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西邑乡夏粮收获和收购工作进展情况、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意见建议

索引号
01525767-7/20230608-00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3-06-08

隆阳区西邑乡夏粮收获和收购工作进展情况、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意见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收购者操控价格现象依然突出

辖区从事农业种植的大部分为留守老人,由于信息的相对闭塞,无法及时掌握夏粮收购相关农业资讯,夏粮的定价权牢牢掌控在粮食贩子手中。加上夏粮销售途径较窄、储存储备设施较差,粮食收货后粮农急于出售,粮食贩子掌握此心理后,压低价格、操控市场等现象频频出现,辖区夏粮销售价格普遍低于市场流通价格。

(二)劳动力缺乏影响夏粮产量问题普遍

由于人均耕地较少,单靠农业种植难以维持家庭生计,部分种植户将水稻、玉米种植后,就选择外出务工,管理和收获工作基本依靠家里的老人、小孩,加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辖区农业种植缺乏劳动力的问题较为突出,科学管理跟不上,严重影响了夏粮产量,甚至出现了耕地撂荒情况。

(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引发卖粮难问题

国库收粮的价格明显高于个体户上门收购的价格,由于辖区的种植普遍存在零、散、小的问题,规模化种植程度低,加上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落后,倘若农户选择自己将粮食运送至粮站贩卖,运输成本大大增加,所以农户宁愿将粮食低价卖给上门收购的“个体户”。个别种植户住址偏远,交通十分不便,个体户以运输不便为由拒绝上门收购,造成有粮难卖的局面。

(四)品种老化致夏粮品质下降效益不高

西邑乡临近城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越来越多的城区市民选择到辖区在农户手中买米买豆买夏粮。但口感较好的稻米价格虽高但产量较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顽固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农户仍然选择种植老品种,致使夏粮总体品质不高,在售卖环节不占优势。

(五)效益降低致使种粮积极性逐年降低

部分地区在实行粮食直补政策时走样变味,使粮食直补政策趋于“普惠制”,种与不种一个样,均可得到国家补助,政策的激发效应越来越小,加之近几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走高,使农业生产成本增高,达不到种植农户预期的效益,影响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二、有关期盼及原因分析

(一)种粮效益较低,种粮农户期盼有个好收成。据调查,小麦的种植成本平均1000元/亩,种植过程中较高的成本分别是土地成本600元(土地流转按每年1200元,每年按种植两季摊算),种子、化肥、农药、机耕、机播、机收等成本约600元,还有人工成本难以计算。农资整体价格来到高点。按小麦亩产1200斤计算,当前价格1.35元/斤,去掉成本,每亩收益微乎其微。如遇上极端灾害天气,种植户将会亏本。再就是种粮农民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储存的传统观念,储粮设施比较简陋,普遍缺乏储粮安全知识,惜粮意识薄弱,因粮食霉变、虫蚀鼠咬等原因造成浪费粮食的现象普遍存在,粮食损失着实让人心痛,种粮群众无不期盼有个好收成。

(二)期盼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传统的生产方式,造成粮食损失浪费,小麦在收割过程中,联合收割机损失率国家标准为2%,按此计算,每亩小麦损耗就达1公斤以上。再就是,部分地块短小不适应大型机械作业,作物秸秆与麦粒达不到分离的速度,造成夹带损失;还有部分机器工作部件维修更换不及时造成损耗,如脱粒部分、分离部分、清选部分及风机送风大小调整不及时,造成收割损耗;个别种植户为降低粮食晾晒成本和解决晾晒空间不足的窘迫,人为延迟收获时间,致使小麦过度干燥造成收割损失。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2023年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格为每市斤1.17元,相邻等级相差2分钱。应该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有效地维护了粮食市场稳定,最低收购价曾一度成为了粮食市场价格的“晴雨表”。现如今,我国粮食收购已经形成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政策性收购为补充的新格局,粮价回归市场,优质优价的粮食收储机制逐步形成,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维护了粮食安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如果不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使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成为市场的“最高”收购价,托市收购数量不断增加,占流通市场的比例就会扩大,小麦市场成为政策主导的市场,不仅导致市场空间严重不足,市场机制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也给中央财政增加负担。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中央1号文已经成为国家重视三农工作的代名词,从各个方面出台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增加农业补贴力度,让种粮农户有钱挣、有盼头。加大对仓储企业、加工企业政策资金扶持,支持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兴农”“科技兴粮”“科技兴企”,支持仓储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加工企业利用新技术、新成果改进加工工艺和流程等,满足居民群众对食品多样化需求。金融机构及时调整粮食信贷政策,适当放宽市场化收购的贷款政策,适当降低信贷资金供应门槛,对满足贷款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满足收购资金需要。

(二)全面分析夏粮收购走势,兜好“群众好售粮,国家储好粮”的底线。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新战略目标下,切实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坚持市场化改革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原则,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带头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主动回应市场关切,解决种粮农户“卖粮难”。

(三)围绕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进实施“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粮食运行新模式,积极开拓优质品种种植,使粮食生产从“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

(四)构建信息交易平台。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立农产品供需双方查询沟通方便、市场价格更新及时、农产品供需数量统计较准的网络交易查询沟通平台,切实解决农民无法了解市场需求的问题,依靠均等和谐的收售关系,进一步保护粮农利益。

(五)加强政府干预与引导。加强政府干预,农业部门要积极引进品质高产量高的新品种,逐步对现有的水稻、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品种进行改造。政府引导和建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在解决收粮缺劳力的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修建和改造力度,力争实现“户户通”公路的目标,全面杜绝因道路不通引发的卖粮难题。

(六)纠正粮食直补普惠制怪象,切实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控制农资产品价格,依法打击哄抬价格、囤积物资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供稿:郭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