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邑乡脱贫攻坚完成年工作总结
- 索引号
- 01525767-7-/2018-1203015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8-10-23
西邑乡脱贫攻坚完成年工作总结
根据《中共隆阳区委办公室关于区委五届三次全会工作报告及工作任务分解的补充通知》(隆办发〔2018〕14号)中脱贫攻坚完成年内容,现将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邑乡隶属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位于市区南部,距市中心34公里,国土面积231平方公里。辖21个村(社区),87个自然村,205个村民小组。2014年未,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40户9067人,有贫困村11个,贫困发生率为17.99%。2014年至2017年末累计脱贫613户2764人,其中:2014年脱贫119户585人,2015年脱贫110户484人,2016年脱贫63户286人,2017年脱贫319户1414人,贫困村出列1个。2018年,计划贫困退出人口为1422户5577人,计划贫困村出列10个村。剩余204户696人纳入兜底保障,贫困发生率降至1.38%。
二、脱贫退出完成情况
(一)金融扶贫
西邑乡2018年总计发放扶贫到户小额贷款236户1152.5万元,其中:邮政储蓄银行涉及74户370万元,农村信用社涉及66户316.5万元,农业银行涉及97户、471万元。
(二)、网络宽带
2018年所有10个贫困村的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网络100%覆盖。
(三)、产业扶贫
围绕“万亩烟”“万亩桑”“万头猪”“万亩果”“万亩菜”的产业规划和发展定位,重点抓好烤烟、蚕桑、生猪、核桃、蔬菜五大种养产业,培育职业烟农和桑农,通过流转土地,实现集中经营,提升产值。
烤烟种植:全乡共种植23700亩,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79户,种植烤烟2637亩。
蚕桑种植:蚕桑产业是西邑乡继烤烟产业确立的第二片叶子,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至2017年,全乡种植面积5818.5亩,养蚕15000张(含制种),收购鲜茧525000公斤。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种植1045.21亩,占比18.78%。
目前规划实施隆阳区2018年沪滇扶贫协作项目暨西邑乡乌马村等3个村优质蚕桑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新植蚕桑2100亩、并配套产业设施,项目覆盖3个行政村、贫困户343户、1433人。由于蚕桑种植项目受节令因素影响,并且让群众充分受益,做到烤烟、蚕桑“两不误”,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桑苗采购第二次招标于本月24日进行,道路建设已完成4.2公里道路开挖,预计于2018年12底移栽结束,2019年1月底完成项目建设。
生猪养殖:一是2017年沪滇协作项目资金入股显会生猪养殖合作社,由保山市勤丰食品有限公司牵头,吸收10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建设西邑乡精准扶贫12000头商品育肥猪标准化养殖场,目前项目主体已完工并已开始养殖,项目附属工程正在建设,预计11月底完成。二是为实现西邑乡31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扶持方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西邑乡下坝社区石水牛洼子建设养殖规模为1500头能繁母猪现代化养殖场,目前,项目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三是吸收西邑乡辖区内232户建档立卡户入社,按照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每户贫困户入股6600元的合作方式筹资建设,232户共计入股153.12万元。贫困户入股方式为政策性补助入股,在乌马村新建年存栏696头LY能繁母猪规模养殖1个,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12月建成并投产。
宠物狗养殖:投资60万元,入股众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覆盖51户贫困户。
整乡推进产业扶持项目:结合项目库建设及产业全覆盖的要求,利用600万元整乡推进产业扶持项目资金发展能繁母牛、能繁母猪、能繁毛驴养殖,大麻椒、早豌豆、种植等产业项目,目前能繁母猪已发放315头,能繁母牛505头,能繁母驴51头,种植大麻椒3174亩。
(四)、专业合作社
全乡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240户9067人,100%覆盖贫困户。
(五)、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全乡21个村(社区)截止9月30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分别是鲁图村1万元,老吴寨村28.6万元,熊洞村无收入,铺门前村1.6万元,大庄村无收入,赵寨村9万元,小羊邑村3.5万元,红土村0.1万元真峰村3.6万元,窝角村14.6万元,罗汉村4万元,集中村14.5万元,吴山村14.8万元,西邑社区无收入,乌马村10万元,补麻村6.7万元,石龙村4.6万元,竹林村40万元,王寨村3万元,党麻村5.8万元,下坝社区7.3万元。仍有10个村达不到5万元标准。
(六)、饮水保障
西邑乡2018年人饮项目涉及32件,目前已全部完工并通水。
(七)、群众满意度
西邑持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着力破除脱贫攻坚工作中部分基层党员群众“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观念,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西邑乡党委、政府认真谋划,着力推动“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针对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注重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结合家风创建,安置点氛围营造,突出村寨文化建设。通过抓村寨文化氛围、人居环境提升等,在永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积极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和星级文明户建设。
(八)、电商服务
西邑乡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全乡共有贫困村11个,已建成8个,未设置电商服务点的有3个。
(九)、兜底保障
围绕“脱贫攻坚完成年”目标,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筛查,实行动态管理,采取低保动态调整保障一批、特困供养保障一批、医疗救助解困一批、临时救助帮扶一批等措施,将所有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供养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体纳入政策兜低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确保2018年政策兜底保障工作全面达标。目前全乡有低保户1712户330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22户1767人,已实现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政策性兜底保障全面覆盖。
(十)、危房改造
西邑乡四类人员危房改造涉1750户,其中:修缮加固1203户、开工1203户、竣工1203户,拆除重建547户、开工547户、竣工547户;累计开工1750户、开工率100%,竣工1750户、竣工率100%。
(十一)、就业培训
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37户3241人,已培训1537户3241人,已全面覆盖。
(十二)、养老保险
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40户9067人,符合条件的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2240户6818人,目前已脱贫户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成100%,未脱贫户养老保险有财政代缴,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10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十三)、广播电视
全乡共有贫困村11个,广播电视信号已全面覆盖,已到达所有贫困户100%通广播电视。
(十四)、教育扶贫
1、控辍保学工作。一是精准组织学生入学,依法确保应入尽入。准确掌握所辖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的基础信息,并对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与教育系统掌握的数据进行全面比对核实,做到“不错一户、不漏一人”;采取“一人一案”措施,及时查缺补漏,确保今年秋季该入学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接受义务教育。二是精准动员学生返学,依法确保应返尽返。对往年未入学和已经辍学的适龄儿童少年进行精准识别,凡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的学生,应当“一人不漏”劝其入学返学;建立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和辍学学生分类安置机制,确保所有应入学返学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2、精准实施教育帮扶,依法确保应保尽保。精准确定帮扶对象,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留守儿童、外出和流入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残疾人子女、服刑人员子女适龄儿童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精准落实义务教育各项免补救助惠民政策,对上述特殊群体实行“一户一案,一生一案”,优先落实资助政策、优先满足寄宿需要、优先给予对口帮扶,确保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3、教育项目建设情况。西邑乡永信小学主体已完工,正在装修;西邑乡信义幼儿园主体已完工,正在装修;鲁图幼儿园主体已完工,正在装修;大庄幼儿园主体已完工,正在装修,罗汉完小围墙、大门建设已完工。
(十五)健康扶贫
1、健康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经区扶贫办2018年8月提供的基本信息,西邑乡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2240户、9067人。其中:已脱贫614户、2767人;未脱贫1552户、6020人;返贫75户、280人。未脱贫中因病致贫212户、834人。
2、健康扶贫保障措施到位。我乡便民惠民措施全面落实,根据上级要求开设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残疾人“优先挂号窗口”、“一站式结算窗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门诊及绿色通道”。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在我乡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确实减轻贫困患者的就医压力。
3、“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一是实施大病专项集中救治。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是隆阳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定点医院,截止2018年10月1日,我乡13类19种大病动态筛查确诊30人,救治率为100%。二是慢病签约服务规范管理。完成我辖区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9073人,截止10月份死亡6人,现总人数为9067人,签约率为100%,慢性病需签约443人。三是落实重病兜底保障。截止2018年10月1日,救治率100%。
4、“三个一”工程。目前,我乡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0人;全院共开放病床125张。有乡村医生81人,每千农村人口有一名乡村医生。我乡21个村卫生室均按标准化建设并投入使用。
(十六)、档案管理
为全方位做好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工作,确保精准扶贫档案的真实、完整、系统和安全,充分发挥档案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结合我乡扶贫工作实际,截止目前共开展档案培训会5次,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加强对村级档案业务指导,并且专门邀请档案局专业人员到全乡11个贫困村实地指导业务。11个贫困村文书档案及科技档案已基本成行,非贫困档案正在梳理,档案整理进度相对滞后。
(十七)易地扶贫搬迁
1、搬迁入住情况。西邑乡2016年搬迁任务319户1425人,共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个,分别为永信集乡安置点和老吴寨村分散安置,永信集乡安置点搬迁任务277户1257人,老吴寨村分散安置搬迁任务42户168人,目前已100%搬迁入住。
2、旧房拆除工作。西邑乡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旧房拆除及腾退土地复垦复绿工作正在稳固推进,全乡旧房拆除共涉及319户,已拆除319户(其中,无房户24户),占比100%。
(十八)、电力保障
全乡共有贫困村1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1个,截止目前380V动力电已全面覆盖。电力已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十九)、道路项目建设情况
1、全乡涉及21个村,完成投资5868万元,完成硬化道路112条115.45公里。
2、危险路段没有防护措施的贫困村有9个37.549公里,其中列入国开行贷款项目6个25.849公里,目前已实施的有窝角村、罗汉村,但设计不符合标准,多次与施工方反应但未整改。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项目交叉,施工难度大。贫困村由于基础设施薄弱,需补齐缺项较多,项目同时进场,工程交叉进行,相互影响,特别是道路项目和其他项目相互制约,造成项目推进难度大。
(二)区级危改资金拨付滞后,资金压力大。部分施工方已无力垫付资金,导致施工材料、工人不足,竣工进度难以加快。
(三)部分四类人员自筹困难,拆除重建面积不达标。危房改造拆除重建按人均不低于13㎡要求,部分贫困户低保户自筹困难,造成极少部分拆除重建面积不达标。
(四)道路施工难度大。一是西邑乡部分村寨位于山区,地质结构复杂,道路施工难度大,设计外增加工程量较多。二是进入雨季,降雨天气影响施工进度。
(五)壮大集体经济难度大。贫困村原有集体经济薄弱,种养植项目周期长,补助资金有限,年底见效益并达到5万元有难度。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积极从以下几点入手,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如期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一是科学合理规划项目,确保按质按量完成。二是加大协调力度,尽可能快的提高项目完工进度。三是强化宣传引导,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在各方面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按照五个万亩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原有产业内在优势,积极探索新型产业支撑,因地制宜做到“一村一品”或“一片一片”,规模化发展,努力以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为全乡脱贫脱出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五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强化农业基础,组织对闲置的集体资产进行开发、利用,以此增加村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