年到盈江、瑞丽、缅甸打工,每个月有两三千收入,但除去吃住开销,基本剩不下什么钱了。现在厂子办在家门口么方便多了,走路上班几分钟就到了,一个月拿得着五千来块。两个娃娃读着书, 大女儿在同济大学读大一 , 一个月花费千把块钱 , 小儿子读初三,马上要毕业,要是厂子不办在我们家门口么,供两个娃娃上学,还是吃力呢。”棕元村大河坡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朱光魁,原来在外地打工,虽然每月两三千元收入,但除去吃住费用,基本落不下什么钱了,现在他到家门口扶贫工厂打工,不但离家近,而且工资高,基本没有多少支出,供两个娃娃上学也不再吃力了。
在水寨乡党委政府及驻村工作队等多方努力下,保山欣顺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环保号召,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加工厂,其中仅仅用于环保方面的设备,就花了一千多万元,都是从德国进口的。虽然目前企业处于试生产阶段,但进到工厂,基本闻不到什么味道,大大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塑料制品加工企业的印象。同时,在生产经营中,企业秉持减少废物污染,不但节能降耗,污水处理后循环利用,企业始终践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而让企业和打工群众都获得较好效益,企业也能更好地反哺搬迁特困群众。
“自第一条生产线开始试生产到现在,已经用工47人 ,其中建档立卡户有39人, 到今年6月底7月初,另外三条生产线可全部建成,到时候用工可以达到150人左右,到时候就可以吸收更多的搬迁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工厂打工。我们目前工人月平均工资不低于5000 元, 最高的已经达到六千零一点。”保山欣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法人黄世勋说,“公司还录用了三位特困户群众,由于他们不适合到车间工作,公司安排他们在工厂打扫清洁卫生,每月支付3000元保底工资 ,还供他们吃住,为扶贫尽一份力。”
保山欣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回收利用隆阳区及周边地区在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农用地膜、废旧编织袋、生活塑料垃圾等多种废弃物,经过工厂回收、加工、处理,加工成塑料颗粒,满足市场需求,使各种塑料废弃制品重获新生,公司第一条生产线自2019年12月8日试运行以来,每天可生产20吨半成品塑料颗粒。由于扶贫工厂是塑料加工企业,为打消群众顾虑,棕元村两委主动服务企业,给群众讲解企业生产运行情况,运作方式,并为企业解决了用地、招工、生产用水、社会治安等多方面问题,让企业能顺利建成投产,企业也积极回报村集体。
水寨乡棕元村党总支书记马义君表示,考虑到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农户要搬得来、住得稳,引进了扶贫工厂,为了让工厂顺利建成投产,棕元村委会主动帮助企业协调土地、水利和其他工作,帮助企业招到适合的工人。在工厂建成后,积极维护企业正常开工和维持社会治安管理,化解矛盾等工作,公司支付给村里协调工作经费及水利资源管理费用,村集体也顺利“脱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