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邑乡:延伸粮食生产产业链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索引号
- 01525767-7-/2022-1114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11-14
西邑乡:延伸粮食生产产业链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民生大局。今年来,隆阳区西邑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指示精神,“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把握粮食安全工作底线,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科学谋划,在西邑乡下坝社区卡坡自然村整合了500亩高标准农田规模化种植水稻,推广“稻渔共生”项目,整合了500亩耕地进行观赏食用一体的红皮向日葵与大豆套种,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延伸粮食生产产业链,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严守耕地红线,稳固粮食根基
坚决贯彻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红线,实现土壤健康,绿色种植。一是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充分挖掘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保护耕地,减少撂荒,坚决杜绝农户在基本农田上私挖乱建。鼓励农户种植高质高产粮食作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二是通过稻鱼共生,田面种稻、水体养鱼、利用鱼和水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链,实现种养殖全程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既减少了环境污染,还使种养殖的品质更为突出。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耕地质量。
创新生产方式,激发种粮热情
乡党委政府多措并举,充分发动现有资源,创新生产模式,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是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的土地流转思路,由村级党组织牵头成立土地流转服务合作社,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将群众原本小而散的“补丁地”“巴掌田”进行整合,统一收储土地经营管理权,把土地聚起来,再将土地流转给有种植意愿的大户进行种植。二是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对农户加强种植技术指导,从产业布局到选种耕种、育苗施肥,全程田间指导。稻谷选种食用价值高、产值高的隆科21号,向日葵选种花期长、葵花籽皮呈红色的新品种。同时,乡级也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谷种和鱼苗补助,为种植户降低生产成本。三是从农机耕作播种,到稻谷收割,再到稻米加工,“耕、种、管、收、烘”的几个重要环节,全程实现机械化。让粮食生产向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极大限度为农户降低了生产成本。
探索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
依托现有自然风光,广泛宣传,吸引游客到下坝卡坡打卡消费,拉动农业经济。一是对沿河道路、田间机耕路进行砂石硬化、亮化,设置停车场,割除田间地头的杂草,将整个自然景点的形象再提升。二是引进保山光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卡坡自然村打造成旅游景点。推出体验式、农耕式旅游产品,让游客来当农夫、体农事、品农味、知农辛,全方位提升“稻鱼共生”产业综合效益。游客的到来也为向日葵和稻花鱼打开了销路,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三是村级成立黑泥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出资成立稻米加工厂,重点对卡坡自然村种植的生态稻米进行深加工,实现产销一体化,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同时,自然村内农户除了有土地出租收入外,还可以到农家乐和合作社打工,实现家门前就业,有力促进了农户增收。
“稻花香里说丰年”,西邑乡在下坝社区卡坡自然村打造的绿色粮食生产产业链,经过粗略估算,在今年的秋粮收获中,稻谷产量220吨,实现产值130万元;稻花鱼产量15吨,实现产值65万元;葵花籽产量60吨,向日葵杆产量40万根,实现向日葵综合产值100余万元;大豆产量20吨,实现产值20万元。此外,生态旅游开发和稻米加工厂,也创造出较好的经济价值。
下一步,西邑乡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大力推广种植优质粮作物,继续探索推广下坝卡坡的产业融合生产模式,延伸粮食生产产业链,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经验成果应用到全乡田间地头,推动粮食生产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绿色化,努力让粮食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供稿:杨荣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