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麻村产旅融合 “低产田”变“万元田”
- 索引号
- 01525767-7-/2020-1231050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03-03
补麻村产旅融合 “低产田”变“万元田”
因自然景观千佛洞而出名的西邑乡补麻村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有农户338户1416人。这里秋天有稻花鱼,春天有菜花香,一年四季都有人到村里旅游。据统计,2019年末,省内外游客达1万余人,群众经济收入过万,昔日的“低产田”变为人见人爱的“万元田”,群众脱贫致富,喜笑颜开。
但村民却告诉我们,现在和以往截然不同。以前,村里主要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群众经济收入较低,生活幸福值不高。大春种植稻谷、小春种植蚕豆,一年的收入至多也就3000元,少部分村民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村里荒田、荒地现象严重。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就必须解决土地撂荒和群众增收难的问题。2017年,乡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在汇聚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多次组织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邀请上级部门到村实地考察,最终决定走“产旅融合”的路子,依靠春赏油菜花,秋品稻花鱼发展乡村旅游业,循环带动村内农业产业发展。
生态的种养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稻谷、菜籽等各类农产品价格较一般产品高出了许多。村民们算了一笔账,1亩稻田可保底产稻花鱼120斤,按单价25元/市斤计算,每亩能有3000元的收入。等到稻谷成熟时,每亩可收割稻谷1300斤,群众收入3500元。待4月低,油菜花每亩可产1000斤菜籽,可出油450斤,按8元/市斤计算,每亩可获收入3600元。产业的发展汇聚了人气和商机,村里的旅游业得以较快发展,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种养+旅”如此循环,平均一年一亩田就可以赚一万多元,“低产田”变成了“万元田”。
现如今,依山傍水的补麻村,农业产值年年递增,旅游经济蒸蒸日上。这个季节到补麻村,“黄灿灿”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个个长势喜人,向我们昭示着丰收的希望。支部书记吴炳玉兴奋地说道,2020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村群众将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顺利摘掉贫困的帽子,迈入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