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邑乡:莫让调查研究成为基层负担

索引号
01525767-7/20230321-00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3-03-21

西邑乡:莫让调查研究成为基层负担


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是联系群众、发现问题、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长期实践表明,领导干部越深入基层,就越了解民情;越融入群众,就越凝聚民心。但是,有的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往往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应景作秀、应付了事,层层陪同、装装样子,不深入、不具体,以至于调查不了解实情,也就拿不出对策措施、解决不了问题,得不到实际效果。这种形式主义调研不仅背离了调查研究的初衷,还增加了基层负担。

一、存在问题

(一)示范点络绎不绝,落后地门庭冷落

在调研中,一些领导干部选择调研课题时挑肥拣瘦,对成熟的、完善的课题重复调研,而对全新的、有挑战性的课题则少有问津。导致调研冷热不均的原因上下参半。基层同志希望在上级领导面前出彩、展现政绩,所以介绍情况、安排线路不是按调研内容而定,而是想方设法让上级走经典路线,尽量安排到有特色、有亮点的地方调研,包括每个环节的时间、内容等都要严丝合缝地准备,甚至围观人员等都要事先布置。部分上级领导不去落后村调研的原因还在于,落后村往往也是矛盾集中村,去那里调研不仅极有可能工作完成不了,还会被上访群众围堵难脱身。如此厚此薄彼的调研,屏蔽了情况复杂、问题多、矛盾突出的地方,也丢掉了调查研究的初衷和功效。

(二)害怕礼数不周,“陪调”成了大负担

现在市级干部到县区调研时的陪同规则已相对明确,一般由县级分管副职和职能部局的一把手负责对接。但对于省级部门到县区督查和调研如何陪同,仍由县区自己掌握。一些关于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一票否决”方面的调研,党政一把手更不敢怠慢,全程悉心陪同。部分调研人员也常以“陪同领导的级别”来定性县区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调研领导的尊敬程度。如果礼数不周,一旦产生误会,极可能对地方发展大局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为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各县区之间存在“攀比陪同”的潜规则,当地的党政一把手尽量要陪,否则就是块“心病”,日后县里申请项目或遇到督查检查都不好说话。村级一把手也难逃“迎调”负担。打扫卫生的“请工费”、大型展板、精美图册、彩色宣传页的制作等“迎调”支出成了村里最大的公共经费开支。有些上级部门调研后,甚至调研报告都要求基层单位提供。

二、提出建议

(一)联系群众切忌官样

下基层调研,最忌自恃高人一等,在基层群众面前摆架子装官样,和群众说不到一块、坐不到一条板凳上,更没有把群众当亲人,造成了和群众的距离感。领导干部要时刻坚守初心、牢记宗旨,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真正把自己当成普通群众中的一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群众家中,一起拉家常谈心事,真正走入群众的心里,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调查研究切忌表象

调查研究如果只是简单地到基层走走、转转、看看、问问,为调研而调研,甚至扎堆调研、作秀调研,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这样的调查研究浮于表面,不深不透,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往往导致在工作决策时,心中无数点子多、情况不明决心大、出了问题心头慌的后果。领导干部要把调查研究当作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经常深入基层,真正沉下去,不事先打招呼、不拘形式,定期走访了解群众,形成一种常态,这样才能听到真声音,全面掌握实情民意,提出有效对策。

(三)宣传政策切忌走样

基层群众有时受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知晓政策信息的渠道不多,对中央出台的许多惠农惠民政策了解不多、不透。领导干部下基层既是调研员,同时也是宣传员,必须熟练掌握党的政策,不能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只有这样,在进行政策宣讲时才能不至于歪嘴和尚念歪了经。因此,要自身先把政策精神学深悟透、入脑入心,真正把政策宣传好,使基层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到位、掌握到位。

(四)工作方式切忌粗暴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面对的事务十分繁杂。下去调研时,有时基层干部和群众还不理解、不配合。有些下去调研的干部因此出现烦躁情绪,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发脾气、摆官威,这样,往往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领导干部要真正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就要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尊民爱民亲民,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多换位想问题,尽量帮助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样才更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五)解决问题切忌花样

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要坚持一竿子插到底,做到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为民服务下基层,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实实在在地干实事干好事,坚决不做表面文章,不开空头支票。要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承诺了就要兑现,一时做不到的要解释清楚,决不可以欺骗群众。只有真心实意办实事、解难事,竭尽全力惠民生、增福祉,才能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切实打牢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供稿:郭雅婷)