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式入户宣传过多过频或引发群众不满
- 索引号
- 01525770-6/20231121-00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水寨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3-11-21
指标式入户宣传过多过频
或引发群众不满
入户宣传的主要目的是向群众普及相关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先进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常识等,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更新思想观念,提升自身能力素养,从而加强基层治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是现在很多部门重视指标任务的完成,入户宣传过多过频,或引发群众不满。针对此类问题应引起重视,找出问题原因并亟需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入户宣传次数频繁,且多在工作时间,严重影响百姓生产生活。部分单位或干部为了完成上级制定的任务指标,不考虑实际情况,缺乏合理规划,一味追求所谓的“高效率”,不顾群众是否得空有时间,频繁入户开展宣传工作,甚至在外务工或者农忙都被通知返家配合工作,严重影响到群众生产生活。这样一来,无论宣传什么,群众也是不爱听、不愿听、不想听的。
二是宣传内容过于注重形式主义,不考虑老百姓实际所需所求,急难愁盼。部分宣传内容沿用国家大政方针,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若不考虑实际情况,不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去调查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急,而是直接复制粘贴,妄想用“万能钥匙”解开不同的锁,那么假大空的宣传内容只能换来群众的冷漠相对。
三是宣传形式死板僵硬。指标式入户宣传大多注重考虑到工作的高效率,有时宣传只是走走过场,宣传形式多是发放宣传册、拍摄宣传工作照,宣传形式创新少,宣传活动吸引力低。对群众参与宣传活动的特点研究滞后,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没有创新性,没有打造出宣传高地,吸引不了群众。死板的形式,也会影响到群众对宣传内容的关注和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四是“牛皮癣”宣传,影响村容村貌。“牛皮癣”宣传是各个单位惯用的宣传方式。如,上级下发的宣传标语、宣传单各单位也会不厌其烦的将其粘贴到墙面上、电线杆上,甚至垃圾桶上、地面上,撕了又贴、贴了又撕,来来回回造成墙面破损,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试想,谁不会对家门口“满天飞”的各种宣传页感到厌烦呢?频繁的入户宣传让群众不堪其扰。很多人会产生厌恶情绪,仔细看内容的人都是寥寥无几,这种“形式化”宣传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收到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
二、意见建议
一是充分调研,合理规划宣传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毛主席也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宣传工作也是如此,入户宣传的内容不仅要有政治价值,也要符合群众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不断深入群众,察民情,听民意,充分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调整内容,满足不同需求,合理规划宣传工作。
二是设计合理的宣传内容。入户宣传的内容需要不断创新,实现内容与群众的充分融合。可结合群众需求,利用群众通俗易懂的方式实现可视化、趣味性、易传播的特色内容,让群众以简单易懂易接受的方式明白宣传内容。
三是优化宣传方式,搭建平台,拓宽政府新媒体宣传渠道。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下,政府部门应构建全方位、立体型的新媒体宣传平台。可以搭建政府部门自媒体平台群,充分利用好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更直接地将要传达的信息发布给公众,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与公众实现零距离、无缝隙交流,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知识,让政府宣传工作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是构建志愿团队,经常性开展小广告专项集中清理活动。组织单位部门、志愿者定期开展“牛皮癣”清理活动,出出汗,撸起袖子加油干,清除顽固“牛皮癣”,让村(社区)展新颜,群众展笑颜,进一步提升当地文明现象,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在各村(社区)创建张贴栏,从源头有效制止“牛皮癣”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