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邑乡关于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安置点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索引号
- 01525767-7/20230926-00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3-09-26
西邑乡关于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安置点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移民搬迁安置点的现状
走进西邑乡永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通畅有序、宽阔整洁;一家家住户睦邻友好、喜笑颜开……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好,让我们有了梦寐以求的房子,结束了多年在外漂泊的日子,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从西邑乡乌马村洗马塘二组搬迁过来的杨树才,对于搬迁前后的生活充满了感慨,他介绍,早些年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年迈的父母常年在外省打工,脏活累活都做过,没挣到钱不说,还缺少了对家人的关心与陪伴,如今离家近就能打上工,实现了“父母在,不远游”的梦想,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自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西邑乡建设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1个、分散安置点1个。永信集镇集中安置点:搬迁安置296户1347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87户1302人,同步搬迁户9户45人。老吴寨分散安置点:搬迁安置52户20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9户189人,同步搬迁户3户11人。
西邑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搬迁群众的“衣食住行”。让群众搬得下来、住得安心。一是住房方面,已建成安置房348套,彻底解决群众无安全稳固住房问题;二是交通方面,安置点已全面进行道路硬化,改建农村公路6.942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困难问题;三是文化活动广场方面,已建成安置点文化广场2个,建设、平整、回填文化广场300㎡,极大的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五是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方面。已建成安置点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1套,解决了排污难问题;已建成垃圾处理厂1个,勾背式垃圾箱6个,配备垃圾车2辆,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四是就医方面,安置点所在地为西邑乡集镇所在地,有西邑乡中心卫生院1所,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六是就学方面,新建西邑乡永信幼儿园1所,新建西邑乡永信小学1所,另有保山市第九中学在集镇范围内,解决了群众就学难的问题。五是饮水安全方面,安置点建成3m³取水池2个,100m³蓄水池一个,安全饮水消毒设备1套,架设饮水管网3.6km,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问题。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土地利用布局散乱。西邑乡永信安置点296户搬迁户,搬迁群众来源于13个村社区,群众来源广,搬迁群众闲散土地存在分布广、零碎分散、单块面积小等特点,在空间上难以集中成片形成用地规模;
(二)闲散土地盘活利用收益不高。当前,搬迁群众闲散土地的盘活方式较为单一,大多数为租赁给周边邻居、亲戚使用,经济效益有限。
(三)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安置点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周边工厂数量少,吸纳劳动力有限,工资不高,吸引力不强,所以多数还是到市外、省外务工,留守儿童问题突出:一是家庭教育缺位。留守儿童主要由祖辈进行隔代抚养。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在学习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亲情缺失监护不力,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淡漠,部分儿童性格上可能存在孤僻、任性、冷漠、自卑等现象。二是行为习惯较差。隔代教育“重养轻教”,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不好。三是安全缺乏保障。留守儿童年龄小、力量弱,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
三、对策建议
(一)盘活土地。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由迁出村(社区)对搬迁户的已复垦复绿土地、手中承包土地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进行流转,增加搬迁户收入,也避免搬迁管理难的问题,将搬迁群众闲置宅基地和相邻散乱土地经过复垦后变为耕地,腾出土地指标,增加土地收益;
(二)国土空间科学合理规划。以编制村庄规划为契机,围绕村庄节约集约用地,科学修订村庄布局规划,引导土地空间资源要素重新配置,合理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适度形成连片闲散土地。
(三)利用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开展“暑期关爱”“七彩阳光 携手童行”、“心愿墙”“摘心愿”等夏令营志愿活动。通过文体活动、游戏互动、实现心愿等形式,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参与性、主动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长见识、强本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发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关爱。持续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群体,团结青年及社会各界力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形式,为西邑乡留守儿童教育添砖加瓦。
(四)社区履行留守儿童监管职责。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并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加大价值观念引导、亲子之间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工作力度,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通过大龄群众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将正确的教育方式告知在家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加强组织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组织志愿者活动、社会工作服务等,为他们提供社交平台和情感交流的机会,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供稿:张瑞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