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邑乡大庄村依托扶贫车间发展轻工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 索引号
- 01525767-7-/2022-0512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05-12
西邑乡大庄村依托扶贫车间发展轻工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过程中,西邑乡大庄村积极围绕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体要求,抓实产业发展,大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发展兴村富民产业,带动当地农村剩余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不断推动村级产业发展壮大,让更多农民群众分享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
隆阳区西邑乡大庄村位于保山市区东南约30公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10余公里,全村国土面积6.21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2021年末农业户籍人口831户,3516人。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以烤烟、核桃种植、生猪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为主。
2019年6月,在中央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隆阳区扶贫车间建设资金补助的基础上,大庄村委会通过多种渠道筹措项目资金,于同年10月创办了西邑乡大庄村腌腊食品加工厂。并于2020年4月全面投入生产,年计划生产腌腊食品100吨,壮大村集体经济5万元,解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20人。当年10月,又以扶贫车间场地的基础上成立了保山市两朵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核桃、百香果等初级农产品的电商营销,同时在拼多多、淘宝等平台经营网店3家,日销量1000单以上,日营业额2万元左右,总营业额达140万元。使用当地劳动力25人,其中贫困户12人,月户均收入2000元以上。
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影响,各地采购商大幅缩减订单,市场价格波动大、销路持续低迷。加之农户种养殖成本较高、抗风险能力弱、增收困难,给车间加工厂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一时间销量暴跌,营业额逐月亏损,工人工资难以为继。为充分发挥扶贫车间对全村劳动脱贫致富的龙头引领作用,区、乡、村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出谋划策,组织乡村干部到保山工贸园区等地考察招商。切实解决车间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力贫困剩余劳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各级部门多方面的努力,于2021年10月成功引进保山亿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大庄村。该公司以科技为依托,专业开发生产手机数据线、USB数据线、安卓数据线、type-c数据线、充电线等线材产品。据公司负责人霍云斌介绍: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占地2000平米,光是生产设备用房就有800多平方,是在原扶贫车间的基础上扩建的,年上缴租金7万余元,乡里面和村上还主动帮助完善了相关手续。公司已于2021年12月建成投产,现有员工60多人,其中带动本村村民就业30多人,数据线生产专业技术人员多名,注塑机26台,全自动焊接机8台,以及各种数据线生产设备。目前可日产数据线2万条,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广东深圳、东莞等地,还可接受各种产品代工,产品定制等业务。
现如今,停产闲置了近半年多的大庄村扶贫车间里马达轰隆声、轴承呼啦声不绝于耳。双手伏在操作台前的工人们手法利落,把一堆凌乱的数据线头规规整整地嵌进模具。“嘀”拇指轻轻按动电钮,塑料颗粒涌入加热圈,在液压助力下,瞬间注塑成型。听生产车间的高师傅说:“数据线生产成型一般都是用PVC或者TPE料加工,一般都要经过裁线、脱皮脱芯、焊锡等工序流程,成型之前数据线都要经过70°—80°的高温、3—5小时的干燥处理。公司生产的数据线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严谨的生产流程工艺,把控每个流程的质量,确保做出来的每条数据线都是质优产品。”
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数是农村留守妇女,也有听闻村里办厂,特地辞掉在外地的工作回来就业的村民。今年29岁的吴忠利就是这样一位村民,他说,此前在省外打工,开销不少而且离家较远,其实剩下来的钱也不多。现在村里既可以打工又能兼顾家里的老小,很适合她。
数据线生产车间的另一头——包装厂房里,近十个工人忙个不停,正加紧将一根根数据线捆扎成型。不仅如此,成型后的数据线还能拿回家里干,产品拿回家的好处是无论男女老少,不受时间限制都能捆扎,非常灵活。薪酬方面,在车间工作的熟练工收入高的每个月有4000多元,手脚慢的也有2000多元;在家里做的则视工作情况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村民们都对此方式很是满意。
大庄村通过引进数据线生产加工企业,采取“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农户”的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就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并成功转型向“兴村富民车间”升级发展,达到让车间所在地村民有就业、让创办者有效益、让村集体经济增收、让产业持续兴旺的多赢效果。(供稿:西邑乡大庄村驻村工作队员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